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辨》~ 傷寒論條辨本草鈔 (10)

回本書目錄

傷寒論條辨本草鈔 (10)

1. 傷寒論條辨本草鈔

嘗闘殺一龍。鄉毫曹寬見之。取其雙角。角前有一物,如藍色,文如亂錦。人莫之識。曹寬未經年為寇所殺。鎮帥俄亦被誅。衍義云:諸家之說,紛然不一。既不能指定,終是臆度。西京穎陽縣民家,忽崖壤得龍骨一副。皮體頭角悉具。不知其蛻也,其斃也。若謂其蛻斃,則是有形之物而又生不可得見,死方可見。謂其化也,則其形獨不能化焉?嘉靖癸丑,余客邳之宿遷縣。時淮泗大水,河無岸際。霜後水落,河中新吐一洲。上有龍骨一副,頭角身尾全具。居民驚異,競渡取之。人有以角半隻相貽者。其色白,形即枯骨,舐之黏舌。入藥用甚效。竟莫知其所由。姑錄之以俟博識。

阿膠。味甘,平,微溫,無毒。主心腹內崩,勞極,洒洒如瘧狀,腰腹痛,四肢痠疼,女子下血,安胎,丈夫小腹痛,虛勞羸瘦,陰氣不足,腳痠不能久立,養肝氣。出東阿。(陶隱居云:出東阿,故曰阿膠。入湯微炙,丸散須極燥。陳藏器云:阿井水煎成。人間用者,多非真也。

凡膠俱能療風,止泄補虛。驢皮膠主風為最。圖經云:今鄆州皆能作之。以阿縣城北井水作煮為真。造之,阿井水煎烏驢皮,如常煎膠法。其井官禁,真膠極難得。都下貨者甚多,恐非真。尋方書所說,所以勝諸膠者,大抵以驢皮得阿井水乃佳耳。今屬東昌府有小土城,無縣治。井如故,仍官禁。以古蹟,因名其城曰阿城。膠則造時,官取水至府煮作。皮出自庫。真膠民間難得,如昔。蔡氏書傳曰:吳興沈氏言古說濟水伏流地中。今歷下凡發地皆是流水。世謂濟水經過其下。東阿亦濟所經。取其井水煮膠,謂之阿膠。用攪濁水則清。人服之,下膈疏痰,蓋其水性趨下,清而重故也。)

豬膽。味苦,大寒。主傷寒熱渴。(劉禹錫云:通大便。)

膚。(諸家本草,無載此者。)

文蛤。味鹹,平,無毒。主咳逆胸痹,腰痛脅急。

雞子。主除熱,火瘡癇痙。卵白,微寒,療目熱赤痛,除心下伏熱,止煩滿,咳逆。小兒下泄。醯漬之一宿,療黃疸。破大煩熱。(陳藏器云:雞子益氣,多食令人有聲。藥性論云:液能治目赤痛;黃治久瘧。日華子云:雞子鎮心安五臟,止驚,安胎,治懷妊天行熱疾、狂走,及開聲喉。忌蒜。)

虻蟲。味苦,微寒,有毒。主逐瘀血,破下血積,堅痞,癥瘕,寒熱,通利血脈及九竅,女子月水積聚,除賊血在胸腹五臟者,及喉痹結塞。(圖經云:木虻最大而綠色,幾若蜩蟬。蜚虻狀如蜜蜂,黃色。醫方所用虻蟲即此也。又有一種小虻名鹿虻,大如蠅,咂牛馬亦猛。三種大抵同體,俱能治血。而方家相承,只用蜚虻,他不復用。《淮南子》:虻散積血。《本經》:木虻、蜚虻。)

白話文:

《傷寒論條辨本草鈔》:

過去曾有人親眼目睹屠殺一條龍,當地富豪曹寬見到後取走龍的雙角。角前端有一塊藍色物體,紋理如雜亂錦緞,無人能辨識。曹寬不到一年便被盜賊殺害,鎮守將領不久也遭處死。《衍義》提到,各家說法紛雜難以統一,既然無法確證,終究只是猜測。西京穎陽縣有民宅因山崖崩塌,意外發現一副完整龍骨,皮肉頭角俱在,無法判斷是蛻殼還是屍骸。若說龍蛻變或死亡,應為有形之物,為何活時不見蹤影,死後才現形?若說能化形,為何獨留軀體無法變化?

明嘉靖癸醜年,我旅居邳州宿遷縣,適逢淮河、泗水氾濫,河水漫無邊際。霜降後水位退去,河心新浮出一沙洲,上有完整龍骨,頭角身尾俱全。居民驚異爭相渡河取骨,有人贈我半隻龍角,色白如枯骨,舔之黏舌,入藥效果顯著,但始終不知其來歷,僅記錄以待考證。

◆阿膠
各類膠皆能祛風、止瀉、補虛,其中驢皮膠治風效果最佳。《圖經》記載:今鄆州一帶皆可製作,但唯有阿縣城北井水熬煮方為真品。朝廷管制阿井,真膠極難取得,京城所售多非真品。古籍強調驢皮配阿井水方顯奇效。現東昌府阿城遺址尚存古井,仍屬官方管制,官府取水至府城熬膠,驢皮由官庫提供,民間難獲真品。
蔡氏《書傳》引述:沈氏考證濟水暗流地底,今歷下一帶掘地即見流水,傳說濟水流經東阿,用此井水煮膠能使濁水變清,服後化痰通膈,因其水性沈澱清澈而質重。

◆豬膽
味苦性大寒,主治傷寒發熱口渴(劉禹錫補充:可通便)。豬膚(無相關本草記載)。

◆文蛤
味鹹性平無毒,主治咳嗽氣逆、胸悶痹痛、腰痛肋緊。

◆雞子

◆虻蟲
味苦微寒有毒,功效破血化瘀、消散腫塊硬結、通暢血脈九竅、治婦女經閉積聚、清除胸腹臟器淤血及咽喉腫塞(《圖經》描述:木虻體型最大呈綠色,狀似蟬;蜚虻形如蜜蜂色黃,醫方多用此種;另有鹿虻小如蠅,叮咬牛馬兇猛。三種皆可活血,但醫界慣用蜚虻。《淮南子》載虻蟲消積血,《本經》提及木虻與蜚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