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九十論》~ 濕家發黃證(四十七)
濕家發黃證(四十七)
1. 濕家發黃證(四十七)
人病身體疼痛,面黃,喘,滿,頭痛,自能飲食,大小便如常,或者多以茵陳五苓散與之。
予診其脈曰:「大而虛,鼻塞且煩,其證如前,則非濕熱與宿谷相搏,乃頭中寒濕。」
仲景云:「疼痛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
納藥鼻中則愈。」而仲景無藥方,其方見《外臺刪繁證》云:「治天行熱毒,通貫臟腑,沉鼓骨髓之間,或為黃疸,須瓜蒂散:瓜蒂二七枚,赤小豆、秫米各二七枚,為末,如大豆許,內鼻中,縮鼻當出黃水,慎不可吹入鼻中深處。」
白話文:
濕家發黃證(四十七)
患者症狀為身體疼痛、面色發黃、氣喘、胸悶、頭痛,但飲食正常,大小便也無異常。許多人會用茵陳五苓散治療。我診脈後發現脈象大而虛,並有鼻塞和煩躁的症狀,其他症狀如前所述。這並非濕熱與宿食相搏所致,而是頭部受寒濕侵襲。
張仲景提到,若出現疼痛發熱、面色發黃且氣喘、頭痛、鼻塞煩躁、脈象大,但飲食正常、腹部無不適,則病因在於頭部寒濕,故鼻塞。此時只需將藥物塞入鼻腔即可痊癒。但張仲景並未記載具體藥方。
《外臺祕要》刪繁證中記載一方:治療天行熱毒深入臟腑、潛伏骨髓,或引發黃疸,可用瓜蒂散。配方為瓜蒂十四枚、赤小豆和秫米各十四枚,研成細末,取如黃豆大小的量塞入鼻腔。患者會因鼻腔收縮而流出黃水。注意不可將藥末吹入鼻腔深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