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辨》~ 卷之一 (11)
卷之一 (11)
1.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篇第一
大便潤而得出。食氣已下行也。病雖不言解。而解之意已隱然見於不言之表矣。讀者當自悟可也。
(三十一)太陽病。當惡寒發熱。今自汗出。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數者。以醫吐之過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飢。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醫吐之所致。此為小逆。
此原病變由於誤治。因復推其未為大過。亦嚴戒警之意。關上。脾胃之部位也。細則為虛。數則為熱。所以知其誤於吐也。一二日。言病之初。猶在太陽也。腹中飢。陽能化谷而吐後胃虛也。口不能食。胃受傷也。三四日。病在陽明也。欲食冷食。陽明惡熱也。朝。自寅至辰。
少陽之王時。少陽未病。故飲食如常也。暮。自申至戌。陽明之王時。陽明胃傷。故當其時則吐也。小逆。言證未甚變。邪未亂傳。但以吐傷其胃氣。致使止妨於飲食。所以猶得為小逆也。然逆雖曰小。君子必求無逆而後可。是故致戒如此。
(三十二)太陽病吐之。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此為吐之內煩也。
此亦誤吐之變證。不惡寒不欲近衣。言表雖不顯熱而熱在裡也。故曰內煩。內煩者。吐則津液亡。胃中干。而熱悗內作也。
(三十三)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裡急也。
飲水多而心下悸者。心為火臟。水多則受制也。小便少則水停。所以裡急也。
(三十四)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裡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十棗湯方
芫花(熬),甘遂,大戟,大棗(十枚擘)
上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內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
下利下少之下。更。皆去聲。羸。音雷。養。上聲。乃可攻之以上。喻人勿妄下早之意。漐漐汗出至短氣。言證雖有里。猶未可下。直至汗出不惡寒。方是承上起下。言當下以出其治。然下之為下。義各不同。此蓋邪熱伏飲。摶滿胸脅。與結胸雖涉近似。與胃實則大不相同。
故但散之以芫花。達之以甘遂。瀉雖宜苦。用則大戟。勝之必甘。湯斯大棗。是皆蠲飲逐水之物。而用情自爾殊常。羸。瘦劣也。糜粥。取糜爛過熟易化。而有能補之意。
(三十五)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桂枝人參湯方
桂枝(四兩去皮),甘草(四兩炙),白朮(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三兩)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內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數。讀遲數有命之數。音速。數下利下之下。去聲。數。言失於急遽。下之太早。所以原反。而為反之互詞也。協。互相和同之謂。言誤下則致裡虛。外熱乘裡虛而入里。裡虛遂協同外熱變而為利。
白話文: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篇第一]
大便通暢且能順利排出,表示食物消化正常,氣機下行。病情雖未明言解除,但好轉的跡象已隱含在不言之中。讀者應自行體會。
(三十一)太陽病本應怕冷發熱,如今卻出汗、不怕冷發熱,關上脈象細數,是因醫生誤用吐法所致。若病發一、二天時誤吐,會感到腹中飢餓卻無法進食;若三、四天時誤吐,則不願喝稀粥,反而想吃冷的食物,早晨吃傍晚吐,這都是誤吐造成的輕微過失。
此乃病情因錯誤治療而變化,雖未造成大錯,但仍需警惕。關上脈屬脾胃部位,脈細顯示虛弱,脈數則為熱象,故推斷是誤吐所致。病初一、二日尚在太陽階段,腹中飢餓是因吐後胃陽受損,無法消化食物;三、四日病轉陽明,欲食冷食是因陽明惡熱。早晨(寅至辰時)屬少陽主時,少陽未病,故食慾尚可;傍晚(申至戌時)屬陽明主時,陽明胃受傷,故此時易嘔吐。所謂「小逆」,指病證未嚴重惡化,邪氣未亂傳,僅因吐傷胃氣而影響飲食,故稱輕微過失。但即使過失小,醫者仍應力求無過,因此特別告誡。
(三十二)太陽病誤用吐法後,本應怕寒卻反而不怕寒,也不願穿厚衣,這是因嘔吐導致體內煩熱。
此為誤吐後的變證,不怕寒、不欲近衣,表明表證不顯但熱在體內,故稱「內煩」。內煩是因吐後津液耗損,胃中乾燥而生內熱。
(三十三)太陽病患者若小便通利,因飲水過多,可能感到心悸;若小便量少,則可能出現裡急(腹部緊迫不適)。
飲水過多而心悸,是因心屬火臟,水氣過盛則受制;小便量少則水液停滯,導致裡急。
(三十四)太陽中風伴隨腹瀉嘔吐,須待表證解除後才能攻治。若患者微微出汗、發作有規律、頭痛、心窩痞硬脹滿牽引脅下疼痛、乾嘔氣短,且出汗不怕寒,表示表裡未和,宜用十棗湯。
十棗湯方:
芫花(熬)、甘遂、大戟(等分研末),大棗十枚。
先煮大棗取湯,加入藥末,體壯者服一錢匕,體弱者服半錢,清晨空腹溫服。若瀉下不多且病未除,次日加量半錢。瀉後以糜粥調養。
此湯用芫花散飲、甘遂通導、大戟瀉水,佐以大棗緩和藥性,專治胸脅積飲,與結胸或胃實證不同。
(三十五)太陽病表證未解卻屢次瀉下,導致協熱下利(表熱與裡虛結合而腹瀉不止),心窩痞硬,表裡俱病者,宜用桂枝人參湯。
桂枝人參湯方:
桂枝四兩、炙甘草四兩、白朮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三兩。
先煮四味取汁,再加入桂枝煎服,日二夜一服。
此因急下傷裡,外熱乘虛入裡,協同形成下利,故以桂枝解表,參、朮、薑、草溫補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