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無己

《傷寒明理論》~ 卷中 (1)

回本書目錄

卷中 (1)

1.

傷寒喘者。何以明之。肺主氣。形寒飲冷則傷肺。故其氣逆而上行。沖沖而氣急。喝喝而息數。張口抬肩。搖身滾肚。是為喘也。傷寒喘者。有邪氣在表。氣不利而喘者。有水氣之氣射肺而喘者。各不同也。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仁湯。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

白話文:

得了傷寒而喘息的人,怎麼判斷出來呢?肺主導氣息。形體受寒,飲用冰冷的東西就會損傷肺臟。因此,肺氣逆行而上升。氣息衝擊導致呼吸急促。呼吸聲嘶啞,呼吸次數增多。張開嘴,聳起肩膀,不停搖晃身體,在地板上打滾。這就是喘息。

傷寒引起喘息的人,有的邪氣在體表,氣息不暢導致喘息。有的水氣侵襲肺臟導致喘息。各自的發病原因不同。

對於喘息的病人,使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治療。太陽病症狀:頭痛發燒,身體和腰部疼痛,骨節疼痛。

惡風無汗而喘者。發汗後。飲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傷寒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喘者。小青龍湯去麻黃加杏仁主之。是欲發散水寒也。經曰。喘而汗出者。與葛根黃芩黃連湯以利之。汗出而喘者。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以發之。二者如何而然也。且邪氣內攻。氣逆不利而喘者。

白話文:

  • 無汗且發喘,惡寒的人。發汗後,飲用大量的水會加重喘證。用灌腸法治療也會加重喘證。這是因為傷寒導致心下有水氣。症狀表現為乾嘔、發熱、咳嗽或喘息。此時可以使用小青龍湯(去掉麻黃,加入杏仁)進行治療。目的是化解寒水。
  • 醫書中記載,喘息且出汗的人,可用葛根黃芩黃連湯治療,幫助通利肺氣。出汗後出現喘證的人,可用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治療,幫助發散肺氣。這兩種情況為何會出現不同的治療方法?
  • 這是因為邪氣向內侵襲,導致氣機逆亂不利,從而引起喘息。

因喘而汗出。見其邪氣在裡也。雖表未解。未可和之。若邪氣外盛壅遏。使氣不利而喘者。雖汗而喘不已。見其邪氣在表也。雖經汗下。亦可發之。此亦古人之奧義。傷寒止於邪氣在表而喘者。心腹必濡而不堅。設或腹滿而喘。則又為可下之證。經曰。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

白話文:

因為喘息而冒汗。說明邪氣在體內。雖然表證尚未解除,但也不能用溫補的方法治療。如果邪氣在體表盛大,阻滯氣機運行導致喘息,即使出汗,喘息也不會停止。這說明邪氣在表。即使已經出汗,也可以發汗治療。這也是古人醫學的精妙之處。傷寒發作時,如果邪氣在表,則會喘息,心腹一定會濕軟不堅。如果腹脹而喘息,那麼就是適宜下泄的證狀。醫書中說:「呼吸短促、腹脹而喘息,有潮熱的,」

此外欲解。可攻裡也。為因滿脹而喘矣。又或邪氣內盛。正氣欲脫。氣壅上逆。亦主喘也。經曰。直視譫語喘滿者死。又汗出發潤。喘不休者。此為肺絕。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此為命絕。皆為不治之喘也。省疾問病。更宜消息。

白話文:

除此之外,想要解決喘氣,可以攻裡。因為喘氣可能是因為腹脹而造成的。或者是邪氣在體內過盛,正氣將要衰竭,氣體鬱積上逆,也會導致喘氣。經書上說,目光呆滯、胡言亂語,喘氣胸悶的會死去。如果出汗發熱,喘氣不止的,這是肺氣將要衰竭。如果全身出汗如油,喘氣不止的,這是性命將要終了。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喘氣。探望病人詢問病情,更應該仔細觀察情況。

2. 嘔吐

傷寒嘔吐。何以明之。嘔者有聲者也。俗謂之啘。吐者吐出其物也。故有乾嘔。而無干吐。是以於嘔則曰食谷欲嘔。及吐則曰飲食入口即吐。則嘔吐之有輕重可知矣。傷寒嘔。有責於熱者。有責於寒者。至於吐家。則悉言虛冷也。經曰。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

白話文:

傷寒病症會有嘔吐。如何辨別呢?嘔吐是有聲音的,俗稱「嘔」。吐出來的是食物或其他東西,所以有「乾嘔」沒有「幹吐」。因此,在嘔吐時會描述為「飲食想要嘔吐」,而吐出來時則說「飲食入口即吐」,由此可知嘔吐的輕重程度。

傷寒嘔吐,有的是因為熱氣,有的是因為寒氣。至於吐血,則都是虛寒所導致的。經書上說:「太陰的疾病,腹滿而嘔吐,吃不下東西,自己排便很多。」

時腹自痛。又曰。胃中虛冷故吐也。嘔家則不然。嘔有熱者。有寒者。有停飲者。有胃脘有膿者。皆當明辨之。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與其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微煩。大柴胡湯主之者。是邪熱為嘔者也。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與其乾嘔吐涎沫頭痛者。

白話文:

肚子時常疼痛。又說:胃裡虛寒所以嘔吐。嘔吐的人情況不同。有的嘔吐者有熱氣,有的有寒氣,有的有水停滯,有的胃裡有膿。都應該清楚地辨別。嘔吐並發燒的,符合柴胡湯證。而且嘔吐不止,心下急,悶悶不樂,煩躁,可用大柴胡湯治療。這是邪熱引起的嘔吐。膈上如果有寒飲,乾嘔不能吐,需要溫暖。而且乾嘔、吐涎沫、頭痛的。

吳茱萸湯主之。是寒邪為嘔者也。先嘔後渴者。此為欲解。先渴後嘔者。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是停飲嘔者。嘔家有癰膿。不須治。膿儘自愈。是胃脘有膿而嘔也。諸如此者。雖有殊別。大抵傷寒表邪欲傳裡。裡氣上逆。則為嘔也。是以半表半裡證。多雲嘔也。傷寒三日。

白話文:

吳茱萸湯用於治療寒邪導致的嘔吐。先嘔吐後口渴的,這是寒氣即將解除的徵兆。先口渴後嘔吐的,是水停留在心臟下方。這屬於飲家。停飲導致嘔吐的,嘔吐物中有膿腫,不用治療。隨著膿液排出,自然會痊癒。這是胃部有膿導致的嘔吐。諸如此類的嘔吐,雖然各有不同,但總的來說是傷寒表邪想要傳入裡,裡氣上逆,導致嘔吐。所以半表半裡證,大多有嘔吐的症狀。傷寒發作三天時,嘔吐最為嚴重。

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是知邪氣傳裡者。必致嘔也。至於乾薑附子湯證云。不嘔不渴。為里無熱。十棗湯證云。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即此觀之。其嘔為裡熱明矣。嘔家之為病。氣逆者必散之。痰飲者必下之。千金曰。

白話文:

三陽經氣行盡。三陰經就容易受到邪氣侵犯。如果病人還能進食而不嘔吐,說明三陰經沒有受到邪氣侵犯。由此可知,邪氣傳入內裡,必定會引起嘔吐。至於乾薑附子湯的證狀,說是既不嘔吐也不口渴,是因為內裡沒有熱邪。十棗湯的證狀,說是乾嘔、氣短、出汗但沒有惡寒,這是因為表邪已解但裡邪未和。從這裏可以看出,嘔吐是因為內裡有熱邪。治療嘔吐的疾病,對於氣逆的,必須用疏散的方法;對於痰飲的,必須用下行的方法。千金方中說:

嘔家多服生薑。此是嘔家聖藥。是要散其逆氣也。金匱要略曰。嘔家用半夏以去其水。水去嘔則止。是要下其痰飲也。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者。謂其氣逆而未收斂為實也。其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已為難治。蓋謂其虛寒之甚也。醫者必審其邪氣之虛實。

疾症之逆順。為施藥丸。治則當矣。

白話文:

治療嘔吐的患者常服用生薑。生薑是治療嘔吐的聖藥。它的作用是要散開嘔吐患者逆行的氣。金匱要略中說:治療嘔吐要用半夏來去除體內的水分。水分去了,嘔吐就會停止。它的作用是要讓痰飲向下排出。嘔吐患者即使有胃熱的症狀,也不可治療。因為他們的嘔吐是因為氣逆,而氣逆還未收斂成實證。如果患者嘔吐,脈搏虛弱,小便又多又濃,身體微熱,出現厥冷的症狀,就很難治療了。這表示患者的虛寒已經非常嚴重。醫師必須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判斷邪氣是虛還是實。

3.

傷寒悸者。何以明之。悸者心忪是也。築築踢踢然動。怔怔忪忪。不能自安者是矣。心悸之由。不越二種。一者氣虛也。二者停飲也。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少陰病四逆。其人或悸者。四逆散加桂五分。是氣虛而悸者也。飲水多。必心下悸。是停飲而悸者也。

白話文:

心悸的症狀與原因

心悸,就是心臟跳動不安、心神不寧。心臟怦怦亂跳,惴惴不安,不能安定下來。

心悸的原因不外乎兩種:一是由於氣虛,二是由於水分停滯。

傷寒二三天的時候,心中心悸煩躁,可以用小建中湯治療。

少陰病四逆(四肢冰冷),有的人心悸,可以用四逆散加桂五分治療。這是因為氣虛而心悸。

如果喝水過多,會導致心下心悸。這是因為水分停滯而心悸。

其氣虛者。由陽氣內弱。心下空虛。正氣內動而為悸也。其停飲者。由水停心下。心為火而惡水。水既內停。心不自安。則為悸也。又有汗下之後。正氣內虛。邪氣交擊。而令悸者。與氣虛而悸者。則又甚焉。太陽病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太陽病若下之。身重心下悸者。

白話文:

氣虛引起的悸動 如果氣虛,是因陽氣內虛,心下空虛。正氣在體內遊走而引起悸動。

飲水停滯引起的悸動 如果飲水停滯在心下,心屬火而厭惡水。水一旦停滯在心下,心就不得安寧,因此會引起悸動。

汗下過後引起的悸動 還有一種情況是汗下過後,正氣內虛。邪氣趁虛而入,互相交擊,導致悸動。這種情況比氣虛引起的悸動還要嚴重。

太陽病發汗過多引起的悸動 太陽病發汗過多,患者會叉手抱著自己的心。這是心下悸動的症狀。

太陽病下利引起的悸動 太陽病如果下利過多,患者身體沉重、心下悸動。

不可發汗。少陽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少陽病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是數者。皆汗後挾邪者。與其氣虛而悸者。有以異也。或鎮固。或化散之。皆須定其氣浮也。又飲水過多。水飲不為宣布。留心下。甚者則悸。金匱要略曰。食少飲多。

白話文:

患有少陽病的人不可以用發汗法治療。患有少陽病的人不可以用催吐或瀉下的方法治療。因為催吐或瀉下會導致心悸和恐懼。患有少陽病的人也不可以用發汗法治療。因為發汗會導致胡言亂語。這都是屬於胃病的症狀。胃病好了,病就痊癒了。胃病不好,就會心煩意亂和心悸。這類症狀都是發汗後夾雜邪氣造成的。它們與氣虛導致的心悸不同。治療方法有鎮靜固澀或者化散的方法,但都必須先平定浮動的氣息。另外,喝水過多,水液無法在體內運行,會滯留在心下,嚴重時也會導致心悸。《金匱要略》中說:吃得少,喝得多的。

水停心下。甚者則悸。飲之為悸。甚於他邪。雖有餘邪。必先治悸。何者。以水停心下。若水氣散。則無所不之。浸於肺則為喘為咳。傳於胃則為噦為𩜺。溢於皮膚。則為腫。漬於腸間。則為利下。不可緩之也。經曰。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與茯苓甘草湯。後治其厥。不爾水漬於胃。

必作利也。厥為邪之深者。猶先治水。況其邪氣淺者乎。醫者可不深究之。

白話文:

水氣滯留於心臟下方,嚴重時會導致心悸。喝水會加劇心悸,比其他邪氣更嚴重。即使有其他邪氣,也必須先治療心悸。這是因為水氣滯留在心臟下方,如果水氣消散,就會擴散到全身。滲入肺部,就會導致喘息和咳嗽;傳入胃部,就會導致嘔吐和腹脹;溢出到皮膚,就會導致腫脹;浸入腸道,就會導致腹瀉。不能延緩治療。經書上說:如果昏厥時心臟下方心悸,應先治療水氣滯留的毛病。服用茯苓甘草湯,之後再治療昏厥。如果這樣做,水氣就不會滯留在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