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九十論》~ 手足逆冷證(七十九)
手足逆冷證(七十九)
1. 手足逆冷證(七十九)
酒家朱三者,得傷寒,六七日,自頸以下無汗,手足厥冷,心下滿,大便秘結。或者見其逆冷,又汗出滿悶,以為陰證。予診其脈沉而緊,曰:「此證誠可疑,然大便結者為虛結也,安得為陰?脈雖沉緊,為少陰證,然少陰證多矣,是自利未有秘結。予謂此半在表,半在裡也。」投以小柴胡湯,大便得通而愈。
論曰:傷寒,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鞕,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脈沉亦在裡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裡,此為半在表半在裡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
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也。難者曰:「仲景云,病人脈陰陽俱緊,及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今云陰不得有汗,何也?」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何以頭汗出,則知非少陰?予曰:「此說正是議論處,謂四肢冷,脈沉緊,腹滿,全是少陰,然大便硬,頭汗出,不得謂少陰。蓋頭者三陽所聚。
三陽自胸中而還,有頭汗出,自是陰虛,故曰汗出為陽微。是陰不得有頭汗也。若少陰有頭汗,則九死一生。故仲景平脈法云,心者火也,名火陰。其病,頭無汗者可治,有汗者死。心為手少陰,腎為足少陰,然相與為病,以意逆志,是謂得之。」
白話文:
手足逆冷證(七十九)
有個叫朱三的酒客,得了傷寒,六七天後,從脖子以下沒有汗,手腳冰冷,心窩脹滿,大便乾結。有人看他四肢冰冷,又出汗、胸悶,以為是陰證。我診脈發現脈象沈而緊,說:「這症狀確實可疑,但大便乾結是虛性便秘,怎麼會是陰證?脈雖沈緊,看似少陰證,但少陰證多伴隨腹瀉,少有便秘。我認為這是半表半裡的症狀。」於是給他服用小柴胡湯,大便通暢後就痊癒了。
討論說:傷寒患者怕冷、手腳冰冷、心窩脹滿、不想吃東西、大便硬、脈細,這是「陽微結」,必定同時有表證和裡證。脈沈表示病在裡,出汗則是陽氣微弱。如果是純陰結,就不會有外證,完全屬裡證,而這是半表半裡。脈雖沈緊,卻非少陰病。因為陰證不該有汗,現在頭部出汗,所以知道不是少陰病。可用小柴胡湯治療。
若服藥後仍未完全康復,排便後就會好轉。有人質疑:「仲景說,病人脈陰陽俱緊且出汗,是亡陽,屬少陰病。現在卻說陰證不該有汗,為什麼?」頭部出汗,所以知道不是少陰病。為何頭汗能排除少陰?我回答:「這正是關鍵。四肢冷、脈沈緊、腹滿,看似全是少陰症狀,但大便硬、頭汗出,就不能斷定為少陰。因為頭部是三陽經匯聚之處,三陽之氣從胸中上行,頭汗出代表陰虛,所以說汗出是陽微。陰證不該有頭汗,若少陰病出現頭汗,幾乎九死一生。因此仲景在《平脈法》提到:心屬火,稱『火陰』。若病人頭無汗可治,有汗則死。心為手少陰,腎為足少陰,兩者相關致病,需細心推斷才能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