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有執

《傷寒論條辨》~ 卷之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2)

1. 辨霍亂病脈證並治第十

凡九條方三

(一)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名曰霍亂。

霍。吐也。亂。雜亂也。靈樞曰。清氣在陰。濁氣在陽。清濁相干。亂於腸胃則為霍亂是也。

白話文:

(一)有人問道:什麼叫做「霍亂」這種病呢?回答說: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的情況,就稱之為霍亂。

這裡的「霍」,意思是嘔吐;「亂」,指的是混亂失常。《靈樞》書中提到:當人體內清澈的氣息應在內部運行,而渾濁的氣息應在外部運行,如果兩者互相干擾,導致腸胃功能混亂失調,就會產生所謂的霍亂病症。

(二)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自吐下。又利止。更復發熱也。

發熱。頭病。身疼。惡寒。外感也。吐利。內傷也。上以病名求病症。此以病證實病名。反覆詳明之意。

白話文:

問:請問,發燒、頭痛、身體疼痛、怕冷、嘔吐、腹瀉等症狀,屬於什麼疾病?

答:這種病叫做霍亂。從嘔吐腹瀉開始,又停止腹瀉,但是又再次發燒。

(三)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氣。仍不利者。屬陽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

轉。失。皆見陽明篇。本。根原也。言根因原起自霍亂也。本嘔意同。

白話文:

(三)傷寒但只有微弱且粗澀的脈象,本來屬於霍亂。現在是傷寒,病後四、五天,陰經流注到陽經,一定會拉肚子。本來就嘔吐、拉肚子的人,不可救治。想要像解大便一樣,結果卻放屁而不是排便,而且沒有拉肚子的人,屬於陽明經出問題;大便必定堅硬,十三天後會痊癒。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經絡運轉已經結束了。

下利後。便當硬。硬則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後經中。頗能食。過一經能食。過之一日當愈。不愈者。不屬陽明也。

此申上文末節而言其詳。

白話文:

腹瀉後,大便硬結。大便硬結,卻能進食的人,就會痊癒。現在反而不能進食。到下一段經絡所到之處,能夠稍微進食。再過一段經絡所到之處,就能進食。過了一天就會痊癒。不能痊癒的人,不屬於陽明經的病症。

(四)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欲飲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方

白話文:

  1. 霍亂頭痛。發燒。全身疼痛。發熱,想喝很多水的人。五苓散可以治療。

  2. 發冷,不想喝水的人。 理中丸可以治療。

人參(三兩),白朮(三兩),甘草(三兩),乾薑(三兩)

白話文:

人參(180公克),白朮(180公克),甘草(180公克),乾薑(180公克)

上四味。搗篩為末。蜜和丸。如雞子黃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依兩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搗碎成末,用蜜和勻做成丸劑,每個丸劑如雞蛋黃一樣大。用沸騰的湯汁數合,送服一丸。研碎後溫服,每日三次,晚上二次。如果腹中還沒有發熱,可以逐漸增至三四丸。但是,藥丸的效果不如湯劑。湯劑的做法是,以四種藥材按兩數切好,用水八升煎煮,取三升藥汁,去滓後溫服一升。每日三次。

此申上文而出其治。熱多欲飲水者。陽邪勝也。寒多不用水者。陰邪勝也。五苓散者。水行則熱泄。是亦兩解之謂也。理。治也。料理之謂。中。里也。里陰之謂。參朮之甘。溫里也。甘草甘平。和中也。乾薑辛熱。散寒也。五苓散方見太陽上。

加減法

白話文:

這個就是申上文的出處和它的治療方法。喜歡喝水的,是陽邪過盛;不喜歡喝水的,是陰邪過盛。五苓散的作用是水行則熱泄,這是兩解的說法啊。理,就是治療,料理的意思。中,是裡,是裡陰的意思。人參、白朮的甘味,溫裡。甘草甘平,和中。乾薑辛熱,散寒。五苓散的方子見太陽上篇。

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四兩。(腎氣動。欲作奔豚也。去朮腎惡燥也。加桂。以其能伐腎邪而泄奔豚。然非枝也。)吐多者。去朮。加生薑三兩。(吐。氣逆也。術能壅氣。故去之。姜能散氣。所以為嘔吐之聖藥也。)下多者。還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下多。

白話文:

如果患者臍上築滿,是腎氣奔動引起的,去除附子,增加四兩桂枝。(腎氣奔動,就要發作奔豚,去除附子,因為腎臟怕乾燥,增加桂枝,因為它能排除腎臟的邪氣,治療奔豚病,但是指得不是桂枝。)吐得多的,去除附子,增加三兩生薑。(嘔吐,是氣逆引起的,附子能使氣壅塞,所以去除它,生薑能使氣疏散,所以它是治療嘔吐的聖藥。)腹瀉的,恢復使用附子。心悸的,增加二兩茯苓。(腹瀉,是胃腸濕熱引起,附子能溫補脾腎,健運脾胃,茯苓能健脾益氣,所以腹瀉的可以恢復使用附子。心悸,是心氣虛引起的,茯苓能健脾益氣,所以心悸的可以增加茯苓。)

濕勝也。復用術。術能燥濕。濕燥則下斷也。悸以飲水過度言。水停之故也。加茯苓。水行則悸愈也。)渴欲得水者。加朮。足前成四兩半。(渴。脾虛也。加朮。緩脾也。)腹中痛者。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腹中痛。裡虛也。加人參。補中也。)寒者。加乾薑。足前成四兩半。

白話文:

這是因為濕邪勝盛的緣故。再次使用白朮。白朮能夠燥濕。濕邪燥化,則下利就會斷絕。這裡的「悸」是指飲水過多。這是由於水停留在體內造成的。加入茯苓。水行順暢,悸動就會痊癒。口渴想喝水的,加白朮。白朮可以緩解脾虛。腹中疼痛的,加人參。人參可以補益中氣。寒證的,加乾薑。乾薑可以溫中散寒。

(寒以不用水之甚者言。乾薑辛熱而能散寒。非稱權。則不可也。)腹滿者。去朮。加附子一枚。服湯後。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揭衣被。(氣滯則腹滿。術甘而壅。故去之。附子辛溫。故加之。飲熱粥。亦助藥力也。自溫。亦取微欲似汗之意。勿發揭衣被。

白話文:

(寒冷的病症,是指邪氣最盛的時候,完全不能用水來治療。乾薑性辛熱,可以祛散寒冷。不可濫用。)如果是腹脹的人,去去芡實,加附子一顆。服用藥湯後,過一會兒,喝熱粥一升左右,微出微汗即可,不要掀被子。

(氣停在胃裡,就會腹脹。芡實甘味甘平,容易積滯,因此去了它。附子辛溫,所以加進去。喝熱粥也能幫助藥效。稍微發熱是說,好像要出汗的意思。不要掀開被子)

防重感也。案此。用術。去朮。術上皆無白字。何哉。蓋由文次句中。上無空隙。故雖有狂妄。竟不能於此加毫末。而經之真原昭然猶存。則他術之有白。出於偽妄。不待言而明矣。然於偽妄之疏愚。亦可以見也。君子察微。觀人於其所忽。信哉。)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

白話文:

預防重感冒。據此,用去朮的治療方法。去朮的術字上都沒有空白的地方。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文中的句子中沒有空隙。所以即使有狂妄的人,也不能在此增加任何東西。但經文的本來面目還很明顯地保留著。那麼其他治療方法有空白的地方,就是由於虛假和妄想了,不說也明白。但是,從虛假和妄想到粗心大意,也是可以看出來的。君子觀察微小的細節,通過一個人他所忽略的地方來觀察他。確實如此。)嘔吐、腹瀉停止了,但身體疼痛仍未停止。

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小和之。(吐利止。里和也。身痛。表退而新虛也。消息。猶言斟酌也。桂枝湯固衛以和表者也。小和。言少少與服。不令過度之意也。)

(五)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此時應該用桂枝湯來調和表裏。吐瀉能止住,即裏和也。身體疼痛,是表邪退盡,裏氣新虛。消息,猶言斟酌。桂枝湯,可以固衛,調和表裏。小和,就是少少地給患者服藥,不要過量。

吐利。四肢拘急。手足厥冷。里陰虛也。汗出。發熱。惡寒。表陽衰也。四逆湯。表裡合救之劑也。方見太陽下。下同。

白話文:

吐瀉。四肢攣縮拘急。手腳冰涼。是裡面的陰虛了。汗出。發熱。怕冷。是外面的陽氣衰退了。四逆湯。是表裡一起救治的藥方。藥方見太陽篇。以下相同。

(六)既吐且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

此與上條大同小異而義同。故治亦同。

白話文:

(六)如果病人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的情況,之後小便又變得頻繁,並且伴有大量出汗,排泄物像米泔水一樣清澈,體內感到寒冷而外表發熱,脈搏微弱接近無法察覺時,應該使用四逆湯作為主要治療方劑。

這條說明的病情與前一條大體相似,其意義也相同,因此治療方法也是相同的。

(七)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

白話文:

(七)嘔吐已經停止了,大便不通暢。出汗而手腳冰冷。四肢拘急得無法舒緩。脈搏微弱,就要斷氣了,服用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的主方。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方

於四逆湯方內加豬膽汁半合。余依四逆湯法。

白話文:

在「四逆湯」的基礎方劑中加入半合的「豬膽汁」。其他藥物及煎煮方法則遵循「四逆湯」的標準做法。

已。止也。下。即利也。斷。絕也。此總上文言吐利兩皆止絕。而又以其餘證之不解者。更出以治也。不解之證者。陽極虛。陰極甚。脾氣亦衰微也。然極則劇矣。通脈四逆加豬膽汁者。與少陰白通同一反佐以疏。劇則正治反格拒之意也。

白話文:

已:結束,停止。下:通利,即利於二便。斷:絕止。這總括上文所說吐利二證全都被制止了。還有那些因這些證狀而不解的,再提出治療方法來治療。這些證狀不解的原因有,陽氣極度虛弱,陰氣極度旺盛,脾氣也衰弱了。但是,到了如此極端的地步,病症就會十分劇烈。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的方法,與少陰白通湯的作用相同,都是通過相反的佐藥來疏通。病症劇烈時,用正常的治療方法反而會加重病情,所以要採用相反的方法來治療。

(八)惡寒。脈微。而複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

四逆加人參湯方

於四逆湯方內。加人參一兩。余依四逆湯法。

亡血。津液竭也。人參。能生津也。

(九)吐利。發汗。脈平。小煩者。以新虛不勝穀氣故也。

此與下篇末條。詳略不一。而義則同。亦互意也。

白話文:

(八)感到極度寒冷、脈搏微弱,並且反覆出現腹瀉,當腹瀉停止時,這代表有嚴重的血液流失。這種情況下,主要使用【四逆加人參湯】來治療。

【四逆加人參湯】的配方如下:

在原本的【四逆湯】基礎上,添加人參一兩,其他藥物和劑量依照【四逆湯】的配方來準備。

這裡所說的“亡血”是指身體失去了大量的血液,進而導致體液枯竭。人參的作用是能夠幫助滋生體液。

(九)如果病人經歷了嘔吐和腹瀉,並且在此之後又出汗,但脈象平和,且稍微感到心煩,這是因為病後身體虛弱,無法承受食物的氣息所致。

本段內容與下一篇文章最後一條雖然在敘述上有所差異,但其意義是相通的,兩者互相補充說明。

2. 辨陰陽易瘥後勞復脈證並治第十一

凡七條方四

(一)傷寒陰陽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裡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急者。燒裩散主之。

白話文:

少腹的「少」字讀成去聲。傷寒論中,談到中風時也會提到「易」。「易」就如同交易、變易的意思。是指大病初癒,血氣尚未恢復,勉強結合陰陽,於是陰陽之氣交感,相互變易而產生疾病。身體沉重,呼吸微弱,這是真元虧竭而感到睏倦。少腹裡急,或者引發陰部拘攣,這是變易的氣在體內攻擊所致。熱氣從胸部上升,頭部不想抬起,眼前出現花的是虛陽生熱而上升的緣故。膝蓋、脛骨拘急,這是脈絡混亂而肌腱受傷。裩就是接近隱私部位,是陰陽二氣聚集之處。男女互相交合,各歸其本。

燒裩散方

上取婦人中裩近隱處。剪。燒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陰頭微腫則愈。婦人病。取男子裩當燒灰。

少腹之少。去聲。傷寒。包中風而言也。易。猶交易變易之易。言大病新瘥。血氣未復。強合陰陽。則二氣交感。互相換易而為病也。身體重。少氣。真元虧竭而困倦也。少腹裡急。或引陰中拘攣者。所易之氣內攻也。熱上衝胸。頭不欲舉。眼中生花者。虛陽生熱而上蒸也。膝脛拘急者。脈亂而筋傷也。裩當近隱處。陰陽二氣之所聚也。男女易用。物各歸本也。

(二)大病瘥後勞復者。枳實梔子豉湯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黃如博棋子五六枚。

白話文:

(二)大病初癒後再次勞累者。使用枳實梔子豉湯治療。若有積食者。加大黃五、六片,如圍棋子大小。

枳實梔子豉湯方

枳實(三枚炙),梔子(十四枚擘),豉(一升綿裹)

白話文:

【枳實梔子豉湯方】

藥物組成:

  • 枳實:取三枚,炙過(烤過的)
  • 梔子:取十四枚,擘開(敲碎)
  • 豆豉:一升,用綿布包裹

此為「枳實梔子豉湯」的配方。

上三味。以清漿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內枳實梔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溫。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白話文:

以上三味藥,用清水七升煎煮,煎成四升藥液。然後加入枳實和梔子,繼續煎煮,直到藥液只剩兩升。最後加入豉,再煎煮五六沸。過濾藥渣,溫熱。分兩次服用。服藥後蓋好,使身體微微出汗。

大病。概言也。下仿此。勞。強力房勞。復。重複作病。蓋大邪初退。血氣新虛。作強勞傷。虛而生熱。猶之病復發。非實發初病也。枳實寬中破結。梔子散熱除煩。香豉能解虛勞之熱。清漿則又梔子之監製。故協三物之苦寒。同主勞傷之復熱。而與發初病之實熱不同倫也。宿食。陳宿之積食也。食能生熱。故須去之。大黃者去陳以致新也。

白話文:

大病:概括地說明那些病症。下面照此類推。勞:由於劇烈房事而引起。復:重複發作的病症。這是因為大邪剛退,血氣虛弱,虛而又虛,因而生熱。就像病復發一樣,並不是實實在在地發初病。枳實寬中破結,梔子散熱除煩,香豉能解虛勞之熱。清漿還是梔子的監製。因此將三味藥的苦寒合在一起,同主勞傷之復熱。與發初病之實熱不同。宿食:陳舊的積食。食物能生熱,所以須要除去。大黃能去除陳舊之物以致新。

(三)傷寒瘥已後。更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沉者。以下解之。

白話文:

(三)傷寒病癒之後,再次發熱的。服用小柴胡湯為主。脈搏浮起的,以發汗的方法治療。脈搏沉伏的,以瀉下的方法治療。

此示病後不謹。調理小復之大法。脈浮。有所重感也。脈沉。飲食失節也。

(四)大病瘥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牡蠣澤瀉散主之。

牡蠣澤瀉散方

白話文:

這表示病人康復後沒有好好保養。以下是大病初癒後調養身體的重要方法。脈象浮,表示有外感之邪;脈象沉,表示飲食不節。

(四)大病痊癒後,腰部以下出現水腫,可以用牡蠣澤瀉散來治療。

牡蠣澤瀉散藥方

牡蠣(熬),澤瀉,栝蔞根,蜀漆(洗去腳),葶藶(熬),商陸根,海藻(洗去咸以上各等分)

上七味。異搗下。篩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後服。

白話文:

  • 牡蠣(煮熟並晾乾)

  • 澤瀉

  • 栝蔞根

  • 蜀漆(去除腳部)

  • 葶藶(煮熟並晾乾)

  • 商陸根

  • 海藻(去除鹽味,以上各味等份)

水氣。肌肉腫滿而虛浮。蓋瘥後新虛。土未強而水無制也。從腫以下而不及上者。水性就下。勢之初起。故雖氾濫未至於橫溢也。牡蠣澤瀉海藻。咸以走腎。腎強則水行。葶藶商陸根。苦以利濕。濕去則腫沒。蜀漆辛而能散。故為諸品之佐也。栝蔞根苦能徹熱。本乃蜀漆之使也。

白話文:

水腫:肌肉腫滿而虛浮。這是因為剛痊癒的虛弱狀態,脾土還未恢復,無法控制水液。腫脹部位在腰部以下,而不會到腰部以上。這是因為水性往下流,水腫剛開始發作,所以雖然泛濫但還沒有淹沒全身。牡蠣、澤瀉、海藻,都有促進腎臟排水的功效,腎臟強健水液就會運行。葶藶、商陸根,都有苦味可以滲利濕氣,濕氣消除後腫脹就會消退。蜀漆辛辣可以攻散水腫,所以是這些藥物的輔佐。栝蔞根苦味可以清熱,它就是蜀漆的嚮導。

(五)大病瘥後。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

唾。口液也。寒以飲言。不了了。謂無已時也。方見前。

(六)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竹葉石膏湯主之。

竹葉石膏湯方

白話文:

(五)在經歷嚴重疾病康復之後,如果經常不自主地流口水,且這種情況持續很長時間沒有明顯改善,這表明患者的胃部存在寒氣。應該使用丸劑來溫暖胃部以治療此症狀,建議使用「理中丸」進行調理。

這裡提到的「唾」是指口水。「寒」在此處是以飲食寒涼來說明。「不了了」意思是說這種情形沒有停止的時候。該藥方請參考前面的記載。

(六)在風寒感冒痊癒之後,如果出現身體虛弱、氣力不足,並且伴有氣向上沖、想吐的症狀,可以使用「竹葉石膏湯」作為主要治療方劑。

「竹葉石膏湯」的具體藥方,請參閱相關資料。

竹葉(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人參(三兩),甘草(二兩炙),粳米(半升),麥門冬(一升去心)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竹葉(兩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淨),人參(三兩),甘草(二兩,炙過的),粳米(半升),麥門冬(一升,去除根鬚)

羸。音雷。羸。病而瘦也。少氣。謂短氣不足以息也。氣逆欲吐。飲作惡阻也。蓋寒傷形。故寒解則肌肉消削而羸瘦。熱傷氣。故熱退則氣衰耗而不足。病後虛羸。脾胃未強。飲食難化。則痰易生。痰湧氣逆。故欲吐也。竹葉清熱。麥冬除煩。人參益氣。甘草生肉。半夏豁痰而止吐。粳米病後之補劑。石膏有徹上徹下之功。故能佐諸品而成補益也。

(七)病人脈已解。而日暮微煩。以病新瘥。人強與谷。脾胃氣尚弱。不能消穀。故令微煩。損谷則愈。

白話文:

羸:唸作「雷」,是形容身體瘦弱的意思。少氣:是指呼吸短促,無法順暢的呼吸。氣逆欲吐:是指出現噁心、想吐的感覺。飲作惡阻:是指喝水或進食後,會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蓋寒傷形:寒邪侵襲身體,會損傷形體,導致肌肉消瘦。熱傷氣:熱邪侵襲身體,會損傷氣,導致氣虛不足。病後虛羸:是指生病後體虛,脾胃虛弱,飲食難以消化,容易生痰。痰湧氣逆:痰液湧升,阻礙氣機運行,導致出現噁心、想吐的症狀。竹葉:具有清熱的作用。麥冬:具有除煩的作用。人參:具有益氣的作用。甘草:具有生肌的作用。半夏:具有豁痰止吐的作用。粳米:是病後虛羸的補品。石膏:具有徹上徹下的作用,能輔助其他藥物,增強補益效果。

脈已解。邪悉去而無遺余也。日暮陽明之王時也。強與谷。謂壓其進食也。損。言當節減之也。蓋飲食節。則脾胃和。脾胃和。則百體安。此調理病餘之要法也。

白話文:

脈象已經正常,邪氣全都消除了,沒有殘餘。此時正值陽明日暮時分,應該節制飲食,避免過量進食。說到「損」,是指應該減少飲食。飲食節制,脾胃就會和順,脾胃和順,百體就會安康。這就是調理疾病餘毒的重要方法。

上經十一篇。法三百九十七。方一百一十三。蓋仲景氏之遺書。而叔和所詮次之者也。傳謂世稱仲景醫聖。良以仲景者。集醫哲之大成。而是書者。正醫教之大訓也。初學之士。舍是則無以為入道之門。而敦進德之基矣。故夫篤志斯道者。亦曰必由是而學焉。則亦庶乎其不瘥。

白話文:

上經有十一篇,三百九十七條法則,一百一十三個方劑。這部醫書是張仲景留下的,而是張機整理編排的。據說世人都稱張仲景是醫聖,因為他的醫術集各家之大成。這本書是醫學教育的重要教材,初學者如果不讀這本書,就無法入門,也無法打好學醫的基礎。因此,有志於學習醫學的人,必須從這本書開始學起,這樣纔有可能學好醫術。

而於人亦不致誤。馴是以往。誠能至於仁熟義精。道久化成。不但人無枉命。而己亦無慚德。則帝伯之堂可升。有農之神可繼。豈不偉哉。

(三百九十七者。今移六條在第十五篇。)

白話文:

這樣對人也不會造成傷害或錯誤。一向都是這樣。真正能做到仁愛成熟、道義精微。道德久而久之就會化成美德。不只人沒有被枉殺的惡運。自己也不會慚愧沒有德行。那麼可以登上帝王與諸侯的堂堂殿堂。能夠接續有農之神的職位。這不是很偉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