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九十論》~ 發黃證(四十六)

回本書目錄

發黃證(四十六)

1. 發黃證(四十六)

五月,避地維揚東面里沙中。一豪子病傷寒八九日,身體洞黃,鼻目皆痛,兩膊及項頭腰皆強急,大便澀,小便如金。予診曰:「脈緊且數,其病脾先受濕,暑熱蘊蓄於足太陰之經,宿谷相搏,鬱蒸而不得泄,故使頭面有汗,項以下無之。若鼻中氣冷,寸口近掌無脈,則死。今脈與證相應,以茵陳湯調五苓散與之。」數日瘥。

白話文:

發黃證(四十六)

五月時,我暫居於維揚東面的沙洲一帶。有位富家子弟患傷寒已八九日,全身泛黃,眼睛與鼻子皆感疼痛,雙臂、頸部、頭部及腰部僵硬緊繃,大便不暢,小便色如黃金。我診斷後說:「脈象緊而數,病因是脾臟先受濕氣侵襲,暑熱積聚在足太陰經中,與未消化的食物互相搏結,鬱熱無法宣散,因此頭面部有汗,頸部以下卻無汗。若鼻中呼出冷氣,且寸口脈靠近手腕處無脈搏,便是死症。如今脈象與症狀相符。」於是以茵陳湯調配五苓散給予服用,數日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