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九十論》~ 先汗後下證(四十九)

回本書目錄

先汗後下證(四十九)

1. 先汗後下證(四十九)

己酉夏。一時官病傷寒,身熱頭疼無汗,大便不通,已五日矣。予適自外邑歸城,訪之。見醫者治大黃、芒硝輩,將下之矣。

予曰:「子姑少待。」予適為診視,視之脈緩而浮,臥密室中,自稱惡風。予曰:「病人表證如此,雖大便閉,腹且不滿,別無所苦,何遽便下?於仲景法,須表證罷,方可下。不爾,邪毒乘虛而入內,不為結胸,必為協熱利也。」

予作桂枝麻黃各半湯,繼之以小柴胡湯,漐漐然汗出,大便通,數日愈。

論曰:仲景云:「傷寒病多從風寒得之,始表中風,寒入里,則不消矣。擬欲攻之,當先解表,方可下之。若表已解,而內不消,大滿大堅,實有燥屎,方可議下。若不宜下而遽攻之,諸變不可勝數,輕者必篤,重者必死。」

白話文:

先汗後下證(四十九)

那年夏天,有位官員得了傷寒,症狀是身體發熱、頭痛無汗,且五天沒有排便。我剛好從外地回城,前去探望他,看到其他醫生正準備用大黃、芒硝等瀉藥為他通便。我請他們稍等,先為病人診脈,發現脈象緩而浮。病人躺在密閉的房間裡,自述怕風。我說:「病人表證明顯,雖然大便不通,但腹部並未脹滿,也沒有其他不適,何必急著用瀉藥?依照仲景的治療原則,必須等表證解除後才能攻下。否則,邪氣可能乘虛內侵,即使不形成結胸,也可能導致協熱下利。」

於是,我先開了桂枝麻黃各半湯,接著用小柴胡湯。病人微微出汗後,大便自然通暢,幾天後便痊癒了。

討論:
仲景曾說,傷寒多因風寒而起,初期病邪在表,若寒邪入裡未消,想攻下之前必先解表。只有表證已解,而內證未消,出現腹滿硬實、燥屎內結時,才可考慮攻下。若不該下卻急著用瀉藥,可能引發各種變證,輕則病情加重,重則危及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