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直格》~ 卷上 (4)
卷上 (4)
1. 十二支應六氣三陰三陽
六氣為本,三陰三陽為標。
子午少陰「君火」(暑)丑未太陰「濕土」
寅申少陽「相火」(主大熱)卯酉陽明「燥金」
辰戌太陽「寒水」巳亥厥陰「風木」
白話文:
十二支應六氣三陰三陽
六氣是根本,三陰三陽是表現。
子時和午時屬少陰,其氣候特徵為「君火」(暑熱)。丑時和未時屬太陰,其氣候特徵為「濕土」。
寅時和申時屬少陽,其氣候特徵為「相火」(主要表現為大熱)。卯時和酉時屬陽明,其氣候特徵為「燥金」。
辰時和戌時屬太陽,其氣候特徵為「寒水」。巳時和亥時屬厥陰,其氣候特徵為「風木」。
2. 六氣有餘不足
孟少,仲平,季多也。
《內經》以寅、申、巳、亥四孟為一陰一陽也,子、午、卯、酉四仲為一陰一陽也,辰、戌、醜、未為三陰三陽也。然陽為先,故主虛無變化,輕微而少;陰為後,故形體安靜,重濁而多也。故風火動亂至陽為先,居孟,未甚為少;寒濕肅靜至陰為後,居季,已甚而為多,燥熱各得乎中,故居仲而平也。注曰:氣有多少,是言六氣;形有旺衰,言五運也。
白話文:
孟春氣少,仲春氣平,季春氣多。
《內經》把寅、申、巳、亥四個月份(孟春、孟夏、孟秋、孟冬)看作陰陽各一;子、午、卯、酉四個月份(仲春、仲夏、仲秋、仲冬)也看作陰陽各一;辰、戌、醜、未四個月份(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則屬陰陽各三。然而,陽氣主導萬物變化,屬輕微而數量較少;陰氣居於其後,形體沉重而數量較多。所以,風火等動亂之氣,屬至陽,居於孟春,其勢未盛,故氣少;寒濕等肅殺之氣,屬至陰,居於季春,其勢已成,故氣多;燥熱之氣則居於仲春,其盛衰適中,故氣平。註解說:六氣的多少,指的是六氣的盛衰;五運的旺衰,指的是五運的變化。
3. 六氣
寒、暑、燥、濕、風、火。
白話文:
六氣:寒、暑、燥、濕、風、火。
4. 五運應五臟主病
諸風掉眩皆屬肝木。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
諸濕腫滿皆屬脾土。諸寒收引皆屬腎水。
諸氣膹郁病痿皆屬肺金。
膹(悶亂也。)郁(結滯、壅塞也。)
白話文:
五運應五臟主病
所有風引起的頭暈目眩都屬於肝臟的毛病。所有疼痛、搔癢、瘡瘍都屬於心臟的毛病。
所有濕腫脹滿都屬於脾臟的毛病。所有寒冷收縮引起的疼痛都屬於腎臟的毛病。
所有氣機鬱結、閉塞不通、肌肉萎縮的病症都屬於肺臟的毛病。
(悶亂是指氣機不通暢;鬱結是指氣機阻塞不通。)
5. 六氣為病
諸暴強直,支痛耍戾,裡急,筋縮,皆屬於風(乃厥陰風木,肝膽之氣也)。
諸病喘嘔吐酸,暴注下迫,轉筋,小便渾濁,腹脹大鼓之如鼓有聲,癰疽瘍疹,瘤氣結核,吐下霍亂,瞀郁腫脹,鼻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閉身熱,惡寒戰慄,驚惑悲笑譫妄,衄衊血汗皆屬於熱(少陰君火,乃真心、小腸之氣也)。
注(泄也。下迫後痛,裡急痛也。)結核(言肌肉結硬如果中核也。)溢(上出。)泄(下出。)衊(音慢,血汗也。)衄(音肉,鼻出血也。)
諸痙強直,積飲痞隔,中滿,霍亂吐下,體重胕腫,肉如泥而按不復起,皆屬於濕也(太陰濕土,乃脾與胃之氣也)。
痙(其井切,似風狂病也,一名曰痓尺至切)。積飲(水蓄不散也。)痞(否),腸胃氣液血脈否閉,不能運行,謂之痞也。水穀傳化阻隔失常,則曰膈胕(音附)。
諸熱瞀瘛,筋惕悸動,搐搦瘛瘲,暴喑冒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胕腫疼酸,氣逆衝上,禁慄如喪神守,嚏嘔瘡瘍,喉痹,耳鳴及聾,嘔湧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瘛,暴病暴死,皆主於火也(手少陽相火乃心包絡、三焦之氣也)。
瘛(尺至切)。喑(音)。瘂(啞)。狂(躁亂髮狂也)。禁慄(寒戰如喪心神之守)。嚏(音帝。)瘲(音縱,兒病也)。瘛(音契,小兒病也)。
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陽明燥金,肺與大腸之氣。)
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徹清冷,癥瘕㿗疝,堅痞、腹滿急痛,下利青白,食已不飢,吐利腥穢,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屬於寒(太陽寒水乃腎與膀胱之氣也)。
白話文:
六氣為病
凡是身體強直、肢體疼痛、腹痛里急、肌肉痙攣等症狀,都屬於風邪所致(厥陰風木,肝膽之氣)。
凡是喘息、嘔吐、胃酸、腹瀉急迫、抽搐、小便混濁、腹部脹大如鼓並伴有聲音、癰疽、瘍疹、腫瘤、結核、吐瀉霍亂、神志不清、腫脹、鼻塞、鼻涕帶血、出血、尿閉、發熱、惡寒戰慄、驚恐、悲笑、神志不清、鼻出血、血汗等症狀,都屬於熱邪所致(少陰君火,心和小腸之氣)。 (注:泄指下泄;下迫後痛,指下腹部疼痛里急。)(結核指肌肉結硬如同核桃。)(溢指向上冒出。)(泄指向下排出。)(衊指血汗。)(衄指鼻出血。)
凡是肌肉痙攣、積聚、胃脘痞滿、霍亂吐瀉、身體沉重腫脹、肌肉像泥一樣按下去不能恢復原狀,都屬於濕邪所致(太陰濕土,脾胃之氣)。(痙指像狂風暴雨一樣的疾病,也叫痓。)(積飲指水液停滯不散。)(痞指腸胃氣血運行阻塞不通暢。)
凡是神志不清、肌肉抽搐、驚癇、突然失聲、煩躁狂妄、罵人、驚嚇、腫脹疼痛、氣逆衝上、寒顫如喪失神志、打噴嚏、嘔吐、瘡瘍、喉嚨阻塞、耳鳴或耳聾、嘔吐、食慾不振、視物不清、突然抽搐、暴病暴亡,都屬於火邪所致(手少陽相火,心包絡和三焦之氣)。(喑指失音。)(狂指躁亂發狂。)(禁慄指寒戰如喪失神志。)(嚏指打噴嚏。)(瘛指小兒疾病。)
凡是皮膚乾燥、枯竭、皲裂,都屬於燥邪所致(陽明燥金,肺和大腸之氣)。
凡是身體上下排出清澈冰冷的水液、癥瘕、疝氣、堅硬痞塊、腹脹疼痛、腹瀉排出青白色稀便、飯後不飢餓、嘔吐瀉出腥臭之物、屈伸不便、厥逆、便秘,都屬於寒邪所致(太陽寒水,腎和膀胱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