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辨》~ 卷之七 (14)
卷之七 (14)
1. 辨脈法下篇第十四
問曰。脈有陰陽者。何謂也。答曰。凡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凡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
陰陽者。通臟腑血氣表裡虛實風寒寒熱而總言之也。大。浮。數。動。滑。皆陽之性能。故見則為陽氣至。可知也。沉。澀。弱。弦。微。皆陰之體段。故見則為陰氣至。可診也。陰病。三陰之屬也。見陽脈。則陰消而陽長。陽主生。故有生之兆先見可明也。
陽病三陽之類也。見陰脈則陽退而陰進。陰主殺。故應死之機已著可審也。夫道不外乎陰陽。萬物生於陽氣至而死於陰令行者。造化之樞機。固如是也。人亦化中之一物。焉能外陰陽而逃其生死乎。聖賢為道之先覺。故闡明生死。神道以設教。眾人囿於道。昧而不能察。故但醉生夢死於形器之中。
而不可與言神聖工巧之妙矣。學者誠能竭心思以盡力乎此。則脈道之大微。雖千緒萬端。大要此其推也。
問曰。脈有陽結陰結者。何以別之。答曰。其脈浮而數。能食不大便者。此為實。名曰陽結也。期十七日當劇。其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硬。名曰陰結也。期十四日當劇。
浮數能食皆陽也。實謂胃家實。陽以風言。謂由中風而結為實硬也。沉遲不能食。身體重。陰也。硬實互文。陰以寒言。謂由傷寒而結為胃實也。十七十四未詳。
問曰。病有灑淅。惡寒而復發熱者何。答曰。陰脈不足。陽往從之。陽脈不足。陰往乘之。曰何謂陽不足。答曰。假令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灑淅惡寒也。曰。何謂陰不足。答曰。假令尺脈弱。名曰陰不足。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也。
陽先乎陰。以陷入也。故曰從。諱之也。陰隨於陽。以上入也。故曰乘。傷之也。惡寒者。陽不足以勝陰而與陰俱化也。發熱者。陰不足以勝陽而從陽之化也。上條明陽明內實。此明太陽發熱惡寒。蓋申二脈而詳言之也。
陽脈浮。陰脈弱者。則血虛。血虛則筋急也。
筋賴血以榮。血虛則筋失其所榮潤。故拘攣而急也。
其脈沉者。榮氣微也。其脈浮而汗出。如流珠者。衛氣衰也。榮氣微者加燒針。則血流不行。更發熱而躁煩也。
沉以候里。榮行脈中。故衰微可知。浮以侯表。衛行脈外。汗出如流珠。則表不固。故衰憊可診。榮氣微者以下。申上文而言其失治之變。流與從流下而亡反謂之流之流同。行即循行周行之行也。言榮本衰微。則陰虛而有熱。加以燒針。則反助陽而損陰。故血趨於流而不能循環。陽得加助。則益作熱而煩悗躁擾也。
脈靄靄如車蓋者。名曰。陽結也。脈累累如循長竿者。名曰陰結也。
靄靄。團聚貌。如車蓋。言浮旋於上也。累累聯絡貌。如循長竿。言沉直於下也。
白話文:
辨脈法下篇第十四
問:脈象有陰陽之分,這是什麼意思呢?
答:脈象大、浮、數、動、滑,稱為陽脈;脈象沉、澀、弱、弦、微,稱為陰脈。陰病出現陽脈則為吉兆,陽病出現陰脈則為凶兆。
陰陽二詞,貫通臟腑、血氣、表裡、虛實、風寒、寒熱等一切,是總括性的概念。大、浮、數、動、滑都是陽氣的特性,見到這些脈象,就表示陽氣充足。沉、澀、弱、弦、微都是陰氣的特性,見到這些脈象,就表示陰氣充足。陰病屬於三陰之症,如果出現陽脈,則陰氣消退而陽氣增長,陽氣主生,所以會有生機的徵兆。
陽病屬於三陽之症,如果出現陰脈,則陽氣衰退而陰氣盛行,陰氣主殺,所以死亡的徵兆已明顯可見。天道本質就在陰陽之中,萬物生於陽氣,死於陰氣,這是造化的根本規律。人也是萬物之一,怎麼能逃脫陰陽的生死規律呢?聖賢是率先覺悟天道的人,所以闡明生死、神道以教化眾人。很多人不明白天道,所以只顧著醉生夢死,而無法理解神妙的造化之理。
學習者如果能竭盡全力地研究這些,那麼脈象的奧妙,即使千頭萬緒,其根本道理就在於此。
問:脈象有陽結和陰結之分,如何區別?
答:脈象浮而數,能吃但不大便,這是實證,稱為陽結,約十七天病情會加重。脈象沉而遲,不能吃,身體沉重,大便反而堅硬,稱為陰結,約十四天病情會加重。
浮數能吃都是陽的表現,實證是指胃實,陽以風論,是指由於中風導致結實硬塊。沉遲不能吃,身體沉重,是陰的表現,硬實是同義詞,陰以寒論,是指由於傷寒導致胃實。十七天和十四天只是大概時間。
問:有些病症會出現灑淅(一身發冷)、惡寒,然後又發熱,這是怎麼回事?
答:陰脈不足,陽氣就隨之而來;陽脈不足,陰氣就乘勢而入。什麼是陽氣不足?答:例如寸口脈微弱,就稱為陽氣不足,陰氣上犯陽位,就會出現灑淅惡寒。什麼是陰氣不足?答:例如尺脈弱,就稱為陰氣不足,陽氣下陷陰位,就會出現發熱。
陽氣先於陰氣,以陷落來形容;陰氣則隨陽氣,以上犯來形容。惡寒是因為陽氣不足以制約陰氣,而與陰氣共同變化;發熱是因為陰氣不足以制約陽氣,而順從陽氣的變化。上面講的是陽明經內實,這裡講的是太陽經發熱惡寒,是詳細闡述二脈的表現。
陽脈浮,陰脈弱,則血虛,血虛則筋急。
筋脈依靠血液滋養,血虛則筋脈失養,所以會拘攣而緊急。
脈象沉,是榮氣不足;脈象浮而汗出如珠,是衛氣衰弱。榮氣不足再用燒針,則血液運行受阻,更會發熱煩躁。
沉脈診斷裡,榮氣運行於脈中,所以衰弱可知;浮脈診斷表,衛氣運行於脈外,汗出如珠,則表不固,所以衰弱可診。榮氣不足以下,是進一步說明上文失治後的變化。“流”與“從流下而亡”的“流”同義,“行”指循行周行。“榮氣本衰微,則陰虛而有熱,加以燒針,則反助陽而損陰,故血趨於流而不能循環,陽得加助,則益作熱而煩躁擾。”
脈象像車蓋一樣蓬鬆,稱為陽結;脈象像沿著長竿一樣一條條排列,稱為陰結。
“靄靄”是聚集的樣子,像車蓋一樣,指浮於上;“累累”是連續的樣子,像沿著長竿一樣,指沉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