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明理論》~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盜汗

傷寒盜汗。何以明之?盜汗者,謂睡而汗出者也。自汗則不論睡與不睡,自然而出也。及盜汗者,不睡則不能汗出。方其睡也,湊湊然出焉。覺則止而不復出矣。雜病盜汗者,責其陽虛也。傷寒盜汗者,非若雜病之虛,是由邪氣在半表半裡使然也。何者?若邪氣一切在表,干於衛,則自然汗出也。此則邪氣侵行於里,外連於表邪,及睡則衛氣行於里,乘表中陽氣不致,津液得泄,故但睡而汗出,覺則氣散於表,而汗止矣。經曰:「微盜汗出,反惡寒者,表未解也。」又陽明病,當作裡實,而脈浮者,云必盜汗,是猶有表邪故也。又三陽合病,目合自汗,是知盜汗為邪氣在半表半裡之間明矣。

且自汗有為之虛者,有為之實者。其於盜汗之證,非若自汗有實者,悉當和表而已,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盜汗]

傷寒病出現盜汗,該如何理解?所謂盜汗,是指睡著時出汗。自汗則不論睡著或醒著,都會自然出汗。而盜汗的特點是,不睡就不會出汗,一旦入睡,汗水便悄悄流出,醒來後便停止。

一般雜病導致的盜汗,多因陽虛所致;但傷寒病的盜汗,並非像雜病那樣虛弱,而是邪氣在半表半裡之間所引起。為什麼這麼說?如果邪氣完全在體表,影響衛氣,就會自然出汗。但盜汗是邪氣深入體內,又外連表邪,入睡時衛氣行於體內,趁體表陽氣不固,津液外洩,因此只在睡著時出汗,醒後氣散於表,汗便停止。

《內經》提到:「輕微盜汗卻反而怕冷,表示表邪未解。」此外,陽明病本應是裡實證,但若脈象浮,則可能出現盜汗,這是因為仍有表邪存在。又如三陽合病,閉眼睡覺時自汗,由此可知,盜汗確實是因邪氣處於半表半裡之間。

自汗有虛證也有實證,但盜汗不像自汗有實證,治療上應以調和表裡為主,這一點必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