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辨》~ 痙書 (5)

回本書目錄

痙書 (5)

1. 痙書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痙。

血熱則生瘡身疼痛者,血澀不利,乖而不和也。汗者血之液;發而迫使之出,則血愈乖而愈不和傷之矣,故亦致痙也。

傷寒頭痛,翕翕發熱,形象中風,常微汗出,自嘔者;下之益煩,心中懊憹如飢;發汗則致痙,身強難以屈伸;熏之則發黃,不得小便;灸則發咳唾。

形象中風,與《傷寒論》第九篇「病如桂枝證」異文同旨而互發,故曰:「常微汗出。」

以上三條,皆通前申致叮嚀戒謹之意。

案成,藏諸金𤵄以待。越明年,生今男,三歲亦病驚風。時值外出,家人促歸,困頓已二日。啟𤤄照案,急以寸匕灌之,不待終劑,應手立蘇而回生。案斯對矣,效斯驗矣!嗣後慎斯法,由斯道而行,行皆若是,周旋四十餘年於斯矣,坦坦如也。今老矣,男有孫矣。顧念天之所以與我。

不敢棄天。條辨《傷寒論》時,欲附此語痙濕暍篇中,以彼此詳略不同,未之及也。茲以不敢忘宿念,痛斯民斯道困於厄而不敢忍,故訂案具書,以申請當道君子,詳允施行。庶幾將來,幸輔撥痓以弭其禍亂,正經而反其風土,底績平成。風土平成而痓削,痓削而痙復,痙復而道明。

道明而厄解。則於醫門,雖未可以得仁言,而於求仁之方,實則不外是矣。志仁後彥,其勖之哉!

白話文:

身上長瘡的人,即使感到疼痛,也不可以發汗。如果發汗,就會導致抽搐。

身上長瘡又感到疼痛,是因為體內血熱,導致血液循環不暢、運行不順,所以身體不舒服。汗是血液的液體部分,強行發汗會讓血液更加失調、不和,更加損傷身體,所以也會導致抽搐。

感冒頭痛、發熱、症狀看起來像中風,常常會微微出汗,自己感到噁心想吐,如果用瀉下的藥反而會更煩躁,心裡感覺煩悶又像肚子餓。如果發汗,就會導致抽搐,身體僵硬難以彎曲伸展。用煙燻會導致皮膚發黃,小便不順暢。如果用艾灸,就會引起咳嗽。

症狀像中風,與《傷寒論》第九篇的桂枝證相似,只是文字表達不同,但意思相同。所以說,常常微微出汗。

以上三條,都是承接前面,再次叮嚀告誡要謹慎的意思。

我把這份記錄完成後,藏在金屬容器裡,等待時機。過了一年,我生了一個兒子,他三歲時也得了驚風。當時我剛好外出,家人催促我回家。我疲憊了兩天後,打開金屬容器,拿出這份記錄,趕緊用小湯匙餵他藥。還沒等藥餵完,他立刻就醒過來了,恢復了正常。這個案例證明我的記錄是正確的,藥效也確實有效。之後我謹慎地遵循這個方法,按照這個道理行醫,四十多年來都這樣做,一切都很順利。現在我老了,兒子也有孫子了,我想到上天給我的這個能力,

不敢辜負上天。我整理《傷寒論》時,本來想把這些話寫在「痙濕暍篇」中,但因為內容詳略不同,所以沒有寫進去。現在我不敢忘記這個願望,我痛心民眾和醫道都困於疾病的痛苦,所以寫下這份記錄,呈報給當權的君子們,希望他們詳細審閱並允許施行這個方法,或許將來能幫助解決抽搐的問題,平息禍亂,端正醫療正道,改變地方風俗,最終達成太平盛世。風俗太平,抽搐的問題就會減少,抽搐減少,痙攣的問題也會好轉,痙攣好轉,醫道的道理才能更加清晰。

醫道道理清晰,困境就能解決。這樣對於醫學界來說,雖然不能說是做到了盡善盡美,但對於追求盡善盡美的道路來說,實際上不外乎如此。希望後輩醫者,勉勵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