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九十論》~ 懊憹怫鬱證(八十五)
懊憹怫鬱證(八十五)
1. 懊憹怫鬱證(八十五)
士人陳彥夫病傷寒八九日,身熱無汗,喜飲,時時譫語。因下利後,大便不通三日,非煩非躁,非寒非痛,終夜不得眠,但心沒曉會處,或時發一聲如嘆息之狀。醫者不曉是何證,但以寧心寬膈等藥,不效。召予診視,兩手關脈長,按之有力,乃曰:「懊憹怫鬱證也!此胃中有燥屎,宜與承氣湯。」服之,下燥屎二十枚,次復下溏糞,得利而解。
論曰:仲景云:「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微煩,胃中有燥屎,可攻,宜承氣湯。」又云:「病者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怫鬱不得眠者,有燥屎也,承氣湯主之。」蓋屎在胃則胃不和,《素問》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所以夜不得眠也。仲景云:「胃中燥,大便堅者,必譫語。」此所以時時譫言也。
非煩非躁,非寒非痛,所謂心中懊憹也;聲口嘆息,而時發一聲,所謂水氣怫鬱也。燥屎得除,大便通利,陰陽交和,是以其病得除。
白話文:
主題:懊憹怫鬱證(八十五)
內容:
有位讀書人陳彥夫,患傷寒已八九天,身體發熱卻不出汗,喜歡喝水,時常胡言亂語。由於腹瀉後,已經三天大便不通,既不煩躁,也不怕冷或疼痛,整夜無法入睡,只是心裡總覺得不踏實,有時還會發出一聲像嘆息的聲音。醫生不明白這是什麼病症,只用了一些安神寬胸的藥物,卻沒有效果。後來請我診治,我發現他兩手的關脈長而有力,便說:「這是懊憹怫鬱證!胃裡有燥屎,應該用承氣湯。」服藥後,排出二十顆乾硬糞塊,接著又排出稀軟糞便,通利後病就好了。
討論說:張仲景曾提到:「陽明病經瀉下後,心中煩悶微躁,胃中有燥屎,可以攻下,宜用承氣湯。」又說:「病人小便不利,大便時而困難時而容易,偶有輕微發熱,煩悶無法入睡的,就是有燥屎,可用承氣湯治療。」因為糞便積在胃裡會導致胃氣不和,《素問》說:「胃氣不和則睡眠不安。」這就是他夜裡無法入睡的原因。仲景也說:「胃中乾燥,大便堅硬的,必定會胡言亂語。」所以他會時常說胡話。
既不煩躁,也不怕冷或疼痛,這就是所謂的心中懊憹;發出嘆息聲,偶爾發出一聲,就是所謂的水氣鬱結。燥屎排出後,大便通暢,陰陽調和,因此病症得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