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條辨》~ 卷之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4)

1.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篇第一

(六)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湯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此承上條所言,復舉一端以申之,欲人推此以及其餘。酒客者:酒性濕熱,所謂胃家濕熱甚者,無逾此也。嘔,亦吐也。得湯則嘔,以不喜甘(見上)。然即酒客不喜甘,得湯則嘔而推之,則凡服桂枝湯而吐者,其義皆可以比類而察識矣。觸類而通之,亦存乎其人焉耳。

(七)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 以上四條,皆言桂枝之不對,以嚴示禁之意。水藥不得入口,言嘔吐之甚也。夫中風服桂枝湯以發汗,桂枝湯者,甘藥也。傷寒服麻黃湯以發汗,麻黃湯中亦有桂枝,則亦甘藥也。以發汗藥皆有桂枝之甘而言之,則此條曰: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者,乃承上二條復又通以得湯則嘔之甚者言,而深寓戒警之意也。逆者,言悖於道也。蓋不通人之性氣而逆治,則亦適足以致病逆而生變,故曰為逆也。必吐下者,言水藥既不得入口,則胃已傷;若仍與前湯而重傷,則必致大壞。大壞則大亂。夫胃,中腑也;苟大壞亂,則不惟復上逆而仍嘔吐,必將下加走泄而增瀉利矣。不止,蓋甚言害大,以深著致戒之意也。

(八)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此原中風傷寒之所以始,以要其所以終之意。凡在太陽,皆惡寒也。發熱惡寒者,中風即發熱,以太陽中風言也。發於陽之發,起也。言風為陽,衛中之,衛亦陽,其病是起於陽也。無熱惡寒者,傷寒或未發熱,故曰無熱,以太陽傷寒言也。發於陰者,言寒為陰,榮傷之,榮亦陰,其病是起於陰也。七,少陽之數也。六,老陰之數也。陽數,九為老,七為少;陰數,老六而少八者,陽道順,陰道逆,陽主進,陰主退也。愈,瘳也。風寒中傷人,漸次人身六經之部位而傳進。以一日一經言之,中風六日,經雖傳遍,必七日陽進而病自愈者,陽主生也。傷寒六日,經傳遍,陰退極,病乃愈者,陰主殺也。然則中風傷寒之所以為病,其始也,各從其類而起;其既也,各得其數而愈。二氣相因,天人一致,道妙自然,其機如此。易曰:「知機其神乎。」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醫有易道,至哉言也!孫思邈曰:「不知太易,不足以言醫。」學者不可不察;苟志於道,不可不勉。

(九)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再作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傳,音囀(見第五問,後仿此)。此承上條下節之自愈者,復申其已然者之義,而又更著其未然者之治。太陽頭痛,首條已具言之,此又獨言者舉大意也。七日以上,該六日而言也。行,亦傳也。經盡,謂傳遍也。欲作再經,謂病加進也。針足陽明,奪其傳路而遏之也。傳與陽明篇轉互音義,猶古之驛傳,今之過所云也。

白話文:

(六)如果病人是經常喝酒的人,就不能給他服用桂枝湯。如果給他喝了桂枝湯,反而會引起嘔吐,這是因為酒客不喜歡甜味的緣故。

這條是承接上一條所說的,又舉一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希望人們能由此推廣到其他情況。所謂酒客,指的是體內濕熱很重的人,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嘔,就是吐的意思。喝了桂枝湯會嘔吐,是因為他們不喜歡甜味。然而,從酒客不喜歡甜味、喝湯會吐的情況來看,凡是服用桂枝湯而吐的人,都可以用這個道理來比照理解,觸類旁通,但這也取決於個人的領悟能力。

(七)發汗之後,如果水藥喝不進去,這是「逆」的表現。如果這時候再用發汗的藥,一定會導致嘔吐和腹瀉不止。

以上四條,都是在說桂枝湯不適用的情況,以此來鄭重地警示大家。水藥喝不進去,是指嘔吐非常嚴重。一般來說,中風用桂枝湯發汗,桂枝湯是甜味的藥。傷寒用麻黃湯發汗,麻黃湯中也有桂枝,也是甜味的藥。因為發汗藥都有桂枝的甜味,所以這條所說的發汗後水藥喝不進去,是承接上面兩條,進一步說明喝湯嘔吐的嚴重情況,同時也帶有深刻的警示意味。「逆」,是指違背常理。如果沒有根據人的身體狀況來治療,反而會適得其反,導致病情惡化,所以說是「逆」。一定會吐瀉不止,是指水藥喝不進去,說明胃已經受損。如果這時仍然用之前的湯藥,會造成更大的損傷,導致情況非常糟糕。如果胃這個中樞出了大問題,不但會再次向上嘔吐,還會向下腹瀉。

「不止」,是用來強調危害很大,以此來加深警示。

(八)生病的時候,如果出現發燒又怕冷的,這是病邪侵犯了陽經;如果沒有發燒只是怕冷,這是病邪侵犯了陰經。病邪侵犯陽經的,七天會好;病邪侵犯陰經的,六天會好。這是因為陽數是七,陰數是六的緣故。

這段話是從中風和傷寒的發病原因開始,說明它們的結局。凡是在太陽經的疾病,都會怕冷。發燒又怕冷,這是中風,一開始就發燒,說明是太陽中風。所謂「發於陽」的「發」,是開始的意思,指風邪為陽,侵襲了衛氣,衛氣也屬陽,所以這種病是從陽經開始的。沒有發燒只是怕冷,這是傷寒,或者沒有發燒,所以說沒有發燒,說明是太陽傷寒。「發於陰」,是指寒邪為陰,侵襲了營氣,營氣也屬陰,所以這種病是從陰經開始的。七,是少陽的數目。六,是老陰的數目。陽數,九為老,七為少。陰數,老六而少八,這是因為陽道順行,陰道逆行。陽主進,陰主退。「愈」,是痊癒的意思。風寒侵入人體,會逐漸進入人體六經的部位而傳遞。以一天一經來說,中風六天,經脈雖然傳遍,但第七天陽氣上升,病就會自然痊癒,因為陽主生。傷寒六天,經脈傳遍,陰氣衰退到極點,病就會痊癒,因為陰主殺。中風和傷寒之所以會生病,開始的時候,各自從不同的性質開始,最後,又各自按照一定的天數痊癒。陰陽二氣相互作用,天人合一,自然的奧妙就是這樣。就像《易經》所說的,能掌握變化之道,就是神了。又說,推究事物的本源和歸宿,才能了解生死的道理。醫學中有《易經》的道理,這句話說的太好了。孫思邈說,不了解《易經》的道理,就不足以談論醫學。

學醫的人不能不加以研究。如果立志於醫道,就不能不努力。

(九)太陽病的頭痛,到了第七天以上自己好的,是因為病邪已經傳遍了太陽經。如果病邪想要再傳入其他經脈,就針刺足陽明經,使病邪不能再傳遞,這樣病就好了。

「傳」,音同「轉」,見第五條的解釋,後面也一樣。這條是承接上一條下面說的自己痊癒的情況,進一步說明已經發生過的情況,同時又指出沒有發生過的情況的治療方法。太陽頭痛,第一條已經詳細說過,這裡再單獨提出來說,是為了說明重點。七天以上,包括第六天在內。傳,也是指病邪傳遞。經盡,是指經脈傳遍。想要再傳經,是指病情加重。針刺足陽明經,是為了截斷病邪傳遞的途徑,使其不能再傳遞。這裡的「傳」字和陽明篇的「轉」字意思相近,就像古代的驛站傳遞信息一樣,也像是現在的過所(通行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