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辨》~ 傷寒論條辨或問 (10)
傷寒論條辨或問 (10)
1. 傷寒論條辨或問
蓋事無兩適;出乎此,必入乎彼;出乎彼,必入乎此。此近時之醫所以又有鑿燥為糙者出也。夫燥,埽音也。鑿之為糙,不陋甚乎!醫之風頹矣。後學君子,苟志於道,當先正此頹風。夫然後,茲則庶乎其可也。
問任醫:
曰:任醫如任相。相受天子九錫之榮,而司天下萬民之命。當正大體,不當親細務。是故,進退百官;調和鼎鼐;燮理陰陽。其要在於公天下之賢才,察識其所能而器用之於天下,以天下利天下焉爾。天下無虞,則修禮樂以和樂之;設有警焉,則整干戈以戡定之。斟酌前代之成法,而損益以因革之;不作聰明以生事於承平,不為貪鄙以幸禍於危亂。《論語》曰:「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不知此,不足與論任醫之道。
問治病:
曰:治病如治寇。寇為天下害,不治則禍亂不息。鼠竊狗偷,一擊或可;若夫雲集而烏合,蜂屯而蟻聚,其勢至於據險守僻、稱名僭號者,豈等閒師旅所可驅除哉?要必雄軍大將,堅甲利兵,搗穴破巢,梟渠磔傑;收功端在於擒王。王擒而天下之事定矣,卒徒雖有逸者,旋可息伏。若拘拘惟卒是圖,不殄元惡;元惡既在,禍亂終當復起。《離》之上九曰:「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知夫此,而後可與辨夫治病之理。
問用藥:
曰:用藥如用兵。兵非可玩之器。文修武備,盛世長策。無事而動,不惟徒取費耗,殆將啟釁招尤。事不容已,兵興師出。我既為師,彼則為敵。大敵在前,必察其情,虛實真偽。得其情而可以無疑矣。毋驕兵以輕敵,毋慢兵以失機。順天時,因地利,率人和,承物宜;旗皷嚴明,士卒用命;有定謀,有成算;整行陣,飭奇正。然後戰勝攻取可必,不則憧憧禦敵,其不敗也鮮矣。《易》曰:「師出以律,否減凶。」不知此,不足與言用藥之義。
問立方:
曰:立方如立國。得國在得君。當紛亂擾攘之時,際臣佐使之會者,苟非立國,則無以安天下。國不得君,則國非其國矣。蓋濟時主治,人君自有一代之真,非偽似者所可覬覦徼倖於其間也。得其真,則鼓行列陣,可以收倒戈迎刃之功;失其真,則雖汗馬血兵,不過徙為疽背噬臍之多事耳。是故,具正法眼者,的知沐猴井蛙之不足與定禍亂也。《傳》曰:「一正君而國定。」知乎此,而後可與議夫立方之法。
問:春溫夏暑秋涼冬寒者,四時之令氣也。而《素問》言四氣之所以為人病,則曰:「春傷於風,夏傷於暑,秋傷於濕,冬傷於寒。」夫冬夏之傷於寒暑,無容議矣。乃春則不以溫言,而言傷於風;秋則不以涼言,而言傷於濕。何也?
曰: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溫在病矣,雖不言傷,而傷在不言之中可知也。且溫主生,生則亦不可以傷言,又可知也。然四時皆有風,何謂春獨傷?曰:四時皆有風,唯春獨動。動則萬物皆蟲生,所以人亦傷也。夏生飧泄,何也?曰:風屬木,木邪盛,則土受害。人身之土...
白話文:
事情不可能兩全其美,從這個方向出來,一定會進入另一個方向;從另一個方向出來,也一定會進入這個方向。這是近來醫生會有把乾燥說成粗糙的原因。所謂「燥」,發音同「掃」。把「鑿」說成「糙」,不是太可笑了嗎?醫學的風氣,真是敗壞了!後來的學子們,如果立志於醫道,應該先矯正這種頹敗的風氣,然後才有可能把醫學發揚光大。
有人問:如何做好一個醫生?
我回答說:當醫生就像當宰相一樣。宰相接受天子的恩賜,掌管天下萬民的性命,應該以國家大局為重,不應該拘泥於細微的事情。所以,要選拔任用各級官員,調和國家政事,協調陰陽平衡。關鍵在於選拔天下賢能之士,了解他們的才能,然後將他們安排在適合的位置,為天下謀福利。天下太平的時候,就用禮樂來使人民和樂;如果發生緊急狀況,就要整頓軍隊來平定動亂。參考前代的法規,加以修改調整,順應時代的變化。不要在太平盛世時賣弄聰明,製造事端;也不要在危難之際,因為貪婪而招致禍患。《論語》說:「遇到危險不扶持,遇到顛倒不扶正,那要宰相幹什麼呢?」不懂這個道理,就不配談論如何做好一個醫生。
有人問:如何治療疾病?
我回答說:治療疾病就像平定叛亂一樣。叛亂是天下的禍害,不平定,禍亂就不會停止。小偷小摸之徒,打擊一下或許就可以解決。但如果敵人像雲一樣聚集,像烏合之眾一樣,像蜂擁而至的螞蟻一樣,聲勢浩大,據守險要地形,甚至自立為王,那麼又豈是普通的軍隊可以驅逐的呢?必須要有雄壯的軍隊和大將,穿上堅硬的盔甲,手持鋒利的兵器,搗毀他們的巢穴,捉拿他們的首領,只有擒住敵人的首領,才能平定天下。即使有逃跑的士兵,也很快就能平息下來。如果只拘泥於消滅小兵,不剷除罪惡的根源,那麼禍亂終將再次發生。《易經》說:「君王出兵征討,會因為斬獲敵人的首級而受到嘉獎,但抓到的不是那些醜惡的人,不會有過錯。」了解這個道理,才能明白治療疾病的道理。
有人問:如何用藥?
我回答說:用藥就像用兵一樣。兵器不是可以隨便玩弄的東西。文治武備,是盛世長久的策略。沒有戰事而隨意出兵,不但白白浪費錢財,還可能挑起事端,招致怨恨。事情到了不得不出兵的時候,當我方成為師,敵方就會成為敵人。面對強大的敵人,一定要仔細觀察他們的情況,分辨虛實真假。了解敵情之後,才能做到心中無疑。不要因為驕傲而輕敵,不要因為輕慢而錯失良機。要順應天時,利用地利,團結人和,順應藥性。旗幟鮮明,鼓聲震天,士兵聽從號令。要有既定的謀略和計畫,整理好隊形,部署好奇正之兵,然後才能確保戰勝攻取。否則,如果茫然無措地對敵,那麼不失敗才怪。《易經》說:「軍隊出動,必須要有法度,否則會減少吉利,增加凶險。」不明白這個道理,就不配談論用藥的意義。
有人問:如何擬定處方?
我回答說:擬定處方就像建立國家一樣。治理國家在於得到賢明的君主。當國家紛亂動盪的時候,需要有君臣佐使的輔佐,如果沒有君主,就無法安定天下。國家如果沒有賢明的君主,那國家就不成其為國家了。能夠濟世救民的君主,自有其過人之處,不是那些假裝的人可以僥倖得到的。得到真正的君主,就能號令三軍,收穫倒戈迎刃的效果;如果沒有得到真正的君主,即使付出再多的汗水和犧牲,也只是增加無謂的麻煩。《傳》說:「只要君主端正,國家就會安定。」明白這個道理,才能談論如何擬定處方。
有人問: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寒冷,這是四季的正常氣候。但《素問》說四時的氣候之所以使人生病,是因為春天受風邪侵襲,夏天受暑邪侵襲,秋天受濕邪侵襲,冬天受寒邪侵襲。
冬天和夏天因為寒暑而生病,沒有什麼可爭議的。但是春天不說是受溫邪侵襲,而是說受風邪侵襲;秋天也不說受涼邪侵襲,而是說受濕邪侵襲,這是為什麼呢?
我回答說:冬天受寒,春天一定會生溫病,溫病已經是一種疾病了,雖然不說受傷,但受傷的意思已經包含在不言之中了。而且溫屬陽,主生發,生發之氣也不適合用「傷」字來形容,這也是可以知道的。四季都有風,為什麼單說春天容易受風邪侵襲呢?因為四季都有風,只有春天的風是動盪不安的,動盪不安則萬物都會滋生蟲害,所以人也會因此而生病。夏天容易發生飧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風屬於木,木邪旺盛,就會傷害脾土,脾土是人體中屬於土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