方有執

《傷寒論條辨》~ 卷之一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1)

1.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篇第一

大便潤而得出。食氣已下行也。病雖不言解。而解之意已隱然見於不言之表矣。讀者當自悟可也。

(三十一)太陽病。當惡寒發熱。今自汗出。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數者。以醫吐之過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飢。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醫吐之所致。此為小逆。

此原病變由於誤治。因復推其未為大過。亦嚴戒警之意。關上。脾胃之部位也。細則為虛。數則為熱。所以知其誤於吐也。一二日。言病之初。猶在太陽也。腹中飢。陽能化谷而吐後胃虛也。口不能食。胃受傷也。三四日。病在陽明也。欲食冷食。陽明惡熱也。朝。自寅至辰。

少陽之王時。少陽未病。故飲食如常也。暮。自申至戌。陽明之王時。陽明胃傷。故當其時則吐也。小逆。言證未甚變。邪未亂傳。但以吐傷其胃氣。致使止妨於飲食。所以猶得為小逆也。然逆雖曰小。君子必求無逆而後可。是故致戒如此。

(三十二)太陽病吐之。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此為吐之內煩也。

此亦誤吐之變證。不惡寒不欲近衣。言表雖不顯熱而熱在裡也。故曰內煩。內煩者。吐則津液亡。胃中干。而熱悗內作也。

(三十三)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裡急也。

飲水多而心下悸者。心為火臟。水多則受制也。小便少則水停。所以裡急也。

(三十四)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裡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十棗湯方

芫花(熬),甘遂,大戟,大棗(十枚擘)

上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內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

下利下少之下。更。皆去聲。羸。音雷。養。上聲。乃可攻之以上。喻人勿妄下早之意。漐漐汗出至短氣。言證雖有里。猶未可下。直至汗出不惡寒。方是承上起下。言當下以出其治。然下之為下。義各不同。此蓋邪熱伏飲。摶滿胸脅。與結胸雖涉近似。與胃實則大不相同。

故但散之以芫花。達之以甘遂。瀉雖宜苦。用則大戟。勝之必甘。湯斯大棗。是皆蠲飲逐水之物。而用情自爾殊常。羸。瘦劣也。糜粥。取糜爛過熟易化。而有能補之意。

(三十五)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桂枝人參湯方

桂枝(四兩去皮),甘草(四兩炙),白朮(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三兩)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內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數。讀遲數有命之數。音速。數下利下之下。去聲。數。言失於急遽。下之太早。所以原反。而為反之互詞也。協。互相和同之謂。言誤下則致裡虛。外熱乘裡虛而入里。裡虛遂協同外熱變而為利。

白話文:

大便如果是潤滑且順暢的排出,代表食物的氣已經往下運行了。雖然疾病沒有明顯的說已經痊癒,但痊癒的跡象已經隱約的表現在不言之中了,讀者應該要自己領悟。

(三十一)太陽病,應該會有怕冷發熱的症狀,現在卻自己出汗,而且沒有怕冷發熱的現象,把脈發現關脈細且脈搏跳動很快,這是因為醫生使用催吐方法過度造成的。如果是一兩天內就催吐的,肚子會覺得餓,嘴巴卻吃不下東西;如果是三四天才催吐的,會不喜歡吃稀飯,想吃冷的食物,早上吃下去,晚上就吐出來,這都是因為醫生催吐所導致的。這種情況稱為「小逆」。

這個病症的變化是因為誤治所引起的。但反過來說,它還不算太嚴重的錯誤,也包含著嚴厲的警戒意味。「關」的位置,指的是脾胃的部位。脈搏細代表虛弱,脈搏快則代表有熱,所以知道是誤用了催吐的方法。一兩天,是指病剛開始的時候,還在太陽病的階段。肚子餓,是因為陽氣可以消化食物,但催吐後胃虛了。嘴巴吃不下東西,是胃受傷了。三四天,是病已經到了陽明病的階段。想吃冷的食物,是因為陽明病怕熱。早上(寅時到辰時),是少陽經旺盛的時候,少陽經沒有生病,所以飲食像平常一樣。晚上(申時到戌時),是陽明經旺盛的時候,陽明經的胃受到損傷,所以在這個時候就會吐。小逆,是說病情還沒有太大的變化,邪氣還沒有亂跑,只是因為催吐傷了胃氣,導致影響到飲食,所以還算是小逆。雖然說是小逆,但是君子一定要避免有任何的差錯,這也是要這樣告誡的原因。

(三十二)太陽病,用催吐的方法治療,但是太陽病應該是會怕冷的,現在反而不怕冷,而且不想穿衣服,這就是因為催吐導致的內熱煩躁。

這也是誤用催吐所導致的變化。不怕冷不想穿衣服,表示表面上雖然沒有發熱的現象,但熱其實在身體裡面,所以說是內熱煩躁。所謂的內熱煩躁,是因為催吐導致體液喪失,胃中乾燥,熱鬱積在體內所引起的。

(三十三)太陽病,小便順暢的人,是因為喝太多水,一定會心悸;小便量少的人,一定會感到腹部裡急。

喝太多水而心悸的人,是因為心屬於火臟,水太多就會壓制心火。小便量少,則是因為體內的水份停滯,所以會感到腹部裡急。

(三十四)太陽中風,出現腹瀉、嘔吐、而且逆流,如果外表的症狀解除了,才可以考慮使用攻下的方法。如果病人一直微微出汗,發作時間不定,頭痛,心下痞硬,胸悶引發脅肋疼痛,想吐卻吐不出來,呼吸短促,出汗卻不覺得怕冷,這是因為表裡不協調。可以用十棗湯來治療。

十棗湯的組成:

芫花(熬過),甘遂,大戟,大棗(十枚,剝開)

以上三味藥,等份,分別搗成粉末。用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大的十枚,取八合,去掉藥渣,加入藥末。身體強壯的人服用一錢匕,體弱的人服用半錢。溫服,在早晨空腹時服用。如果排泄量少,病情沒有解除,隔天可以再服用,增加半錢。等到排泄通暢後,用稀粥來調養身體。

這裡的「下」指的是排泄。「羸」讀音為雷。以上的說明,是在告誡人們不要隨便使用攻下的方法。從微微出汗到呼吸短促,表示雖然有裡證,但還不能用攻下的方法。直到出汗卻不覺得怕冷,才是承接上面的說明,意思是說可以用攻下的方法來治療。然而攻下的方法,意義各有不同。這裡是指邪熱潛伏體內,水飲停滯在胸脅之間。雖然跟結胸症狀有些相似,但跟胃實證大不相同。

所以用芫花來散開,用甘遂來通達,瀉的作用雖然適合用苦味藥,但這裡用了大戟,而用甜味的大棗來輔助,這些都是排除體內水飲的藥物。用藥的方法非常特別。羸,指的是瘦弱。稀粥,指的是煮得非常爛,容易消化,又具有補養作用的食物。

(三十五)太陽病,外表的症狀還沒有解除,就多次使用攻下的方法,就會導致熱邪與體內虛弱的氣相互結合,而產生腹瀉不止的現象,心下痞硬,表裡都沒有解除。這種情況可以用桂枝人參湯來治療。

桂枝人參湯的組成:

桂枝(四兩,去皮),甘草(四兩,炙過),白朮(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三兩)

以上五味藥,用水九升,先煮四味藥,取五升,加入桂枝,再煮取三升,去掉藥渣,溫服一升,每天服用兩次,晚上服用一次。這裡的「數」讀作遲數,指次數,也有快速的意思。「數下」指的是使用攻下的方法太頻繁。「協」指的是互相配合的意思。意思是說,誤用攻下的方法會導致體內虛弱,外來的熱邪乘虛而入,體內虛弱的氣與熱邪相互結合,而產生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