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辨》~ 卷之七 (17)
卷之七 (17)
1. 辨脈法下篇第十四
前條太陰以脾言;此言胃,對舉而兩見貫意。惡瘡與屎膿雖不同,其為血熱則皆然也。瘡者,如《素問》所謂「膏粱之變,足生大疔」,與夫多病癰疽之類是也。
師曰:「病人脈微而澀者,此為醫所病也。大發其汗,又數大下之,其人亡血。病當惡寒,後乃發熱,無休止時。夏月盛熱,欲著復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陽微則惡寒,陰弱則發熱也。此醫發其汗,令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
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復衣。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裡,胃中煩熱。
以陰氣內弱,不能勝熱,故欲裸其身。又陰脈遲澀,故知亡血也。
「數」,音「速」;「令」、「勝」,皆平聲。此以醫誤致惡寒發熱者言。所以然者以下,申明上文之詞。「復」,夾衣也。
脈浮而大,心下反硬。有熱屬臟者,攻之不令發汗;屬腑者,不令溲數。溲數,則大便硬;汗多,則熱愈;汗少,則便難。脈遲,尚未可攻。
此舉結胸、痞氣、胃實等之當下者,概致叮嚀戒慎之意。屬臟者,主結胸痞氣也,故曰:「攻之不令發熱。」屬腑者,指胃實等也,故曰:「不令溲數」,謂不可利小便也。
脈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漿不下,體形不仁,乍靜乍亂,此為命絕也。
此節乃此條之總,下五節乃五目;末節,乃總結上文之詞。蓋指第九篇第四條,而以其不可治者,詳言之之意也。
又未知何臟先受其災?若汗出發潤,喘而不休者,此為肺先絕也。
首句乃承上文重起設問之詞。「若汗出」以下,至「此為腎絕也」,乃五答詞。「汗出發潤」,即「身汗如油」,變文之互詞;「喘而不休」同。然上節曰「命絕」,此曰「肺絕」,何也?曰:「人以氣在則生,氣絕則死。肺主氣,氣主命。故以總一身而概言之,則曰命絕;及以通下文析五臟而詳言之,則又曰肺先絕也。」
陽反獨留,形體如煙燻,直視搖頭者,此心絕也。
此下當有「為」字。「陽反獨留」,乃承上接下之詞。人之有生,氣血焉耳;氣在則生,氣去則死,死道之常,氣先絕也。然血氣之交,亦有偏勝而不可以常論者,故曰:「陽反獨留。」言上節之證若不先見,則是肺不先絕,陽氣反獨遲留。「陽反獨留」,則陰先絕;陰,血也。心主血,故次言之。
「煙燻」,火欲燼而昏暗先形也。「直視」者,少陰之脈,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也。「搖頭」者,頭為諸陽之會,陰去則陽無所依附,故不寧也。
唇吻反青,四肢漐習者,此為肝絕也。
「吻」,微袞切,口唇邊曰吻。肝之脈,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口裡。「青」,肝之色也。「四肢」,手足也。「漐」,汗出焉;「習」,鳥數飛也。「頭搖」,如鳥之習飛奮振而不已。蓋肝屬木而主風,脾屬土而主四肢;土受木賊,木欲折而風不息,土受傷而欲崩壞也。
白話文:
前一條說的太陰指的是脾臟,這裡說的是胃,它們是相對應的,兩者合起來才能貫徹其中的含義。雖然惡瘡和屎膿不一樣,但它們都是因為血熱引起的。瘡,就像《素問》說的吃太多肥甘厚膩食物造成的疾病,像是腳上長大疔,以及其他各種癰疽之類的病。
醫生說:病人脈象微弱而澀,這是被醫生治壞了。醫生給病人大量發汗,又多次用瀉藥,導致病人失血。病人的情況應該是先覺得怕冷,然後才開始發熱,而且發冷發熱沒有停止的時候。夏天很熱的時候,卻想穿厚衣服;冬天很冷的時候,卻想脫光衣服。會這樣的原因是,陽氣虛弱就會怕冷,陰氣虛弱就會發熱。這是因為醫生發汗導致陽氣虛弱,又用瀉藥導致陰氣虛弱。五月的時候,陽氣在體表,胃裡面卻虛寒。
因為陽氣內虛,不能抵抗寒冷,所以想穿厚衣服。十一月的時候,陽氣在體內,胃裡面卻煩熱。因為陰氣內虛,不能抵抗熱,所以想脫光衣服。而且脈象遲緩而澀,就知道是失血了。
“數”讀音同速, “令”、“勝”都讀平聲。這段是說醫生誤治導致病人發冷發熱的情況。以下“所以然者”是為了說明上一段話的意思。“復”指的是夾衣。
脈象浮大,心下反而硬結,如果有熱在臟腑的,攻治時不要用發汗的方法。如果熱在胃腸等腑的,不要讓小便次數增多。小便次數增多,就會導致大便變硬。如果汗出得多,熱就會退;如果汗出得少,大便就會難解。脈象遲緩,還不能用攻下的方法。
這一段是舉出結胸、痞氣、胃實等需要攻下的情況,大致提醒要謹慎。熱在臟的,主要是結胸、痞氣等病症,所以說“攻治時不要用發汗的方法”。熱在腑的,指的是胃實等病症,所以說“不要讓小便次數增多”,意思是不能用利尿的方法。
脈象浮而洪大,全身汗如油一樣,氣喘不停,水都喝不下去,身體麻木不仁,時而安靜時而躁動,這是生命要終結的徵兆。
這一段是這一條的總結,下面五段是五個方面的說明,最後一段是總結前面說的內容,大致指的是第九篇第四條,並且詳細說明了不可治的情況。
又不知道哪個臟腑先受到損害。如果汗出很多且皮膚濕潤,氣喘不停的,這是肺臟先衰竭了。
第一句是承接上一段,重新提出疑問。“如果汗出”以下,到這裡是說腎臟衰竭了,共有五種回答。汗出且皮膚濕潤,就是全身汗如油一樣,只是換了個說法。氣喘不停也是同樣的意思。但上一段說是“生命要終結”,這裡又說是“肺臟先衰竭”,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有氣才能活著,氣絕了就會死。肺主管氣,氣主管生命,所以總體來說就說是“生命要終結”。等到要分析五臟,詳細說明時,就說是肺臟先衰竭。
陽氣反常地獨自停留,身體像被煙燻過一樣,眼睛直愣愣地看著,頭不停地搖晃,這是心臟衰竭了。
這裡應該有個“為”字。“陽反獨留”是承上啟下的說法。人之所以能活著,是因為有氣血。氣在就能活著,氣走了就會死,這是死亡的常態,氣是先衰竭的。但是氣血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有偏盛而不可以用常理來判斷的時候,所以說“陽反獨留”。是說,如果前面說的症狀不先出現,那麼就不是肺先衰竭,而是陽氣反常地獨自停留。陽氣反常地獨自停留,就是陰先衰竭。陰是血,心主管血,所以接著說心臟衰竭。
“煙燻”是說火要熄滅時,會先出現昏暗的樣子。眼睛直愣愣地看著,是少陰經脈的走向,它分支從心系統向上連接著咽喉和眼睛。“搖頭”是因為頭是陽氣聚集的地方,陰氣消失了,陽氣就沒有依附,所以不安寧。
嘴唇發青,四肢抖動不停,這是肝臟衰竭了。
嘴唇邊緣叫做吻。肝經脈的分支,從眼睛連到下巴裡面,環繞著嘴唇。青色是肝臟的顏色。四肢是指手和腳。“漐”是說汗出的樣子,“習”是說鳥不斷地飛翔。頭搖晃,就像鳥不斷地振動翅膀一樣,不停地抖動。因為肝屬木,主管風;脾屬土,主管四肢。土受到木的侵害,木要斷裂了,風就不會停止。土受到傷害,就要崩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