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辨》~ 卷之一 (9)
卷之一 (9)
1.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篇第一
(二十六)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桂枝加附子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加附子三枚。余依桂枝湯法。
此亦太陽中風誤汗之變證。發汗。遂漏不止者。由反治。所以汗反出而勢不容已也。惡風者。太陽中風本自汗出腠理疏而惡風。既漏不止。則腠理愈疏而惡愈甚也。小便難者。汗漏不止。則亡陽亡津液。亡陽則氣不足。亡津液則水道枯竭。且小便者。膀胱所司也。膀胱本太陽經而為諸陽主氣。
氣不足則化不行也。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脾統血而主四肢。胃司津液而為之合。津液亡而胃不足。則脾亦傷而血亦虧。血氣虧澀。筋骨所以不利也。夫固表斂液。無出桂枝之右矣。而欲復陽益氣。所以有附子之加焉。然三枚蓋出於增補。非經之本文。用者宜叅酌。
(二十七)風濕相摶。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甘草附子湯方
甘草(二兩炙),附子(二枚炮去皮臍破),白朮(二兩),桂枝(四兩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出復煩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為妙。摶。定文切。劇。群吉切。去。溪矩切。摶。掜聚也。言風與濕掜合團聚。共為一家之病也。有本來感受天地之風濕。而為風濕相摶者。有中風汗出過多。
濕沾衣被。致成風濕相摶者。有傷寒發汗過多。衣被不更。變而為風濕相摶者。三者所受之因雖殊。而其為病則一。故其為治亦皆大略相同。此蓋以中風之風濕相搏而言。煩。風也。痛。濕也。風淫則掣。濕淫則痛。風濕之邪。注經絡。流關節。滲骨髓。四體所以煩疼掣痛而不利也。
近之則痛劇者。外邪客於內。迕之則逆也。短氣者。汗多亡陽而氣傷也。惡風不欲去衣者。以重傷故惡甚也。或。未定之詞。身微腫。濕外薄也。不外薄則不腫。故曰或也。甘草益氣和中。附子溫經散濕。術能勝水燥脾。桂枝祛風固衛。此四物者。所以為風濕相搏之的藥也。
(二十八)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則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而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讝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衄。疑木切。讝。素問作譫。與詹同。下仿此。強奪而取之之謂劫。邪風被火熱。承上起下之詞。言太陽中風不當如此治。故曰失其常度。著其變以致戒之意也。兩陽。謂風火也。黃。脾土之色也。脾主肌肉。邪熱甚則土燥。故色顯然著見於外也。陽盛。陽以氣言。火能助氣。
白話文: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篇第一
(二十六)太陽病患者,發汗過度,導致汗水淋灕不止。病人怕風,小便困難,四肢輕微僵硬,難以彎曲伸展的,可用桂枝加附子湯治療。
桂枝加附子湯方
在桂枝湯的配方中加入三枚附子,其餘按照桂枝湯的方法使用。
這是太陽中風證誤用發汗法導致的變證。發汗後汗水淋灕不止,是因為治療方法錯誤,導致汗液失控而持續流出。怕風是因為太陽中風本就因腠理疏鬆而自汗惡風,汗出過多後腠理更加疏鬆,惡風症狀加重。小便困難是因為汗出過多導致陽氣和津液喪失,陽氣不足則氣化無力,津液虧損則水道枯竭。此外,小便由膀胱主管,膀胱屬太陽經,主導陽氣,陽氣不足則氣化功能失調。四肢輕微僵硬難以彎曲伸展,是因為脾統血、主四肢,胃主管津液並與脾相合,津液喪失則胃氣不足,進而傷脾導致血虛,血氣虧損則筋骨活動不利。固表斂汗沒有比桂枝更合適的藥物,但要恢復陽氣、益氣,還需加入附子。不過,附子的三枚用量可能是後世增補,並非經典原文,使用時應斟酌。
(二十七)風濕相互結合,導致骨節劇烈疼痛、牽扯痛,無法彎曲伸展,觸碰時疼痛加劇,出汗、氣短、小便不利,怕風不願脫衣,或身體輕微浮腫的,可用甘草附子湯治療。
甘草附子湯方
甘草(二兩,炙)、附子(二枚,炮製後去皮臍並破開)、白朮(二兩)、桂枝(四兩,去皮)。
以上四味藥,用六升水煎煮至三升,去渣後溫服一升,每日三次。初次服用後若微汗出則病可解。若飲食後汗出又出現煩躁的,可服五合。擔心一升量過大的,建議服六七合為佳。
「摶」指風濕結合團聚,共同致病。風濕相摶的成因有三:一是感受自然界風濕之氣;二是中風汗出過多,濕邪沾染衣被;三是傷寒發汗過多,未及時更換衣被,轉化為風濕相摶。三者成因不同,但病症相似,治療大致相同。
疼痛因風濕之邪侵襲經絡、關節甚至骨髓,導致四肢疼痛牽扯、活動不利。觸碰疼痛加劇是因外邪侵入體內,刺激後氣血逆亂。氣短是因汗多傷陽氣。怕風不願脫衣是因陽氣受損嚴重。身體輕微浮腫是濕邪外泛所致。甘草補氣和中,附子溫經散濕,白朮利水健脾,桂枝祛風固表,四藥合用為治療風濕相摶的主方。
(二十八)太陽病中風證,誤用火法強迫發汗,邪風被火熱所激,導致血氣運行異常。風火兩陽相合熏灼,身體發黃。陽氣過盛則易流鼻血,陰液不足則小便困難。若陰陽俱虛,身體會乾枯,僅頭部出汗,汗到頸部為止,腹部脹滿、喘息,口乾咽爛,或大便不通,久則譫語,嚴重者會呃逆,手足躁動不安,抓扯衣物或摸床。若小便通利,尚可救治。
「劫」指強迫發汗。邪風被火熱激發,導致病情異常。風火相燔,脾主肌肉,邪熱熾盛則脾土燥熱,泛現黃色。陽盛指火熱助長氣分,陰虛指津液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