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辨》~ 傷寒論條辨本草鈔 (5)
傷寒論條辨本草鈔 (5)
1. 傷寒論條辨本草鈔
商陸根。味辛酸,平,有毒。主水脹疝瘕,除癰腫殺鬼精物,療胸中邪氣,水腫痿痹,腹滿洪直,疏五臟,散水氣。如人形者有神。 (圖經云:俗名章柳根。花赤者根赤,花白者根白。蘇恭云:白者入藥用,赤者見鬼神,甚有毒,但貼腫外用,若服之傷人,乃至利血不已而死也。日華子云:得大蒜良,通大小腸,瀉蠱毒,墮胎,協腫毒,敷惡瘡。本經:無根字。)
海藻。味苦鹹,寒,無毒。主癭瘤氣,項下核,破散結氣、癰腫、癥瘕、堅氣,腹中上下鳴,下十二水腫,療皮間積聚、暴㿉、留氣熱結,利小便。
厚朴。味苦,溫,無毒。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溫中,益氣,消痰,下氣,療霍亂及腹痛、脹滿、胃中冷逆,胸中嘔不止,泄利淋露,除驚,去留熱心煩滿,厚腸胃。 (藥性論云:忌豆,食之者動氣。味苦辛,大熱,能主療積年冷氣、腹內雷鳴虛吼、宿食不消,除痰飲,去結水,破宿血,消化水穀,止痛,大溫胃氣,嘔吐酸水,主心腹滿,病人虛而尿白。日華子云:健脾,主反胃、霍亂轉筋、冷熱氣,瀉膀胱,泄五臟一切氣。衍義云:不以薑製,則棘人喉舌。平胃散中用,最調中,至今此藥盛行,既能溫脾胃氣,又能走冷氣,為世所須也。)
枳實。味苦酸,寒,無毒。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結,止利,長肌肉,利五臟,除胸脅痰癖,逐停水,破結實,消脹滿,心下急,痞痛逆氣,脅風痛,安胃氣,止溏泄。 (藥性論云:解傷寒結胸,入陷胸湯用。主上氣喘咳,腎內傷冷,陰痿而有氣,加而用之。衍義云:枳實、枳殼,一物也。小則其性酷而速,大則其性祥而緩。故張仲景治傷寒倉卒之病,承氣湯中用枳實,此其意也。皆取其疏通決泄、破結實之義。他方但導散風壅之氣,可常服者,故用枳殼,其意如此。)
竹葉。䈽竹葉,味苦平,大寒,無毒。主咳逆上氣,除煩熱風痙、喉痹嘔吐。淡竹葉,味辛平,大寒。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苦竹葉及瀝,療口瘡、目痛,明目,利九竅。 (陶隱居云:竹類甚多,此前一條云是䈽竹,次用淡、苦爾。藥性論云:淡竹燒瀝,治卒中風、失音不語。日華子云:苦竹作瀝,治中風失音,功用與淡竹同。食療云:淡竹瀝大寒,主勞復;茹,主噎膈鼻衄。)
大棗。味甘,平,無毒。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昉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和百藥,補中益氣,除煩悶,療心下懸,腸澼。生者味甘、辛,多食令人多寒熱,羸瘦不可食。 (陶隱居云:南棗大惡。孟詵云:第一青州,次蒲州者好,諸處不堪入藥。生者,食之過多,令人腹脹。日華子云:牙齒有病人,切忌食之。食療云:多食動風,發冷風,並咳嗽。衍義云:先青州,次晉州。此二等可煞曝入藥,益脾胃為佳,余止可充食用。)
白話文:
商陸根: 味道辛辣酸澀,性質平和,但有毒性。主要治療水腫、疝氣、腹部腫塊,也能消除癰腫、殺滅鬼怪精物,治療胸中的邪氣,對於水腫、肢體痿軟麻痹、腹部脹滿且脈象洪大直硬等症狀有效,能疏通五臟、散發水氣。如果形狀像人形的,更有神奇的療效。(《圖經》說:俗稱章柳根。花是紅色的根也是紅色的,花是白色的根也是白色的。蘇恭說:白色的根可以入藥,紅色的根會看到鬼神,毒性很強,只能外敷於腫脹處,如果內服會傷害人,甚至導致大量出血而死亡。《日華子》說:配大蒜效果更好,能疏通大小腸,瀉出蠱毒、墮胎,輔助治療腫毒,敷治惡瘡。《本經》沒有提到「根」這個字。)
海藻: 味道苦鹹,性質寒涼,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癭瘤、頸部淋巴結腫大,能破散結聚的氣,治療癰腫、腹部腫塊、堅硬的氣結、腹部上下鳴叫,能消除十二種水腫,治療皮膚間的積聚、暴發的瘡腫、停留在體內的熱結,有利尿的作用。《厚朴:》味道苦,性質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中風、傷寒頭痛、寒熱交替、驚悸、氣血痹阻,能溫暖中焦、增強氣力、消除痰液、降逆氣,治療霍亂及腹痛、腹脹滿、胃中寒冷逆氣、胸中嘔吐不止,也能治療腹瀉不止、小便淋漓、消除驚恐、去除體內殘留的熱邪和心煩滿悶,能強健腸胃。(《藥性論》說:忌食豆類,吃了會動氣。味道苦辛,性質大熱,能治療多年的寒氣、腹內雷鳴虛響、宿食不消化、消除痰飲、去除積水、破除瘀血、消化水穀、止痛,能溫暖胃氣、治療嘔吐酸水、心腹脹滿,適合虛弱且小便白濁的病人。《日華子》說:能健脾,治療反胃、霍亂轉筋、寒熱病,能瀉膀胱、疏泄五臟一切氣。《衍義》說:如果不加薑炮製,會刺激喉嚨和舌頭,在平胃散中使用,最能調和脾胃,至今此藥盛行,既能溫暖脾胃之氣,又能驅散寒氣,是世人需要的藥。)
枳實: 味道苦酸,性質寒涼,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風邪侵入皮膚,如麻豆般發癢,能消除寒熱結聚、止瀉、促進肌肉生長、疏利五臟,消除胸脅間的痰癖,驅逐停滯的水液,能破除結實、消除脹滿、心下急迫、痞塊疼痛逆氣、脅肋疼痛、能安和胃氣、止瀉。(《藥性論》說:能解傷寒結胸,用於陷胸湯中。主要治療上氣喘咳、腎內虛寒、陽痿並伴有氣逆,可以加量使用。《衍義》說:枳實和枳殼是同一種植物,小的枳實藥性強而快,大的藥性溫和而慢,所以張仲景治療傷寒急病,在承氣湯中使用枳實,就是取它疏通泄瀉、破除結實的功效,其他藥方只用於疏散風邪和壅滯之氣,可以經常服用的,所以使用枳殼,道理是這樣的。)
竹葉: 䈽竹葉味道苦,性質平和,但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咳嗽逆氣、消除煩熱、風痙、喉嚨腫痛嘔吐。淡竹葉味道辛平,性質大寒,主要治療胸中痰熱、咳嗽逆氣。苦竹葉及竹瀝可以治療口瘡、眼痛,能明目、通利九竅。(陶隱居說:竹子種類很多,前面說的是䈽竹,後面使用的是淡竹和苦竹。《藥性論》說:淡竹燒成的竹瀝,可以治療突然中風、失聲不能說話。《日華子》說:苦竹製作的竹瀝,治療中風失聲,功效與淡竹相同。《食療》說:淡竹瀝性質大寒,主要治療勞累後復發的疾病,竹茹主要治療食道梗阻和鼻出血。)
大棗: 味道甘甜,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心腹邪氣、安撫中焦脾胃、使十二經脈通暢、調和胃氣、通利九竅、補益氣血、補充體液、治療身體不足、調和各種藥物、補中益氣、消除煩悶、治療心下懸痛、腸道疾病。新鮮的大棗味道甘甜辛辣,吃多了會引起寒熱、身體消瘦,不能食用。(陶隱居說:南棗品質最差。《孟詵》說:青州和蒲州的棗最好,其他地方的不適合入藥。新鮮的大棗吃多了會引起腹脹。《日華子》說:牙齒有疾病的人,絕對不能吃。《食療》說:吃多了會動風、引起寒症、咳嗽。《衍義》說:青州和晉州的棗曬乾後入藥最好,能健脾胃,其餘的只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