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辨》~ 卷之七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6)

1. 辨脈法下篇第十四

問曰:病有不戰不汗出而解者,何也? 答曰:其脈自微,此以曾經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內無津液,此陰陽自和,必自愈,故不戰不汗出而解也。

曾經多治,則邪已誤衰,故脈微無津液,言無作汗之邪也。 陰陽自和,言血氣平復也。 風寒病解,大率不外如此三者。知此三者,則知所以解矣。

問曰:傷寒三日,脈浮數而微,病人身涼和者,何意也? 答曰:此為欲解也。解以夜半。 脈浮而解者,濈然汗出也。 脈數而解者,必能食也。 脈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

三日,言遍三陽也。 浮數,不傳陰也。 微,邪氣衰也。 夜半,陰盡陽生之時也。 濈然,和而汗出貌。 能食,胃回也。 大汗者,其人虛多,虛多則受邪多,受邪多,故汗大也。

問曰:脈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別之? 答曰:寸口、關上、尺中,三處大、小、浮、沉、遲、數,同等,雖有寒熱不解者,此脈陰陽為和平,雖劇當愈。

此以大概言,不獨謂風寒也。

立夏得洪大脈,是其本位。其人病身體苦疼重者,鬚髮其汗。 若明日不疼不重者,不須發汗。 若汗濈濈自出者,明日便解矣。 何以言之?立夏得洪大脈,是其時脈,故使然也。 四時仿此。

此言脈得應時而王,則病有當解之自然。 舉夏以例其餘,式人推仿之意。

問曰:凡病欲知何時得,何時愈? 答曰:假令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夜半愈。 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陽得陰則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陰得陽則解也。

凡以大概言,陽得陰,陰得陽,則陰陽相際,血氣平復,所以自然當解。 日中夜半以大意言,余時仿此同推。

寸口脈浮為在表;沉為在裡;數為在腑;遲為在臟。 假令脈遲,此為在臟也。

此總大意言。

趺陽脈浮而澀,少陰脈如經也;其病在脾,法當下利。 何以知之?若脈大者,氣實血虛也。 今趺陽脈浮而澀,故知脾氣不足、胃氣虛也;以少陰脈弦而浮,才見此為調脈,故稱如經也。 若反滑而數者,故知當屎膿也。

見,音現。 少,當作太,故曰在脾。 經,常也。 滑為食;數為熱。 屎膿,謂膿血利也。

寸口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 風則傷衛;寒則傷榮。 榮衛俱病,骨節煩疼,當發其汗也。

此舉太陽下篇首條,申其脈而詳明其義。

趺陽脈遲而緩,胃氣如經也。 趺陽脈浮而數。浮則傷胃;數則動脾。此非本病,醫特下之所為也。 榮衛內陷,其數先微,脈反但浮。其人必大便硬,氣噫而除。 何以知之?本以數脈動脾,其數先微,故知脾氣不治;大便硬、氣噫而除。 今脈反浮,其數改微,邪氣獨留,心中則飢。

白話文:

有人問:有些病症沒有發冷顫抖,也沒有出汗就痊癒了,這是為什麼呢? 答:那是因為病人的脈象自己變得微弱,這是因為之前可能發過汗、吐過、瀉過,或者失血,導致體內津液不足。此時陰陽自然調和,就會自己痊癒,所以沒有發冷顫抖,也沒有出汗就痊癒了。

如果曾經多次治療,那麼邪氣已經被誤治而衰退了,所以脈象微弱且體內沒有津液。這表示沒有需要發汗的邪氣了。陰陽自然調和,表示血氣已經恢復平穩。風寒疾病的痊癒,大致不外乎這三種情況。了解這三種情況,就能知道疾病痊癒的原理了。

有人問:傷寒三天,脈象浮數而微弱,病人身體卻感覺涼爽平和,這是什麼意思? 答:這是要痊癒的徵兆。會在半夜痊癒。脈象浮而痊癒的,會大量出汗;脈象數而痊癒的,會恢復食慾;脈象微弱而痊癒的,會大量出汗。

三天是指病邪已經在三陽經都走過一遍。浮數表示病邪沒有傳入陰經,微弱表示邪氣衰退。半夜是陰氣盡,陽氣生的時候。濈然是平和出汗的樣子。恢復食慾表示胃氣恢復正常。大量出汗是因為這個人體質虛弱,虛弱則容易受邪氣侵襲,受邪氣侵襲就容易出大汗。

有人問:從脈象如何分辨疾病是將要痊癒還是沒有痊癒? 答:寸口、關上、尺中這三個部位的脈象,呈現大小、浮沉、遲數相同的情況,即使有寒熱的症狀還沒有解除,這也代表脈象陰陽平和,即使病情很嚴重,也會痊癒。

這是從大方向來說,不只是指風寒疾病。

立夏時節脈象洪大,是正常的時令脈象。如果這個人身體感到疼痛沉重,應該讓他發汗。如果隔天疼痛沉重消失,就不需要發汗。如果汗水不斷地自己流出,隔天就會痊癒。為什麼這麼說呢?立夏時節出現洪大脈象是正常的時令脈象,所以會這樣。其他時節也可以依照這種方式判斷。

這是說明脈象如果符合時令,疾病就會自然痊癒。以夏季為例,讓大家可以舉一反三。

有人問:要知道生病的時間和痊癒的時間,要怎麼判斷? 答:假設半夜得病,隔天中午就會痊癒;中午得病,半夜就會痊癒。為什麼這麼說呢?中午得病半夜痊癒,是因為陽氣得到陰氣的調和就痊癒了。半夜得病,隔天中午痊癒,是因為陰氣得到陽氣的調和就痊癒了。

這是從大方向來說,陽氣得到陰氣,陰氣得到陽氣,陰陽相互交合,血氣就會恢復平穩,所以自然就會痊癒。中午和半夜只是大概的時間,其他時間也可以依照這個道理來推斷。

寸口的脈象浮在表面,表示病邪在表;沉在深層,表示病邪在裡;脈象數,表示病邪在腑;脈象遲,表示病邪在臟。假設脈象遲,表示病邪在臟。

這也是從大方向來說。

趺陽脈浮而且澀,少陰脈像平常一樣,這表示疾病在脾臟,應該要腹瀉。怎麼知道的呢?如果脈象洪大,表示氣實而血虛。現在趺陽脈浮而且澀,所以知道脾氣不足,胃氣虛弱。少陰脈弦而且浮,只是呈現一般的脈象,所以說是像平常一樣。如果脈象反而滑而數,就知道應該要拉膿血。

滑脈表示有飲食積滯,數脈表示有熱。拉膿血是指腹瀉帶有膿血。

寸口脈象浮而且緊,浮表示是風邪,緊表示是寒邪。風邪會傷害衛氣,寒邪會傷害榮氣。榮衛之氣都生病,就會關節煩疼,應該要發汗。

這是引用太陽篇的首條,來闡述脈象的意義。

趺陽脈象遲而且緩,表示胃氣正常。趺陽脈象浮而且數,浮表示傷害胃氣,數表示擾動脾氣。這並不是疾病的本源,而是醫生錯誤的治療所造成的。榮衛之氣內陷,脈象的數本來先變微弱,脈象反而呈現浮,這個人一定大便硬結,而且會有打嗝的現象。怎麼知道呢?本來數脈擾動脾氣,數本來應該先微弱,所以知道脾氣無法正常運作,大便硬結,而且打嗝。現在脈象反而浮,數的現象也變微弱,是邪氣獨自停留,心中會感到飢餓。

邪熱不會消化穀物,會有潮熱發渴的現象。數脈應該要去除,緩脈是因為前後數度正常,病人才會感到飢餓。數脈不正常的時候,就會長惡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