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九十論》~ 寒熱類傷寒證(八十)

回本書目錄

寒熱類傷寒證(八十)

1. 寒熱類傷寒證(八十)

一尼病。惡風,體倦,乍寒乍熱,面赤心煩,時或有汗。他醫以傷寒溫瘧治之,見其寒熱往來,時方疫氣大作也,大小柴胡雜進,數日愈甚,轉劇。予診之曰:「兩手不受邪,厥陰,脈弦長而上魚際,此非傷寒,乃陰動不得陽也。」此正與倉公治一繡女病同,投以抑陰等藥,數日愈。

論曰:昔褚澄云,治師尼寡婦,別制方,蓋有為也。師尼寡婦,獨居怨曠,獨陰而無陽,欲心屢萌,而不適其欲,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虛汗倦怠,全類溫瘧,久久成癆瘵矣。嘗記史書倉公傳載,濟北王侍者繡女病,腰背寒熱,眾醫皆為寒熱也,倉公曰:「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

何以知之?診其脈,肝部弦出寸口,是以知也。男子以精為主,女子以血為主,男子精溢則思室,女子血盛則懷胎,肝攝血者也。今肝脈弦長上寸口及魚際,則血盛欲男子之候也。然則治師尼寡婦,尤不可與尋常婦人一概論也。

白話文:

寒熱類傷寒證(八十)

一名尼姑患病,症狀為怕風、身體疲倦、忽冷忽熱、臉紅心煩,偶爾出汗。其他醫生認為是傷寒或溫瘧,見她寒熱交替,加上當時疫病流行,便交替使用大小柴胡湯治療,但幾天後病情反而加重。我診斷後說:「兩手脈象不受外邪影響,厥陰脈弦長且上達魚際,這不是傷寒,而是陰氣躁動無法與陽氣調和。」這情況與倉公治療一名繡女的病例相同,於是開立抑陰等藥物,幾天後便痊癒。

評論說:過去褚澄曾提到,治療尼姑、寡婦需另立藥方,確實有其道理。尼姑寡婦獨居,長期缺乏伴侶,陰氣獨盛而無陽氣調和,情慾時常萌生卻無法滿足,因此陰陽失調,出現忽冷忽熱、虛汗疲倦等類似溫瘧的症狀,長期可能演變成癆病。記得史書《倉公傳》記載,濟北王一名侍女繡女患病,腰背寒熱交替,眾醫皆診斷為寒熱症,倉公卻說:「這病是因渴望男子而不可得所致。」

如何得知?診其脈象,肝脈弦長超出寸口至魚際,因而判斷。男子以精氣為主,女子以血氣為主,男子精氣充盈則思求配偶,女子血氣旺盛則易懷胎,而肝主藏血。如今肝脈弦長上衝寸口及魚際,正是血氣旺盛、渴望男子的徵兆。因此,治療尼姑寡婦時,尤其不能與一般婦女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