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辨》~ 卷之八 (2)
卷之八 (2)
1. 辨不可發汗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諸脈得動數微弱者。不可發汗。發汗則大便難。腹中乾。胃燥而煩。其形相象。根本異源。
此條三節。脈經只作通長一條。不分截。今按文意。此疑是末節。其形至末。乃總全條之結句。蓋謂寒慄不能自還。後節苦滿腹中堅。與此大便難。腹中乾。三者之變雖相似。其本源則不同之意也。不如此。則上下皆不相蒙。
脈微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巔。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為陽運。微為陰寒。上實下虛。意欲得溫。微弦為虛。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慄不能自還。
此疑是上節。陽以風言。運。動也。故曰上實。謂邪氣實也。陰以裡言。寒。虛也。故曰下虛。謂裡氣虛也。微弦為虛承上起下之詞。寒慄不能自還。陽亡而陰獨治也。
咳者則劇。數吐涎沫。咽中必干。小便不利。心中飢煩。晬時而發。其形似瘧。有寒無熱。虛而寒慄。咳而發汗。踡而苦滿。腹中復堅。
此當是中節。首句是承上而言咳為病加劇之詞也。數吐以下。言劇之狀也。有寒無熱二句。申似瘧也。咳而發汗亦承上起下之詞。踡。謂咳屬肺。肺金寒。病則脹滿。所以反堅也。
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發汗。汗出則四肢厥逆冷。
小便利。失小便。肺腎二經俱病也。不可發汗。二經少血也。四肢厥冷。金水傷而土亦同敗也。
厥脈緊。不可發汗。發汗則聲亂。咽嘶。舌萎。聲不得前。
厥欲溫。緊則寒勝。不可發汗。陰陽不相順接也。聲亂咽嘶舌萎。病至少陰厥陰則厥。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而厥陰之脈循喉嚨之外也。聲不得前者。聲出於肺而生於氣。氣生於腎。然則少陰腎者。聲之本。太陰肺者。聲之標。標本俱病。此又上敗而金水亦衰。合上條反覆示教之意。
諸逆發汗。病微者。難瘥。劇者。言亂。目眩者。死。命將難全。
逆。亦厥也。言亂。少陰衰而志喪也。目眩。厥陰衰而風亂也。蓋厥逆。無非少陰厥陰之證故也。
(一)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與禹餘糧丸。闕。
心主血而藏神。汗多則血虛而舍空。亂。舍空則神紛散也。陰。宗筋也。疼。液竭而失其所榮養也。
(二)亡血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慄而振。
伏皮為血。出則為汗。陰也。陰不自出。出之者。陽也。亡血。陰虛矣。寒慄而振。反汗復亡其陽也。
(三)衄家不可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脈急緊。直視不能眴。不得眠。
衄。鼻血也。額上。通乎鼻也。不能眴。謂目上瞪。不能開闔而動搖也。所以不得瞑而眠也。
(四)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
膀胱蓄熱而血妄。則淋。復發汗以迫其血。則血愈不循經而愈妄。便出者。其道順故也。
(五)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發汗則痓。
痓。通作痙。病瘡。身疼痛。血熱表虛。非實也。發汗則表益虛。而易得重感。痙病出於重感。故禁。
白話文:
凡是脈象呈現跳動微弱、無力的情況,都不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強行發汗,會導致大便困難、腹部乾燥、胃部燥熱而煩躁。這些症狀看起來相似,但根本原因卻不同。
這一段文字分成三小段,脈經原文只把它們當作一整段來寫,沒有分開。現在根據文意來看,這一段應該是最後一段。所說的「其形至末」,是總結全篇的結尾。意思是說,發冷顫抖無法自行停止,接著出現腹部脹滿堅硬,和之前說的大便困難、腹部乾燥,這三種情況雖然症狀相似,但病因卻不一樣。如果不這樣理解,就無法將上下文連貫起來。
脈象呈現微弱,而且弱的脈象反而出現在寸關部位,原本濡軟的脈象反而出現在頭頂,弦緊的脈象反而出現在上面,微弱的脈象反而出現在下面。弦緊屬於陽氣運行,微弱屬於陰寒。這表示上面是實證,下面是虛證,身體需要溫補。脈象微弱而弦緊,是虛證,不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強行發汗,會導致發冷顫抖無法自行停止。
這應該是第一段,陽氣用風來比喻,運行就是動的意思,所以說「上面是實證」,指的是邪氣充實。陰氣用內部來比喻,寒就是虛的意思,所以說「下面是虛證」,指的是裡氣虛弱。「微弦為虛」是承上啟下的說法,發冷顫抖無法自行停止,是因為陽氣耗損,只剩下陰氣在主導。
咳嗽症狀會更加劇烈,並且頻繁吐出黏液,喉嚨一定會乾燥,小便不順暢,心中感到飢餓煩躁,發病時間固定,症狀類似瘧疾,只感到寒冷卻沒有發熱,身體虛弱而發冷顫抖,咳嗽卻還在發汗,身體蜷曲彎縮而感到腹部脹滿,腹部又變得堅硬。
這應該是中間一段,第一句話是承接上一段說,咳嗽是病情加劇的表現。「頻繁吐出黏液」以下,是描述病情加劇的狀況。「只感到寒冷卻沒有發熱」這兩句話,是說明症狀類似瘧疾。咳嗽卻還在發汗,也是承上啟下的說法。「蜷曲彎縮」是因為咳嗽屬於肺部疾病,肺屬金,感受寒邪,所以才會脹滿,因此反而變得堅硬。
咳嗽而且小便順利,如果小便失禁,都不能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發汗,會導致四肢冰冷麻木。
小便順利和失禁,都表示肺和腎這兩條經脈同時生病。不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是因為這兩條經脈氣血不足。四肢冰冷麻木,是金和水受損,連帶土也一起衰敗。
如果脈象呈現緊澀,不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發汗,會導致聲音嘶啞、喉嚨沙啞、舌頭萎縮、說不出話。
脈象緊澀表示寒邪佔優勢,不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因為陰陽之氣不協調。聲音嘶啞、喉嚨沙啞、舌頭萎縮,是疾病影響到少陰和厥陰經脈。少陰經脈循行於喉嚨,連結舌根,厥陰經脈循行於喉嚨外側。說不出話,是因為聲音發於肺,而氣產生於腎。這樣看來,少陰腎是聲音的根本,太陰肺是聲音的表面。如果根本和表面都生病,就是上面損傷,金和水也一起衰敗。這又重複強調上述不可以發汗的道理。
凡是出現氣逆,如果用發汗的方法,病情輕微的,不容易痊癒;病情嚴重的,會胡言亂語、頭暈目眩,甚至死亡,性命難保。
氣逆也是指厥逆。胡言亂語是少陰衰弱,神志喪失;頭暈目眩是厥陰衰弱,風邪侵擾。大凡厥逆,都是少陰和厥陰的病證。
(一)經常發汗的人,如果再次發汗,一定會神情恍惚、心煩意亂,小便排完之後,陰部會疼痛。可以用禹餘糧丸來治療,(原文缺少具體說明)
心臟主導血液,藏有精神。發汗過多會導致氣血虛弱,導致心神無法安穩。心煩意亂,是心神無法安穩,所以散亂。陰部,指的是宗筋。疼痛,是陰液枯竭,無法滋養宗筋所致。
(二)失血的人不可以發汗,如果發汗,會導致發冷顫抖。
伏在皮膚內的稱為血,排出體外就變成汗,屬於陰。陰氣不會自己排出,是依靠陽氣推動。失血表示陰氣虛弱,發冷顫抖,是因為再次發汗,導致陽氣更加耗損。
(三)流鼻血的人不可以發汗,如果發汗,額頭一定會凹陷,脈象急促而緊繃,眼睛會直視,無法眨眼,無法入睡。
流鼻血,是鼻孔出血。額頭,是和鼻子相通的地方。無法眨眼,是指眼睛向上瞪,不能開合轉動,所以無法閉眼入睡。
(四)有淋病的人不可以發汗,如果發汗,一定會排出血尿。
膀胱積熱,導致血液妄行,就會形成淋病。如果再發汗,迫使血液運行更加不正常,就會從小便排出,因為小便的通道比較順暢。
(五)有瘡瘍的人,即使身體疼痛,也不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發汗,會導致痙攣。
痙,也就是痙攣。生瘡瘍、身體疼痛,是因為氣血熱,屬於表虛,並不是實證。如果發汗,會導致表更加虛弱,容易再次感受外邪,痙攣病就是因為再次感受外邪而產生的,所以禁止發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