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卷上 (8)

回本書目錄

卷上 (8)

1.

凡口乾煩渴者,傷寒汗出而渴者,飲水反吐名曰水逆,俱宜五苓散(二十四)。少陰病二、三日,口燥咽乾,三一承氣湯(十三)。或裡熱燥甚,傷寒怫鬱留飲不散,煩渴不止則腹高起痛不可忍,但嘔冷涎,大渴不能飲,飲亦不能止其渴,喘急悶亂,但欲死者,三一承氣湯,下咽立止其渴,有若無病之人,須臾大汗而愈。至此往往多有不利而汗出,亦有藥力但隨汗之宣通,不利而愈。

或汗吐下後,煩渴口乾,脈浮大,白虎湯(二十二)加人參;煩躁多渴,涼膈散(二十三)加滑石。

白話文:

口渴的症狀,如果因為傷寒發汗後感到口渴,喝水卻吐出來,稱為水逆,都應該服用五苓散。少陰病二、三天,出現口乾舌燥,則應服用三一承氣湯。如果內熱燥盛,傷寒鬱結導致水液停滯不散,煩渴不止,腹部脹痛難忍,只嘔吐出冷涎,非常口渴卻喝不下水,即使喝水也無法解渴,還伴隨呼吸急促、胸悶煩躁,只想死去,服用三一承氣湯後,就能立即止渴,像沒有病一樣,很快會大量出汗而痊癒。這種情況下,常常會出現不利於病情的汗出,也有藥效隨著汗液宣洩而痊癒。

如果汗、吐、瀉後,仍然煩渴口乾,脈搏浮大有力,就應該服用白虎湯加人參;如果煩躁且非常口渴,則服用涼膈散加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