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辨》~ 傷寒論條辨或問 (8)

回本書目錄

傷寒論條辨或問 (8)

1. 傷寒論條辨或問

學醫必宗仲景。儒而不宗孔子,儒名而墨行者有之;醫而不宗仲景,醫名而賈事者,紛紛然也。嗟乎!今之時,去仲景之時益遠矣。鈐捶活人類證纂要賈炫以氾濫於天下,人各以意為醫,而仲景之道,不盡湮沒者,徒此虛文。籲!醫可以意言哉?大學之道,以誠意貫終始。朱子曰:

正意不可無,邪意不可有。今之所謂意者,果何如其意邪?願矣!鄉人之所願也,君子之所願哉!昔者楊墨之說橫流,乃所願則學孔子者,孟子一人。卓然之意如是也。愚雖不敏,竊嘗願學孟子之所學矣。以疾厄奪,因願學仲景。是故,條辨者,願來學學仲景之愚意也。

問:傳謂以宗族二百餘口,不十年而死者三之二,傷寒居其七,乃著論。然則假使當日張氏之宗族不如此,則仲景之論亦著否?

曰:圖出而卦畫,書出而疇敘,麟出而春秋作者,道在聖人,聖人所以有神物之感也。不然,南人不夢駝,北人不夢象,神無所交也。蓋天生聖人而寄之以道,所以聖人一感一動,無非天理之自然。故其文之著,猶天之垂象。自夫人之見之,雖有多得少得之不同,而其立教垂範之所以然者,則有以通乎百世而無弊。此聖人之所以為聖人也。是書之著,不猶是乎?

想當張氏宗族之不幸時,天下之不幸有如張氏之宗族者,殆不知其幾何也。本草之經述矣,論不著乎?道未備也。傳家以張氏之宗族為仲景之感,愚為仲景之感,必有非傳筆之所能盡知者,而不如此其拘也何哉?

宗族之不幸,則宗族之不能知仲景可知也。宗族之不能知,則天下之不能知亦可知也。悲夫!有仲景如斯,而宗族天下之不能知,則天下與宗族之不得其正命,宜若一也。而謂感此而寂彼,豈知仲景之所以為仲景者哉?然則論也者,道本乎天,天下萬世之攸系也。不可以不著也。

知此則仲景之所以為仲景者可求而得也。嗚呼!安得有求仲景之所以為仲景者?吾與之共論此。

問:嗇嗇淅淅,惡風惡寒,如何辨別?

曰:嗇,慳吝也;惡寒者,譬如慳吝嗇細懼事之人,恁的常常怯怯然畏惡也。淅,淅米也;孟子接淅而行是也。惡風者,譬如裸體之人,被人卒然以水灑淅於身,驀地驚恐,恨恨然畏惡也。然特迎風動扇則如此,閒靜坐臥則不惡。此二者所以有大同小異之分也。一而言之,乃當在太陽時事;過太陽,則無此矣。

問:合併。

曰:六國合從,秦並六國。六國不並,秦不合,理勢之必然也。知此則知合併之義矣。

問:讀傷寒論。

曰:當如程子朱子教人讀論語法。然今人之醫,置此書於不讀也久矣。久矣置此書於不讀,而謂醫門有人可乎?

問:醫道。

曰:道者,日用事物當然之理也。理在事物,是故君子不能外事物以言道。醫之事物,治病用藥是也。窮藥病之理,核藥病之實;病與藥對,藥到病解;醫家日用常行之所當然,此之謂道也。精此則神,明此則妙。外此而談神論妙者,要皆不過渺茫臆度,而無捉摸,譬之無根之木。

白話文:

《傷寒論條辨問答》

學習醫術必須尊奉張仲景。儒生若不效法孔子,徒有儒者之名卻行墨家之實的人確實存在;醫者若不遵循仲景之道,表面行醫實則牟利者,更是比比皆是。可嘆啊!當今時代,距離仲景所在之時已愈發遙遠。市面充斥標榜活人濟世的醫書泛濫天下,人人憑己意行醫,而仲景的真傳能未完全埋沒,僅賴這些殘存的虛文罷了。唉!醫術豈能隨意妄言?《大學》之道,以「誠意」貫徹始終。朱熹說:「正當之念不可無,邪妄之思不可有。」如今眾人所謂的「憑心意行醫」,究竟是哪種心意?所謂願望,不過是鄉野之人的期盼,豈是君子的志向!昔日楊朱、墨翟學說橫行時,唯獨孟子一人堅持效法孔子。其卓然之志正是如此。我雖愚鈍,私下亦曾立志學習孟子所求;後因病痛所阻,轉而願學仲景。因此,這部《條辨》之作,實為引導後學追隨仲景的懇切心意。

:傳言仲景因家族兩百餘人,不及十年死亡三分之二,其中七成死於傷寒,故著此書。若當時張氏族人不至如此,仲景是否仍會寫作此論?

:河圖現而伏羲畫卦,洛書出而大禹敘疇,麒麟至而孔子作《春秋》——道存於聖人,聖人因而有感於天命所示。若非如此,南方人不夢駝,北方人不夢象,因精神無所觸動。天生聖人而託付大道,故聖人每一感應行動,無非天理自然。其文字著述,猶如天象垂示。世人所見雖有深淺之別,但其立教垂範之理,卻能貫通百世不衰。此即聖人之所以為聖人。此書之作,不亦如此?

試想張氏家族遭逢不幸時,天下類似慘況者恐不可勝數。《本草經》已有記述,若無此論,醫道豈非殘缺?傳記以張氏家族之災為仲景著述緣由,但我認為,仲景之感悟必有超越文字所能盡述者,拘泥於此豈非狹隘?家族不知仲景之能,則天下人亦難明其道。可悲啊!縱有仲景之才,家族與天下卻無人理解,二者命運相仿。若謂僅因家族之難而著書,豈真識仲景之心?此論之作,實為天道所寄,關乎萬世蒼生,豈能不寫?

明此道理,方能探求仲景真諦。唉!何時能遇同心探求仲景之道者?願與之共論。

:「嗇嗇淅淅,惡風惡寒」如何區別?

:「嗇」為吝嗇畏縮,如慳吝之人終日惶懼怯寒;「淅」指淘米(如孟子「接淅而行」)。惡風者,似赤身猝然遭水潑灑,驟然驚恐憎惡。然僅於迎風或扇動時顯現,靜處則無。此二者大同小異。須知此為太陽病初期症狀,過此階段便不復見。

:何謂「合併」?

:如六國合縱抗秦,秦滅六國而一統。六國不滅,秦難合一,此乃勢之必然。明此即懂「合併」之義。

:如何研讀《傷寒論》?

:當依程頤、朱熹教人讀《論語》之法。然當今醫者棄此書不讀已久。久廢此書,卻謂醫門有真才,豈非荒謬?

:何謂醫道?

:道即日常事物必然之理。理存於事,故君子不可離事言道。醫之事,無非治病用藥。深究藥病原理,驗證實際效驗;藥症相符,病隨藥癒——此為醫家日常實踐之準則,即「道」。精於此則堪稱神醫,明於此則達妙境。捨此空談玄妙者,無異無根之木,虛幻難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