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有執

《傷寒論條辨》~ 傷寒論條辨或問 (4)

回本書目錄

傷寒論條辨或問 (4)

1. 傷寒論條辨或問

問先夏至為病溫。後夏至為病暑。

曰。暑。必小暑令行而氣至。小暑在夏至後一氣。故謂夏至前猶是溫。言春氣未全除也。夏至後始是暑。節令已行也。然自意為醫以來。溫變為瘟。暑為寒。寒遍四時。瘟滿天下。夏之至不至無復論矣。欲生民之命各不失其正。其可得乎。

問天有六氣。風寒暑濕燥火。風寒暑濕。經皆揭病出條例以立論。而不揭燥火。燥火無病可論乎。

曰。素問言春傷於風。夏傷於暑。秋傷於濕。冬傷於寒者。蓋以四氣之在四時。各有專令。故皆專病也。燥火無專令。故不專病。而寄病於百病之中。猶土無正王。而寄王於四時辰戌丑未之末。不揭者。無病無燥火也。條目中理會自見。

問虛者受病。衛中風也。而曰榮虛。何也。

曰風之中也。本榮實而衛虛也。風既中矣。則衛實而榮虛矣。虛以對實為言。衛家本虛。得助則實。榮家本實。無助反虛。故醫家之言虛實。凡虛皆正氣虛。凡實皆邪氣實。非別家泛言虛實之可比也。經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又曰。入者為實。出者為虛。此之謂也。

問經之用方。皆言主之。後人則云專治。兩意同否。

曰。不同。主之者。示人以樞紐之意也。專治則必人以膠柱矣。

問桂枝辛甘大熱。經之用。其取發散為陽之義歟。

曰。中風發熱汗出。衛不固而表疏。發散何取哉。然一則曰發汗。二則曰發汗。何也。曰。經不云乎。桂枝本為解肌。又不云乎。汗不出者不可與也。既曰本為解肌。又曰汗不出者不可與。則豈發汗之謂哉。桂枝有固衛之良能。解肌乃中風之奧義。妙不可言也。然則發汗者。

果為誰也。曰。熱粥也。妙在此也。韓信以死地與士卒。得效死之士卒而收背水之功。仲景以汗法與熱粥。得逼汗之熱粥而成桂枝之效。醫道與將道通也。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謂桂枝難用者。曾知此乎。噫。仲景遠矣。可以與之語夫此者誰哉。賈生有言。可為長太息者此也。

問桂枝本為解肌。而一則曰發汗宜桂枝湯。二則曰發汗宜桂枝湯。何也。

曰。風之為病。外邪也。故於其初也。法曰常發汗。然汗既自出也。衛行脈外。故曰本為解肌。發汗以例言。發語之辭也。解肌以義言。覈實之謂也。故曰解肌乃中風之奧義。妙不可言也。學者能了悟桂枝發汗解肌之義例。則於入此書之道。已過第一關隘矣。不患不升堂入室也。

謂桂枝難用。與凡類集桂枝湯方於已之傷寒門。謂為有汗傷寒之治者。徒知桂枝發汗之例。何嘗知其解肌之義哉。

問𠘧𠘧。

曰。幾自說文以來。皆言鳥之短羽者。不能遠飛。動則引頸𠘧𠘧然。故仲景取以形容病人之頸項俱病者。俯仰不能自如之貌。肖峰吳氏。六書總要。文如此。注鳥飛遠影。蓋有據也。然此以訓釋仲景書。故但從舊說。而於文之是非。注之得失。則皆不論。

白話文:

問:在夏至之前生病,稱之為溫病;在夏至之後生病,稱之為暑病。

答:暑病,一定是小暑節氣開始運行,暑熱之氣才會到來。小暑在夏至之後的一個節氣。所以說夏至之前還是溫病,是說春天的氣息還沒有完全消散。夏至之後才是暑病,因為節氣已經運行到了。然而自從我當醫生以來,溫病轉變成瘟疫,暑病變成了寒病,寒病瀰漫在一年四季,瘟疫充斥著整個天下。夏至是否來臨,已經沒有什麼好討論的了。想要百姓的生命都能夠順應自然的規律,不失去正氣,這有可能做到嗎?

問:天地之間有六種氣,分別是風、寒、暑、濕、燥、火。風、寒、暑、濕,經典都有揭示它們所引起的疾病,並列出條例來建立理論。但是沒有揭示燥和火。難道燥和火沒有疾病可以討論嗎?

答:《素問》說春天容易感受風邪,夏天容易感受暑邪,秋天容易感受濕邪,冬天容易感受寒邪,這是因為這四種氣在各自的季節都有其專屬的指令,所以都會引起特定的疾病。燥和火沒有專屬的指令,所以不會單獨引起特定的疾病,而是寄生於各種疾病之中。就像土沒有自己的王位,而是寄生在四季的辰戌丑未的末尾一樣。經典不揭示燥和火,是因為沒有單獨的燥火病。在條文細節中仔細體會就能明白。

問:虛弱的人容易生病,衛氣受到風邪侵襲時,應該說是衛虛,但為什麼說是榮虛呢?

答:風邪侵襲人體的時候,本來是榮氣充實而衛氣虛弱。當風邪侵入之後,就會變成衛氣實而榮氣虛弱。這裡的虛是相對於實而言的。衛氣本來就虛,得到幫助就會變得充實。榮氣本來就實,沒有幫助反而會變得虛弱。所以醫家所說的虛實,凡是虛都是正氣虛,凡是實都是邪氣實,這和其他人泛泛而談的虛實不同。《黃帝內經》說:「邪氣盛就會實,精氣虧損就會虛。」又說:「進入體內的為實,向外散失的為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問:經典中運用藥方,都說「主治」,後人則說「專治」,這兩種意思一樣嗎?

答:不一樣。「主治」是告訴人們這是藥方所針對的關鍵所在,是樞紐的意思。「專治」就會讓人僵化地理解。

問:桂枝辛甘大熱,經典運用它,是取其發散而屬於陽性的含義嗎?

答:中風發熱並且出汗,是因為衛氣不固,體表疏鬆,哪裡還需要發散呢?然而經典一方面說要發汗,另一方面又說要發汗,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經典不是說過嗎?桂枝本來是用來解肌的,又說過不出汗就不能用桂枝。既然說了本來是用來解肌的,又說不出汗不能用,那怎麼會是發汗呢?桂枝有鞏固衛氣的良好功效,解肌才是中風的奧義,其中玄妙不可言說。那麼發汗的功勞是誰的呢?是熱粥啊!奧妙就在這裡。韓信利用死地來激勵士兵,得到了願意效死的士兵,才取得了背水一戰的勝利。張仲景利用發汗的方法和熱粥,得到了逼迫汗出的熱粥,才使得桂枝產生了功效。醫道和將道是相通的啊!不是天下至神的人,誰能明白這個道理呢?那些說桂枝難用的人,他們曾經了解過這些嗎?唉!張仲景已經離我們很遠了,可以跟他談論這些道理的人是誰呢?賈誼曾說:「可以為之長嘆息啊!」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問:桂枝本來是用來解肌的,而一方面又說發汗要用桂枝湯,另一方面又說發汗要用桂枝湯,這是為什麼呢?

答:風邪引起的疾病,是外來的邪氣。所以在初期,法則說通常要發汗。然而汗既然已經自己出來了,衛氣運行於脈外,所以說是本來用來解肌的。發汗是舉例來說,是發語的詞語。解肌是從道理上來說,是切實的說法。所以說解肌才是中風的奧義,玄妙不可言說。學習的人如果能夠理解桂枝發汗和解肌的含義和條例,那麼對於入門這本書的道理,就已經通過了第一道關卡。不用擔心不能夠登堂入室。

那些說桂枝難用,或者把桂枝湯方都歸為傷寒門類,認為是治療有汗傷寒的,他們只知道桂枝發汗的例子,哪裡知道它解肌的含義呢?

問:𠘧𠘧是什麼意思?

答:從《說文解字》以來,大家都說𠘧𠘧是指鳥的短羽毛,不能遠飛,動的時候會伸長脖子𠘧𠘧的樣子。所以張仲景用它來形容病人脖子和頸項都有病的人,俯仰不能自如的樣子。肖峰吳氏的《六書總要》解釋說,這個字的意思是鳥飛遠去的影子,也是有根據的。然而這裡是為了訓釋張仲景的著作,所以只能沿用舊說,而對於文字的對錯、註釋的得失,就不做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