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直格》~ 卷上 (1)
卷上 (1)
1. 十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白話文: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 臟腑配合
甲,膽(手少陽),乙肝(手厥陰),東方木也。
丙小腸(手太陽),丁心(手少陰),南方火也。
庚大腸(手陽明),辛肺(手太陰),西方金也。
壬膀胱(足太陽),癸腎(足太陰),北方水也。
戊,胃(足陽明),己脾(足太陰),中央土也。
凡先言者為剛、為陽為兄、為腑、主於表;後言者為柔、為陰、為妹、為臟、主於裡也。
白話文:
膽經屬手少陽,肝經屬手厥陰,五行屬東方木。小腸經屬手太陽,心經屬手少陰,五行屬南方火。大腸經屬手陽明,肺經屬手太陰,五行屬西方金。膀胱經屬足太陽,腎經屬足太陰,五行屬北方水。胃經屬足陽明,脾經屬足太陰,五行屬中央土。前面提到的經絡屬陽、屬剛、為兄、為腑、主外;後面提到的經絡屬陰、屬柔、為妹、為臟、主內。
3. 十二支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醜
白話文:
早上、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夜間、深夜。
4. 臟腑經絡配合
寅三焦(手少陽),卯大腸(手陽明),辰小腸(手太陽)
巳包絡(手厥陰),午,心(手少陰),未,肺(手太陰)
申,膽(足少陽),酉,胃(足陽明),戌膀胱(足太陽)
亥,肝(足厥陰),子,腎(足少陰),醜,脾(足太陰)
手足三陰三陽者,十二經絡之名也。
白話文:
寅時為三焦經(手少陽),卯時為大腸經(手陽明),辰時為小腸經(手太陽)。巳時為包絡經(手厥陰),午時為心經(手少陰),未時為肺經(手太陰)。申時為膽經(足少陽),酉時為胃經(足陽明),戌時為膀胱經(足太陽)。亥時為肝經(足厥陰),子時為腎經(足少陰),丑時為脾經(足太陰)。這手足三陰三陽,正是十二經絡的名稱。
5. 手足經絡配天地四時
寅卯辰手三陽,天陽春也。巳午未手三陰,天陰夏也。
申酉戌足三陽,地陽秋也。亥子醜足三陰,地陰冬也。
白話文:
從凌晨到上午的時間段,手部的三條陽經活躍,這就像是天的陽氣在春天生發。從中午到下午的時間段,手部的三條陰經活躍,這就像是天的陰氣在夏天增強。
從傍晚到晚上的時間段,足部的三條陽經活躍,這就像是地的陽氣在秋天表現。從夜晚到凌晨的時間段,足部的三條陰經活躍,這就像是地的陰氣在冬天濃重。
6. 合主表裡
(合音甘,入聲,余不音者並如字)
白話文:
(合音甘,入声,其余不发音的字都按字面读)
太陽、少陰合,陽明、太陰合,少陽、厥陰合;足與足合,手與手合。如:足太陽膀胱水,合足陰腎水。陽為腑屬表,陰為臟屬裡。
白話文:
太陽和少陰相結合,陽明和太陰相結合,少陽和厥陰相結合。腳與腳相結合,手與手相結合。例如,足太陽膀胱的水,與足陰腎的水相結合。陽性為腑,屬外。陰性為臟,屬內。
7. 陰陽臟腑
肝與膽(厥陰)風木也,心與小腸(少陰)君火暑熱也,包絡及三焦(少陽)相火也(此為陽之臟腑)。脾與胃(太陰)濕土也,肺與大腸(陽明)燥金也,腎與膀胱(太陽)寒水也(此為陰之臟腑)。脾、心、肝、肺、腎兼包絡(一名命門),為六臟。胃、小腸、膽、大腸、膀胱兼三焦,為六腑。
白話文:
肝與膽(厥陰經)屬風木,心與小腸(少陰經)屬火暑,包絡及三焦(少陽經)屬相火(以上為陽性臟腑)。脾與胃(太陰經)屬濕土,肺與大腸(陽明經)屬燥金,腎與膀胱(太陽經)屬寒水(以上為陰性臟腑)。脾、心、肝、肺、腎,連同包絡(又名命門),合稱為六臟。胃、小腸、膽、大腸、膀胱,連同三焦,合稱為六腑。
8. 經絡病證
絡者,正經脈道之旁小絡,如支絡、孫絡之類也,皆運行氣血之脈也,各宗於本經焉。
白話文:
這些網絡是正經脈旁邊的小網絡,比如支絡、孫絡等,都是運行氣血的脈絡,各自屬於它們本身的經脈。
手太陰肺病,則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咳喘上氣,喘喝,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甚則交兩手而瞀,肩背痛而汗出,虛則氣不能報息,小便數變。
白話文:
手太陰肺有病,就會出現肺脹滿、膨脹而喘咳、缺盆部位疼痛、咳嗽哮喘上氣、呼吸急促、煩躁不安、胸悶、胳膊內側疼痛,嚴重時會兩手交疊而昏迷、肩背疼痛而汗出,虛弱時氣息不能連續,小便次數增多且變化不定。
十二經始於肺經,故其序如此。喝(乙介切,廝聲也。)缺盆者,肩前臑內陷中也。臑(音如,從肩至肘,通名曰臑,自手至腕,通名曰臂。)廉(猶畔也。)瞀(音莫,眼黑也,昏也,言氣亂、兩手相交而昏瞀也。)不能報息(俗所云氣少不能接續也。)數(音朔,頻也。)
白話文:
十二經脈的起始是肺經,所以它的順序是這個樣子。喝(乙介切,是呼吸的聲音),缺盆就是指肩部前側,臑骨(從肩到肘,通稱臑,從手到腕,通稱臂)內邊凹陷的地方。瞀(音莫,指眼黑,昏亂,意思是氣息混亂,雙手交錯而昏亂),不能報息(俗話說,氣息少,不能接續)。數(音朔,頻繁),也就是說經常這樣。(這是說肺經不通,引起的症狀)
手陽明大腸病,則齒痛,䪼腫,虛則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腹中雷鳴,氣常沖胸,喘,不能久立、肩前臑痛,大指次指不能為用。
白話文:
手陽明大腸有病,則牙齒疼痛,臉頰腫脹,虛證則眼睛發黃,口乾,鼻出血,喉嚨腫痛,腹部雷鳴,氣體常衝到胸部,氣喘,不能久站,肩前臑痛,大拇指和食指不能使用。
䪼(音拙,面秀骨,目下起骨也。)鼽(音求,清涕也。)衄(音濃,入聲,鼻出血也。)不能為用(言屈伸不能如意也。)
白話文:
䪼(面部皮膚細嫩,骨骼清秀,眼睛下面隆起一塊骨頭):面部皮膚細嫩,骨骼清秀,眼睛下面隆起一塊骨頭,外觀清秀俊美。
鼽(清鼻涕):流清鼻涕。
衄(鼻出血):流鼻血。
不能為用(身體不能正常活動):身體不能正常活動,屈伸不利。
足陽明胃經病,則洒洒振寒,善伸,數欠,或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牖而處,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向腹脹,罵詈不避親疏,氣盛則身前皆熱,消穀善飢,尿色黃。氣虛則身前皆寒慄。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有病,就會感到身體發冷,喜歡伸展身體,經常打哈欠,或者厭惡人與火,聽到木頭的聲音就會突然驚醒,心裡想要動,獨自躲在緊閉門窗的房間裡,想要爬到高處唱歌,脫掉衣服亂跑,腹部脹滿,罵人和辱罵不避諱親疏,氣盛的話,身體前面都是熱的,消穀善飢,小便顏色黃。氣虛的話,身體前面都是寒冷顫抖。
胃中寒,則腹脹滿實,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狂瘧溫滛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頸腫,喉痹,腹水腫脹,膝臏腫痛,循胸旁,過乳、沖、股、伏兔、䯒外廉、足胕上皆痛,中指不能動。
白話文:
胃部受寒,就會出現腹脹滿實、胃脘部疼痛、上腹疼痛並擴散到兩脅、膈肌和咽喉不通暢、飲食不下、發狂瘧疾、怕冷出汗、鼻出血、嘴歪、嘴脣發青、頸部腫脹、咽喉腫痛、腹水腫脹、膝蓋腫痛、沿著胸腔兩側、經過乳房、腋下、大腿、小腿外側、腳後跟等部位都疼痛,中指不能活動。
振(動搖也。)善伸(自然能也。)數欠(頻呵欠也。)心欲動(不寧也。)閉戶(為惡人,兼多驚。)賁(音奔,勇猛也。)向(向同,熱聚也。)慄(戰憚也。)支(持也。固也。)滛(亂也。)臏(音牝,膝骨也。)股(腿髀肉。)伏兔(膝上起肉也。)䯒(戶當切,乃脛骨也。)跗(音夫,足面動脈也。)
白話文:
振:震動。
善伸:自然能伸展。
數欠:頻繁地打哈欠。
心欲動:心裡煩躁不安。
閉戶:為惡人,兼且多受驚嚇。
賁:勇猛。
向:熱氣聚集。
慄:戰慄恐懼。
支:支持。堅固。
滛:混亂。
臏:膝骨。
股:大腿肌肉。
伏兔:膝蓋上隆起的肌肉。
䯒:脛骨。
跗:足面動脈。
足太陰脾經病,則舌本強,食則嘔,腹脹,溏、泄,瘕,水閉,飲發中滿,食減,善噫,身體皆重,得後與氣,快然而衰。甚則肌肉痿,足不收,行善契,腳下痛,四肢不舉,大小便不痛。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寒瘧,溏,泄,水閉,黃疸,不能臥,股膝內腫厥,大指不用。
白話文:
足太陰脾經生病,則舌頭根部變硬,吃東西就會嘔吐,腹脹,腹瀉,大便溏薄、泄瀉,腹中生有腫塊,腹水閉塞,喝水會感到腹中脹滿,食量減少,經常放屁,全身都感到沉重,得到後天之氣,一時感到舒暢,但很快又衰弱下去。嚴重的會導致肌肉萎縮,雙腳無法收縮,走路容易跌倒,腳下疼痛,四肢無法舉起,大小便沒有疼痛感。虛證則腹滿、腸鳴,食物不消化、腹瀉,舌頭根部疼痛,身體不能動彈,吃不下東西,心煩,心下急痛,寒瘧,腹瀉,腹水閉塞,黃疸,不能躺下睡覺,股膝內腫脹,大拇指不能用。
本(舌根也。)強(去聲,不和柔也。)溏(大便稀薄。)瘕(音假,肚中結病也。)水閉(言水不宣通也。)噫(衣介切,轉氣也。)後與氣(言下氣也。)痿(於為切,痹病也。)契(合也,行則不覺腳相揩也。)飧(音孫,食也。)厥(其也,不能運用也。)
白話文:
本(舌根。)強(去聲,不柔和。)溏(大便稀薄。)瘕(音假,肚裡長了結塊。)水閉(說的是水不流通。)噫(衣介切,打嗝。)後與氣(說的是放屁。)痿(於為切,麻痹疾病。)契(合攏,走路時感覺不到腳在互相摩擦。)飧(音孫,吃飯。)厥(其也,不能行動。)
手少陰心經病,則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甚則嗌乾,心痛,渴而欲飲,身熱膚痛,煩心譫妄。虛則善悲,時眩僕,胸腹大,脅下與腰、背相引而痛,目黃,脅痛,臑後廉痛,掌中熱。
譫(音占,亂言也。)妄(見虛妄而言也。)眩(玄去聲,眩暈昏亂也。)僕(音付,卒然而倒也。)
白話文:
手少陰心經病變,則胸中疼痛、肋骨兩側脹滿、肋骨下方疼痛、胸膛、後背、肩部和肩胛骨之間疼痛、兩臂內側疼痛。嚴重時會出現咽喉乾燥、心痛、口渴想喝水、發熱、皮膚疼痛、心煩意亂、胡言亂語。心虛則容易悲傷、時常頭暈目眩、胸腹脹大、肋骨下方與腰部、背部互相牽扯疼痛、眼睛發黃、肋骨疼痛、小腿後側疼痛、手掌發熱。
手太陽小腸經病,則嗌乾,頷腫,不可回顧,肩似拔,臑似折。虛則少腹控卵,引腰脅上衝心痛。耳聾,目黃,頰、頷腫,肩、臑、肘、臂外廉痛。
嗌(音亦,氣系也。)少腹(臍下兩旁也。)控(引也。)卵(陰丸也。)
白話文:
手太陽小腸經病了,就會咽喉乾燥、下巴腫脹、不能回頭看、肩部如同被拔過、小腿好像折過一樣。虛證的時候,小腹疼痛、牽引腰部和脅肋上衝到心臟疼痛。耳聾、眼睛發黃、臉頰、下巴腫脹、肩部、小腿、手肘、手臂外側疼痛。
足太陽膀胱經病,則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結,腨如裂。虛則痔,盛則瘧、狂、巔疾,頸項、囟頂、腦戶中痛,目黃淚出,項、背、腰、脊、尻後、膕、腳皆痛,小趾不為用。
白話文:
足太陽膀胱經生病,則頭痛衝擊,眼睛彷彿脫落,脖子像被拔起,腰好像斷折,大腿無法彎曲,膝蓋後方好像打結,小腿好像裂開。虛弱時則生痔瘡,旺盛時則發熱、狂亂、癲癇,頸項、囟門、腦戶中間疼痛,眼睛發黃流淚,項、背、腰、脊椎、屁股後、膝蓋後方、腳都疼痛,小腳趾無法用力。
沖頭痛(腦後橫衝眉間痛也。)膕(曲腳後也,結括也。)腨(市兗切,一名臁,俗所謂腿肚也。)巔(頂也。)尻(居刀切,後陰後分合處也,大而言之睢也。)
白話文:
沖頭痛:(腦後向眉毛中間橫衝的疼痛。)膕:(小腿後面的部位,也指結縛。)腨:(俗稱腿肚。)巔:(頭頂。)尻:(屁股,也指男女交合處。)
足少陰腎經病,則飢不欲食,面黑如漆,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𥉂𥉂如無所見,心懸如飢,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虛則腹滿身重,濡泄,寒瘍流水,腰股痛發,膕、腨促膝不便,煩冤,足痿,清厥,意不樂,大便難,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而痛,心煩而痛,黃疸,腸澼,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臥不安,足下熱而痛。
白話文:
足少陰腎經有病,則不思飲食,面色黑如漆,咳嗽吐血,喘息不止,坐著想起來,眼睛昏花看不清楚,心裡懸著像是飢餓,腹部腫大,小腿腫脹,喘咳身體沉重,睡覺時出汗,憎惡風。虛弱的腎經則腹部脹滿身體沉重,小便失禁,寒性瘡流膿水,腰部和大腿疼痛發作,膝蓋後面和曲肘處屈曲難伸,煩悶冤屈,足部痿弱,四肢冰涼,情緒不樂,大便困難,容易恐懼,心裡惶恐不安,好像有人要來抓他一樣,口熱舌燥,咽喉腫脹氣上不來,喉嚨乾澀疼痛,心煩疼痛,黃疸,腸胃積聚,脊椎、大腿內側後緣疼痛,痿弱冰冷愛睡覺,睡不安穩,腳底發熱疼痛。
喝(乙介切。)𥉂(音荒。)濡(溏泄也。)寒瘍(俗言凍瘡。)不便(不利便也。)煩冤(心悶亂不寧。)痿(痹弱。)清厥(手足清冷而厥逆也。)痿厥(欲臥而不安也。)腸澼(下利也。)
白話文:
喝 (乙介切):大聲叫喊。
𥉂 (音荒):乾旱缺水。
濡 (溏泄也):腹瀉、便溏。
寒瘍(俗言凍瘡):受凍引起的瘡或凍瘡。
不便(不利便也):大便不通。
煩冤 (心悶亂不寧):心情煩悶、鬱悶。
痿(痹弱):四肢麻木無力。
清厥(手足清冷而厥逆也):手腳冰涼,並伴有抽搐。
痿厥(欲臥而不安也):想躺下休息,但又不安穩。
腸澼(下利也):腹瀉、腸鳴。
手厥陰心胞絡病,則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虛則煩心,心痛,掌中熱。
白話文:
手厥陰心包絡有病,手心就會發熱,胳膊和小臂關節攣急,腋下腫脹。嚴重時會表現為胸脅部滿悶,心臟煩亂躁動,面赤目黃,喜笑不止;虛弱時則心煩,心痛,手掌發熱。
澹澹(水搖動貌。)
手少陽三焦病,則耳聾,渾渾焞焞。虛則目銳眥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能為用。
(足少陽膽經原缺)
白話文:
手少陽三焦有病時,會出現耳朵聽力下降,頭腦混濁的症狀。如果是虛證,則會感到眼睛兩側疼痛,耳朵後方、肩膀、上臂、肘部以及前臂外側都會疼痛,而且無名指和小指也無法正常活動。
足厥陰肝經病,則腰不可俯仰。丈夫㿗疝,婦人少腹腫,兩脅下痛引少腹。甚則嗌乾,面塵,善怒,忽忽眩痛,巔疾,目赤腫痛,耳聾,頰痛。虛則目𥉂𥉂如無所見、無所聞,善恐如人慾捕之,胸滿嘔逆,洞泄,狐疝,遺尿,癃閉。
白話文:
足厥陰肝經有病,就會腰部、頸部不能俯仰。男性會出現陰囊疝氣,女性會出現小腹腫脹,兩脅下疼痛並牽引至小腹。病情加重時,會出現咽喉乾燥、面部發黑、容易發怒、頭暈目眩、突發疼痛、癲癇、眼睛發紅腫痛、耳聾、面頰疼痛。肝經虛弱時,會出現眼睛昏花,好像什麼都看不見、聽不見,容易恐懼,好像有人要抓他,胸悶嘔吐、腹瀉、陰囊疝氣、遺尿、小便不通。
腋下曰脅,脅下骨為肋,脅肋之下曰胠(音區。)面塵(面如浮塵。)忽忽(昏亂也。)眩(頭目眩暈也。)洞(疾流也。)狐疝(言狐者,疝氣之變化,隱見、往來不可測,如狐也。)遺尿、癃閉(小便癃閉而病疲憊也。)
白話文:
腋下叫做脅,脅下骨稱為肋骨,脅骨以下叫做胠。面塵:臉色像浮塵一樣。忽忽:頭腦昏沉。眩:頭暈目眩。洞:疾病迅速變更。狐疝:疝氣的變化,隱見往來,不可預測,像狐狸一樣。遺尿:尿失禁。癃閉:小便不通暢,身體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