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卷上 (7)

回本書目錄

卷上 (7)

1. 發厥

或發熱極甚,而恐承氣不能退者;或已下後而熱不退者;或蓄熱內甚,陽厥極深,以陽氣怫鬱不能營運於身表四肢,以致通身清冷、痛甚不堪、項背拘急、目青睛疼、昏眩恍惚、咽乾或痛、躁渴、虛汗、嘔吐、下利、腹滿實痛、煩冤悶亂、喘急、鄭聲、脈雖疾數,以其蓄熱極深而脈道不利,反致脈沉細而欲絕,俗未明其造化之理,而反謂其傷寒極陰毒者;或始得之,陽熱暴甚而便有此證候者;或兩感熱勢甚者,通宜解毒(二十一)加大承氣湯(十)下之,熱不退者宜再下之。雖古人云:三下之而熱未退即死矣。

然亦有按法以下三、五次,利一、二十行,熱方退而得活者,免致不下退其熱而必死也。下後熱少退而未愈者,黃連解毒湯調之。或失下熱極,以致身冷、脈微而昏冒將死者,若急下之,殘陰暴絕而死。

蓋陽氣後竭而然也,不下亦死,宜涼膈散(二十三)或黃連解毒湯,或二藥合服,或白虎(二十二)合涼膈散,養陰退陽,積熱漸以宣散,則心胸溫暖,脈漸以生,至於脈復有力,方可以三一承氣湯(十三)下之,或解毒加六一散(五十二)調之,愈後宜服退熱之藥,忌發熱諸物。裡熱脈厥者,宜白虎湯。

熱極厥深而諸藥下畢,竟不能利者,不救必死,黃連解毒湯更加甘遂末一錢匕下之。

白話文:

發厥的症狀可能表現為:高燒不退,承氣湯無法退燒;服用承氣湯後,高燒依然持續;體內積熱嚴重,陽氣鬱結,無法運行至體表四肢,導致全身冰冷、疼痛難忍、頸項後背僵硬、眼睛青腫疼痛、頭暈眼花、咽喉乾痛、煩躁口渴、虛汗、嘔吐、腹瀉、腹部脹滿疼痛、煩悶不安、呼吸急促、聲音嘶啞;脈象雖然又快又數,但由於體內積熱深重,經脈運行不暢,反而呈現脈象沉細微弱,甚至瀕臨衰竭。過去人們不明瞭其病理機制,誤以為是寒邪極盛、陰毒傷人。有些病人一開始就出現陽熱暴漲而有這些症狀;或因感受兩種熱邪,病情都非常嚴重。針對這些情況,都應該服用解毒湯加承氣湯瀉下,高燒不退則需再次瀉下。雖然古人說三次瀉下後高燒不退就會死亡,但也有服用三到五次,瀉下十到二十次的例子,最終退燒痊癒。如果瀉下後燒退得不多,尚未痊癒,則需服用黃連解毒湯調理。如果因瀉下過度導致身體冰冷、脈象微弱、昏迷將死,此時再瀉下,會導致陰氣受損而死亡,因為陽氣已經耗竭。此時不宜瀉下,應服用涼膈散、黃連解毒湯,或兩種藥物合用,或白虎湯合涼膈散,以滋陰降陽,使積熱逐漸散去,等到心胸溫暖,脈象轉強後,再用三一承氣湯瀉下,或用解毒湯加六一散調理。痊癒後,應服用退熱藥物,忌食發熱的食物。若裡熱脈象微弱,宜用白虎湯。若高燒、陽氣衰竭嚴重,服用多種藥物後仍無法瀉下,則病情危急,難以救治,此時可服用黃連解毒湯並加入少許甘遂末。

2. 循衣摸床

陽明病,脈遲,汗出,不惡寒,身重,短氣,狂語如見鬼狀,劇者發則不識入,循衣摸床,惕而不安,直視微喘,三一承氣湯(十三)。

白話文:

陽明病患者,脈搏遲緩,出汗,不覺得寒冷,身體沉重,呼吸短促,胡言亂語,像看到鬼一樣,嚴重者發病時甚至認不得人。患者會不停地摸衣服、摸床,坐臥不安,眼睛直視前方,呼吸微微喘促,應該服用三一承氣湯(劑量為十三)。

3. 勞復食復

汗下後,勞復,柴胡飲子(四十七);飲酒復劇,黃連解毒湯(二十一),或雙解(五十四)加黃連;在裡者,三一承氣湯(十三);在表者,益元散(五十二)或雙解;半表半裡,大柴胡湯(八)、小柴胡湯(九)、涼膈散(二十三)、解毒湯(二十一),隨證用之。食復三一承氣湯。

白話文:

汗、瀉之後,勞累又導致病情復發,可用柴胡飲子。若因飲酒而病情加重,則用黃連解毒湯,或在雙解湯中加黃連。若病邪在裡,用三一承氣湯;若病邪在表,用益元散或雙解湯;若病邪半表半裡,則根據具體症狀,選用大柴胡湯、小柴胡湯、涼膈散或黃連解毒湯。若是因飲食導致病情復發,則用三一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