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無己

《傷寒明理論》~ 卷中 (6)

回本書目錄

卷中 (6)

1. 熱入血室

傷寒熱入血室。何以明之。室者,屋室也。謂可以停止之處。人身之血室者,榮血停止之所,經脈留會之處,即衝脈是也。衝脈者,奇經八脈之一脈也。起於腎下,出於氣衝,並足陽明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為十二經脈之海。王砯曰:沖為血海。言諸經之血,朝會於此,男子則運行生精,

女子則上為乳汁,下為月水。《內經》曰:任脈通,衝脈盛,月事以時下者是也。王砯曰:陰靜海滿而去血,謂衝脈盛,為海滿也。即是觀之,沖是血室可知矣。傷寒之邪,婦人則隨經而入,男子由陽明而傳。以沖之脈,與少陰之絡起於腎,女子感邪,太陽隨經,便得而入沖之經,

並足陽明。男子陽明內熱,方得而入也。沖之得熱,血必妄行。在男子則下血譫語,在婦人則月水適來。陽明病下血譫語,此為熱入血室者。斯蓋言男子,不止謂婦人而言也。婦人傷寒,經水適來,與經水適斷者,皆以經氣所虛,宮室不闢,邪得乘虛而入。針經有言曰:邪氣不得其虛,

不能獨傷人者是矣。婦人熱入血室,有須治而愈者,有不須治而愈者,又各不同也。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和,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

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二者是須治而愈是也。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則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是不須治而愈者也。譫語為病邪之甚者,何不須治而愈耶。且胸脅滿,如結胸譫語,是邪氣留結於胸脅而不去者,

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寒熱如瘧,發作有時者,是血結而不行者,須小柴胡湯散之。二者既有留邪,必須治之可也。若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瞭,暮則譫語,此則經水既來,以里無留邪,但不妄犯,熱隨血散,必自愈。《經》曰:血自下,下者愈。故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所謂妄犯者,謂恐以譫語為陽明內實,攻之犯其胃氣也。此無胸脅之邪,恐刺期門犯其中焦也。此無血結,恐與小柴胡湯犯其上焦也。小柴胡湯解散,則動衛氣,衛出上焦,動衛氣是犯上焦也。刺期門則動榮氣,榮出中焦,動榮氣是犯中焦也。《脈經》有曰:無犯胃氣,及上二焦。

豈謂藥不謂針耶。此其是歟。

白話文:

熱入血室

傷寒導致的熱邪侵入血室。什麼是血室呢?「室」指的是房屋,意指可以停滯的地方。人體的血室,指的是血液停滯的地方,經脈交匯之處,也就是衝脈。衝脈是奇經八脈之一,起於腎臟下方,從氣衝穴出來,與足陽明經並行,沿著肚臍向上運行至胸中而散開,是十二經脈的總匯。王冰說:「衝脈為血海。」意思是說,所有經脈的血液都匯聚於此,男子則運行以產生精液,女子則上行形成乳汁,下行則為月經。 《內經》說:任脈通暢,衝脈盛滿,月經就能按時來。王冰說:陰部充滿血液然後排出,指的是衝脈盛滿,如同大海一般。由此可知,衝脈就是血室。傷寒的邪氣,婦女是隨著經絡侵入,男子則由陽明經傳入。由於衝脈與少陰經的絡脈都起於腎臟,女子感受邪氣,太陽經循經而行,邪氣就能侵入衝脈和足陽明經;男子則是陽明經內有熱邪,才能侵入。衝脈受熱,血液就會妄行。男子則會出現下血、神志不清(譫語),女子則月經恰好來潮。陽明病出現下血、神志不清,這就是熱入血室。這句話指的是男子,不只是指婦女。婦女傷寒,經水恰好來潮或剛停止,都是因為經氣虛弱,宮室失於閉合,邪氣乘虛而入。《針經》說:邪氣不得其虛,就不能單獨傷害人。婦女熱入血室,有的需要治療才能痊癒,有的不需要治療也能痊癒,情況各不相同。婦女中風,發熱惡寒,經水恰好來潮,持續七八天,熱退脈遲,身體涼爽,胸脅下部滿悶,如同結胸一樣,神志不清,這是熱入血室,應該刺期門穴。如果經水恰好停止,這是熱入血室,血液必將凝結,所以會像瘧疾一樣,發作有規律,用小柴胡湯治療。這兩種情況都需要治療才能痊癒。婦女傷寒發熱,經水恰好來潮,白天神志清楚,晚上神志不清,如同看見鬼一樣,這是熱入血室,沒有侵犯胃氣和上焦,會自愈。這是不需要治療就能痊癒的情況。為什麼神志不清是病邪嚴重的情況,卻不需要治療就能痊癒呢?因為胸脅滿悶,如同結胸一樣,神志不清,是邪氣停留在胸脅而未消除,必須刺期門穴,根據實際情況瀉出邪氣。寒熱像瘧疾一樣,發作有規律,是血液凝結而不能通行,需要用小柴胡湯來疏散。這兩種情況既然邪氣滯留,就必須治療。如果發熱,經水恰好來潮,白天神志清楚,晚上神志不清,這是因為經水已經來潮,里邊沒有邪氣滯留,只是邪氣沒有亂竄,熱邪隨著血液散開,就會自愈。《經》書說:血從下排出,往下走就能痊癒。所以沒有侵犯胃氣和上二焦,就會自愈。所謂亂竄,指的是擔心把神志不清誤認為陽明經實熱,而用攻邪的方法,反而傷及胃氣;擔心因為沒有胸脅部位的邪氣,而刺期門穴傷及中焦;擔心沒有血液凝結,而用小柴胡湯傷及上焦。小柴胡湯疏散風寒,會導致衛氣活動,衛氣行於上焦,所以動衛氣就是傷及上焦;刺期門穴會導致榮氣活動,榮氣行於中焦,所以動榮氣就是傷及中焦。《脈經》說:不要侵犯胃氣和上二焦。這指的是藥物,也指的是針灸嗎?這就是其中的道理。

2. 發黃

傷寒發黃,何以明之?經曰:濕熱相交,民當病癉,癉者黃也,單陽而無陰者也。傷寒至於發黃,為疾之甚也。濕也,熱也,甚者則發黃。內熱已盛,覆被火者,亦發黃也。邪風被火熱,兩陽相熏灼,其身必發黃。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是由內有熱而被火致發黃者也。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必發黃,是由陽明熱盛致發黃者也。傷寒發汗已,身自為黃,所以然者,寒濕在裡不解故也,以為不可下也,於寒濕中求之,是由寒濕致發黃者也。濕亦令黃也,熱亦令黃也,其能辨之乎?二者非止根本有異,而色澤亦自不同。

濕家之黃也,身黃如似熏黃,雖黃而色暗不明也。至於熱盛之黃也,必身黃如橘子色,甚者勃勃出,染著衣正黃如柏,是其正黃色也。由是觀之,濕之與熱,豈不異哉?大抵黃家屬太陰,太陰者脾之經也,脾者土,黃土色也。脾經為濕熱蒸之,則色見於外,必發身黃。經曰:

傷寒脈浮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者是矣。熱雖內盛,若已自汗出,小便利者,則不能發黃必也。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黃家為熱盛,而治法亦自有殊。傷寒八九日,身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少腹滿者,

茵陳蒿湯主之,此欲泄滌其熱也。傷寒身黃發熱者,梔子柏皮湯主之,此欲解散其熱也。傷寒瘀熱在裡,身必發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此欲解散其熱也。此數者,泄滌解散,乃治之不同,亦皆析火徹熱之劑也。一或身黃脈沉結,少腹硬而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又為蓄血在下焦,

使之黃也。必須抵當湯下之而愈。黃家既是病之已極,是以有不治之者多矣。非止寸口近掌無脈,鼻氣出冷,為不治之疾。又若形體如煙燻,直視搖頭者,是為心絕。環口黧黑,柔汗發黃,是為脾絕,皆不治之症。醫者更詳視之。

白話文:

發黃

傷寒導致發黃,怎麼判斷呢?經書上說:濕熱交織,人就會得黃疸,黃疸就是發黃,單純陽氣旺盛而缺乏陰氣的表現。傷寒發展到發黃,是病情非常嚴重了。濕氣、熱氣,嚴重時就會發黃。體內熱盛,再加上外來火熱之邪,也會發黃。邪風遇到火熱,兩種陽邪互相薰灼,身體必然發黃。陽明經病邪傷及陽明,額頭微汗,小便不利,必然發黃,這是體內有熱,又被火熱之邪加重而引起的發黃。陽明經熱盛,沒有汗,小便不利,心裡煩躁,必然發黃,這是陽明經熱盛導致發黃。傷寒發汗後,身體自己變黃,原因是體內寒濕沒有去除,因此認為不能服用瀉下藥物,應從寒濕入手治療,這是寒濕導致發黃。濕氣也能導致發黃,熱氣也能導致發黃,能區分它們嗎?這兩種原因不僅病因不同,發黃的顏色也不一樣。

濕邪導致的發黃,身體發黃像熏黃一樣,雖然發黃但顏色暗淡不明亮。而熱盛導致的發黃,身體發黃像橘子顏色,嚴重的還會鮮明突出,染黃衣服,顏色像柏樹一樣鮮明,這是真正的黃色。由此可見,濕邪和熱邪,差別很大!總體來說,發黃屬於太陰經,太陰經是脾的經絡,脾屬土,黃土就是黃色。脾經被濕熱蒸煮,顏色就會顯露在外,就會出現全身發黃。經書上說:

傷寒脈象浮而緩,手腳溫暖,這是病邪繫於太陰經,太陰經必然會導致全身發黃。即使體內熱盛,如果已經自行出汗,小便通暢,就不會發黃。頭部出汗,身體不出汗,汗液流到脖頸就停止了,小便不利,口渴想喝水,這是瘀熱停留在體內,身體必然發黃。發黃屬於熱盛,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傷寒八九天,身體像橘子顏色,小便不利,小腹部脹滿,

茵陳蒿湯主治,這是為了泄除體內熱邪。傷寒發黃發熱,梔子柏皮湯主治,這是為了解散體內熱邪。傷寒瘀熱停留在體內,身體必然發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治,這是為了解散體內熱邪。這幾種藥方,有的泄瀉,有的解散,治療方法不同,但都是清熱解毒的藥物。如果一個人發黃,脈象沉而結實,小腹部硬,但小便通暢,病人神志恍惚像發狂一樣,這是因為血瘀在下焦,

導致發黃。必須用抵當湯攻下才能治癒。發黃已經是病情非常嚴重了,所以很多患者無法治愈。不僅是寸口脈近掌處摸不到脈搏,鼻孔呼出的氣體冰冷,都是不治之症。如果病人身體像被煙熏過一樣,直視病人時病人搖頭,這是心臟衰竭。嘴唇四周發黑,出冷汗,皮膚發黃,這是脾臟衰竭,都是不治之症。醫生要仔細觀察。

3. 發狂

傷寒發狂。何以明之?狂者,猖狂也,謂其不寧也。《難經》曰:「狂之始發也,少臥不飢,而自高賢也,自辨智也,自貴倨也,妄笑好歌樂也,妄行走不休也。」狂家所起,皆陽盛致然。《內經》曰:「陰不勝其陽,脈留薄疾並,乃狂也。」又曰:「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喑。」《難經》曰:「重陽者狂,

重陰者癲。」《脈經》曰:「陰附陽則狂,陽附陰則癲。」《病源》曰:「陽邪並於陽則狂,陰邪並於陰則癲。」即諸經之狂為陽盛也,明矣。又陽明之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逾垣上屋,其所上之處,皆非素能者,是謂陽邪並於陽明也。

傷寒熱毒在胃,並於心臟,使神不寧,而志不定,遂發狂也。傷寒至於發狂,為邪熱至極也,非大吐下則不能已。又有熱在下焦,其人如狂者,《經》曰:「熱入膀胱,其人如狂。」謂之如狂,則未至於狂,但臥起不安爾。其或狂言,目反直視,又為腎之絕,汗出輒復熱,狂言不能食,

又為失志死。若此則殆非藥石之所及,是為真病焉。

白話文:

發狂

傷寒導致發狂。怎麼判斷呢?「狂」就是猖狂的意思,指的是患者精神不安寧。 《難經》說:「狂病剛開始時,患者睡眠少、不感到飢餓,卻自認為聰明賢能,自以為判斷力強,自視甚高而傲慢,無緣無故地大笑愛唱歌跳舞,不停地胡亂走動。」發狂的病因,都是因為陽氣過盛造成的。《內經》說:「陰氣不足以制約陽氣,脈象呈現留滯、細弱而急促,就會發狂。」又說:「邪氣侵入陽氣則發狂,邪氣侵入陰氣則會失聲。」《難經》說:「陽氣過盛則發狂,陰氣過盛則發癲。」《脈經》說:「陰氣依附陽氣則發狂,陽氣依附陰氣則發癲。」《病源》說:「陽邪與陽氣相合則發狂,陰邪與陰氣相合則發癲。」總之,各經書所說的發狂,都是陽氣過盛造成的,這很明顯。另外,陽明經的病症,患者厭惡人及火,聽到木頭敲擊的聲音就會驚恐,心裡想動卻又獨自關門閉戶,嚴重者甚至想爬到高處唱歌,脫掉衣服亂跑,翻牆上屋,所去的地方都是平時做不到的,這就是陽邪與陽明經的陽氣相合。

傷寒的熱毒停留在胃部,並侵犯到心臟,使神志不安,意志不堅定,於是就發狂了。傷寒發展到發狂的地步,說明邪熱已經到了極點,不採用大吐大瀉的方法是治不好的。還有一種情況是熱邪在下焦,患者表現得像發狂一樣,《經》書上說:「熱邪進入膀胱,患者表現得像發狂一樣。」這裡說的「像發狂一樣」,是指還沒有達到真正發狂的程度,只是臥床起居不安穩而已。如果患者出現胡言亂語,眼睛直視前方,這是腎氣衰竭的表現;出汗後又立即發熱,胡言亂語,不能進食,這是意志消亡的徵兆,到了這個地步,恐怕就難以用藥物治療了,這是真正的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