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直格》~ 卷上 (5)
卷上 (5)
1. 論脈
2. 三部九候
夫三部者,寸、關、尺也。寸,應天為上部;關,應人為中部、尺,應地為下部。九候者,各浮於天,沉於地,中為人也。
白話文:
三部九候
所謂的三部,指的是寸、關、尺三部脈象。寸部对应天,屬於上部;關部对应人,屬於中部;尺部对应地,屬於下部。所謂的九候,則是每一部位都分為浮、中、沉三種脈象,分別對應天、人、地。
3. 脈位輕重
高骨旁動脈為關。
中指正按高骨之端是也。俗不明其正理,但以應於下指而差,高骨於頭、中指之間,如此則三指各差在本位之後半部耳。或以頭指正在高骨,或更在高骨之後者,此不通脈之正理也。便使心精瞭然,既下指失其本位,則亦無以知為何病也。
關前至魚際為寸,是名陽位。
一名寸口,正在東關前、堂骨後,赤白肥肉際宛中,骨縫陷中,可容一豆者是,乃名魚際者也。關後為尺,是名陰位。
關後至本經於太陰所入為合,在肘內大約紋動處是名尺澤,長一尺,故名尺也。陰陽兩者之間則名關,三部長三寸,以應三才。凡男左、女右,以中指與大指相接如關,度中指上仄中節兩橫紋之際為一寸。凡取穴以此為則,而脈位之尺寸亦應此也。凡寸脈主自心胸上至頭也;而關脈主中,心胃至臍也;尺脈主下,臍以至足也。
左寸主心及小腸(君火)。左關主肝膽(風木)。左尺主腎、膀胱(寒水)。右寸主肺、大腸(燥金)。右關主脾、胃(濕土)。右尺主命門、三焦(相火)。
所以然者,左手為陽,陽為君,面南布政,而陽始於子水;以一歲六氣正位分之,則應於亥正至醜終氣衰也。水之位主於左尺之脈,脈從尺入寸,故水生風木於左關,應醜至卯初之氣也。木生君火於左寸,陽道已成,故為君火,猶乾始於子而終於巳也,自卯正至巳,二之氣也。
君上而臣下,陽進而升,陰退而降,故右手為陰,始於午火,火面北而受氣,自巳至未正,三之氣也。三焦為正火,主右尺之脈,相火生濕土於右關,正未以至酉,四之氣也。濕土生金於右寸,應酉至亥,五之氣也。又主左尺水,周而復始也。及夫男左、女右為夫婦,故左寸君火克右寸之金;左關木克右關之土,左尺水克右尺之火。
及夫命門者右腎也,屬火不屬水,乃手厥陰心包絡之臟。舉世皆言心包絡之臟有名而無形,由不明理也。夫三焦乃水穀傳化之道路,自口至胃上口為上焦,下至胃下二腸分處為中焦,下至傳化出處為下焦,通曰三焦。今俗妄言無形狀而空有名者誤也。且如人從頭數至足,皆不謂之人,則亦安可言人無形狀耶。
全身而言之,固名人也,且血脈盡皆環貫臟腑,運行周身,如果無命、三焦之形體,則何得氣血運行之道路耶。各浮於腑而沉於臟,中而和緩者胸也。
脈在肌肉以上曰浮,在肌肉之下曰沉。或以肺養皮毛,心養血脈,脾養肌肉,肝養筋膜,腎養骨髓,以此浮沉而分五臟之脈者,言脈位則可,為用則有失治病之道也。
白話文:
脈位輕重
關脈位於高骨旁,中指正按高骨末端即為關脈位置。民間多不明其原理,僅憑感覺與下指(小指)相比,而高骨位於拇指與中指之間,這樣三指的測量位置皆在其原本位置後半部。或以拇指正好位於高骨,或更在其後方,此皆非測脈的正確方法。即使精通心法,若下指(小指)位置錯誤,也無法得知是何種疾病。
寸脈位置在關脈之前至魚際穴,稱為陽位,又稱寸口。位於東關(關脈)之前、橈骨之後,赤白肥肉交界處,骨縫凹陷之中,可容納一粒豆子大小的地方,即為魚際穴。尺脈位置在關脈之後,稱為陰位。
尺脈從關脈之後沿經絡至太陰經絡入口處為合谷穴,在大約肘內橫紋跳動處,稱為尺澤穴,長約一尺,故名尺脈。陰陽二脈之間為關脈,三脈長各三寸,以應天、地、人三才。凡男性取左寸、關、尺,女性取右寸、關、尺,以中指與大指相接處如同關脈,量中指向上第二指節(中節)兩橫紋之間為一寸。凡取穴皆以此為準則,而脈位的寸、關、尺亦應遵循此法。寸脈主掌從心胸至頭部的經絡;關脈主掌從心胃至臍部的經絡;尺脈主掌從臍部至足部的經絡。
左寸脈主心和小腸(君火);左關脈主肝和膽(風木);左尺脈主腎和膀胱(寒水);右寸脈主肺和大腸(燥金);右關脈主脾和胃(濕土);右尺脈主命門和三焦(相火)。
其原因是:左手為陽,陽為君,面向南方而佈政,陽氣始於子水;以一年六氣的正常位置來區分,則應在亥正到丑終氣衰。水的方位主於左尺脈,脈氣從尺入寸,故水生風木於左關,應醜至卯初之氣。木生君火於左寸,陽氣已成,故為君火,猶如乾卦始於子而終於巳,從卯正到巳,為二之氣。
君在上而臣在下,陽氣上升而陰氣下降,故右手為陰,始於午火,火面向北而受氣,從巳至未正,為三之氣。三焦為正火,主右尺脈,相火生濕土於右關,從未正到酉,為四之氣。濕土生金於右寸,應酉至亥,為五之氣。又回到左尺水,周而復始。男女取脈左右相反如同夫婦,故左寸君火克右寸之金;左關木克右關之土;左尺水克右尺之火。
命門位於右腎,屬火不屬水,是手厥陰心包絡的臟腑。世人皆言心包絡有名無形,皆因不明其理。三焦是水穀運化的通道,從口腔到胃上口為上焦,下至胃下及二腸分界處為中焦,下至排泄出口為下焦,總稱為三焦。民間妄言其無形狀,僅有名稱,是錯誤的。如同人從頭到腳,皆不稱之為人,那麼怎麼能說人無形狀呢?
從全身來說,固有名稱,且血脈環繞貫穿臟腑,運行周身,若無命門和三焦的形體,則氣血如何運行呢?脈氣浮於腑臟之上為浮脈,沉於腑臟之下為沉脈。或以肺主皮毛,心主血脈,脾主肌肉,肝主筋膜,腎主骨髓,以此判斷浮沉而區分五臟的脈象,論述脈位尚可,但用於治療則會失去治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