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無己

《傷寒明理論》~ 卷上 (7)

回本書目錄

卷上 (7)

1.

傷寒噦者。何以明之。噦者俗謂之咳逆者是也。𩜺(音噎)近於噦。𩜺者但胸喉間氣。𩜺塞不得下通。然而無聲也。若噦則吃吃然有聲者是也。噦者成金也。胃受疾故噦。噦也。𩜺皆胃之疾。但輕重有差爾。虛寒相搏。反飲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𩜺。言胃氣虛竭也。

傷寒大吐大下之後。極虛復極汗出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又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即是觀之噦、𩜺皆胃疾可知矣。經曰。趺陽脈浮。則為氣𩜺。脈滑則為噦。此為醫咎。責虛取實之過也。大抵妄下之後。胃虛氣逆。

則成噦也。經曰。濕家若下之太早則噦。本虛攻其熱則噦。而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諸如此者。皆下之後。胃虛而噦者也。然𩜺者正為水寒相搏。必曰小青龍湯去麻黃加附子而可矣。至於噦者。則又熱氣壅鬱。氣不得通而成者也。輕者有和解之證。重者有攻下之候。經曰。

有潮熱時時噦。與小柴胡湯者。即是和解之證也。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即可攻下之候也。傷寒至於噦。則病已極也。非若渴煩等輕緩之候。如太陽中風。以火劫發汗。陰陽俱虛竭。身體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

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是言其極也。又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是為真病。其若是者。雖有神醫之術。當斯脫絕之候。又何以措其手足哉。

白話文:

傷寒引起的呃逆,如何判斷呢?呃逆,俗稱咳逆。噎和呃逆很相似,噎只是胸喉間氣體阻塞,無法順利下降,但沒有聲音。而呃逆則會有「呃呃」的聲音。呃逆是胃氣耗損的表現,因胃部疾病而導致呃逆或噎,都是胃部疾病,只是輕重程度不同。因虛寒交搏,喝水後大量出汗,水受寒氣影響,寒氣必相互搏結,患者就會出現噎的症狀,說明胃氣虛弱衰竭。

傷寒大吐瀉之後,身體極度虛弱,又大量出汗,此時體表氣機鬱結,如果再給患者喝水,想讓他們出汗,就會導致呃逆。原因是胃中寒冷。此外,胃中虛寒,無法進食,喝水也會呃逆。由此可見,呃逆和噎都是胃病。經書記載:趺陽脈浮則為氣噎,脈滑則為呃逆,這是醫生誤診,責怪虛證卻採取實證的治療方法的錯誤。總而言之,過度瀉下之後,胃虛氣逆,就會導致呃逆。經書記載:濕邪導致的病症如果過早瀉下,就會導致呃逆;本已虛弱,又攻伐其熱,也會導致呃逆;陽明病不能進食,攻伐其熱也必然導致呃逆。諸如此類,都是瀉下之後,胃虛而導致呃逆。但噎主要是水寒交搏所致,可用小青龍湯去麻黃加附子治療。至於呃逆,則是熱氣壅滯,氣機不通所致。輕者有和解的證候,重者有攻下的指徵。經書記載:有潮熱,時時呃逆,服用小柴胡湯,就是和解的證候。呃逆而腹部脹滿,觀察其前後,判斷哪個部位不通,通利之後即可痊癒,這就是攻下的指徵。傷寒發展到呃逆的程度,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不像渴煩等症狀那麼輕微。例如太陽中風,用火攻的方法發汗,陰陽都極度虛弱,身體乾燥,只有頭部出汗,汗液沿著頸部往下流,腹部脹滿,呼吸略微急促,口乾舌燥,或者不大便,時間長了就會神志不清,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呃逆,這說明病情已經到了極點。如果不排尿,腹部脹滿伴隨呃逆,則無法治療,這是真正的危重病症。對於這種情況,即使有神醫妙術,在病人已經瀕臨死亡的時刻,又能如何呢?

2.

傷寒咳者。何以明之。咳者聲咳之咳。俗謂之嗽者是也。肺主氣。形寒飲冷則傷之。使氣上而不下。逆而不收。衝擊膈咽。令喉中淫淫如癢。習習如梗。是令咳也。甚者續續不已。連連不止。坐臥不安。語言不竟。動引百骸。聲聞四近矣。咳之由來。有肺寒而咳者。有停飲而咳者。

有邪氣在半表半裡而咳者。雖同曰咳。而治各不同也。內經曰。肺之令人咳。何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寒氣。寒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咳嗽者。是肺寒而咳也。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小青龍湯主之。

少陰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者真武湯加五味子細辛乾薑主之。二者是停飲而咳者也。雖皆為水飲所作。而小青龍場所主。為水飲與表寒相合而咳者。真武湯所主。為水飲與裡寒相合而咳者。又不可不知也。傷寒中風。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咳者。小柴胡湯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乾薑五味子主之。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者四逆散加乾薑五味子主之。二者是邪氣自表傳裡而咳者。雖皆為邪氣傳裡。而小柴胡湯所主。為陽邪傳裡。動肺而咳者。四逆散所主。為陰邪傳裡。動肺而咳者。

又不可不識也。表、寒也。里、寒也。挾水飲則必動肺。以形寒寒飲則傷肺故也。陽、邪也。陰、邪也。自表傳裡。則必動肺。以臟真高於肺故也。咳為肺疾。治之必發散而可矣。而又有不可發汗者。經曰。咳而小便利者。不可發汗。發汗則四肢厥逆冷。又曰。咳而發汗。蜷而苦滿。

腹中復堅。茲雖逆也。又脈散者。為心火刑于肺金。鬼賊相刑必死。臨病之側。可不察之。

白話文:

咳嗽

傷寒引起的咳嗽,怎麼辨別呢?咳嗽就是聲音嘶啞的咳嗽,俗稱嗽。肺主氣,受寒喝冷飲傷了肺,就會使氣往上走而不往下走,逆而不收,衝擊膈肌和咽喉,導致喉嚨裡癢癢的,像有東西梗塞一樣,這就是咳嗽。嚴重的咳嗽會不停歇,坐臥不安,話說不完整,全身都難受,咳嗽聲很大。

咳嗽的原因,有肺寒引起的,有積水引起的,有邪氣在表裡之間引起的。雖然都叫做咳嗽,但治療方法卻不一樣。《內經》說,為什麼肺會讓人咳嗽呢?因為皮膚和毛髮是肺的表裡相合之處,皮膚毛髮先受到寒氣,寒氣就從這裡進入肺。寒涼食物進入胃,再從肺經上走到肺,肺寒則裡外都受邪氣侵襲,因此而導致咳嗽,這就是肺寒引起的咳嗽。

傷寒表症未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並咳嗽的,用小青龍湯治療。

少陰病,腹部疼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瀉,這是水氣積聚,患者也咳嗽的,用真武湯加五味子、細辛、乾薑治療。這兩種情況都是積水引起的咳嗽。雖然都是水飲引起的,但小青龍湯治療的是水飲和表寒結合導致的咳嗽,真武湯治療的是水飲和裡寒結合導致的咳嗽,這點要記住。

傷寒中風,寒熱往來,胸脅部脹滿,默默不願吃東西,心煩想吐,或咳嗽的,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乾薑、五味子治療。少陰病,四肢厥逆,患者也咳嗽的,用四逆散加乾薑、五味子治療。這兩種情況都是邪氣從表傳到裡引起的咳嗽。雖然都是邪氣傳裡,但小柴胡湯治療的是陽邪從表傳裡,導致肺部受損而咳嗽;四逆散治療的是陰邪從表傳裡,導致肺部受損而咳嗽,這點也要注意。

表證是寒邪在表,裡證是寒邪在裡。寒邪夾雜水飲,必然會影響肺,因為受寒喝冷飲會傷肺。陽邪是外邪,陰邪也是外邪。外邪從表傳到裡,必然會影響肺,因為臟腑的氣機運行高於肺。咳嗽是肺部疾病,治療必須要發散,才能好。但也有不能發汗的,經書上說:咳嗽並且小便通暢的,不能發汗,發汗則會四肢厥逆冰冷。又說:咳嗽而發汗,蜷縮著身體,胸腹部脹滿,腹部又硬,這是逆氣,脈象散亂的,是心火傷害肺金,金木相剋,必然死亡。臨症時,必須仔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