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九十論》~ 臍中出血證(九)

回本書目錄

臍中出血證(九)

1. 臍中出血證(九)

一婦人得傷寒數日,咽乾,煩渴,脈弦細。醫者汗之,其始衄血,繼而臍中出血。醫者驚駭而遁。予曰:「少陰強汗之所致也。蓋少陰不當發汗。仲景云:少陰強發汗,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而出,或從口鼻,或從耳目,是為下厥上竭,此為難治。仲景云:無治法,無藥方。」予投以姜附湯,數服,血止,後得微汗愈。

論曰:本少陰證,而誤汗之,故血妄行,自臍中出。若服以止血藥,可見其標,而不見其本。予以治少陰之本,而用姜附湯,故血止而病除。

白話文:

主題:臍中出血證(九)

內容:
一名婦人患傷寒數日,出現咽喉乾燥、心煩口渴、脈象弦細等症狀。醫師使用發汗法治療,起初病人流鼻血,接著臍部出血,醫師見狀驚慌逃走。我指出這是因誤對少陰證強行發汗所致。少陰證本不應發汗,張仲景曾言:「少陰證強行發汗,必會引動血分異常。」但無法預測血會從何處溢出,可能從口鼻或耳目而出,此為「下厥上竭」,屬於難治之症。仲景亦未提供具體治法與方藥。我開立姜附湯,數劑後血止,病人微發汗而痊癒。

總結:此證本屬少陰,誤用發汗導致血妄行而從臍出。若僅用止血藥,僅能治標;我從少陰根本著手,選用姜附湯,因而止血並根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