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九十論》~ 兩感證(三十四)
兩感證(三十四)
1. 兩感證(三十四)
族弟初得病,頭痛、口乾、煩渴。第三日,予往視之,則已耳聾囊縮,昏冒不知人,厥逆,水漿不下矣。予曰:「速治後事,是謂兩感證,不可治矣!」越三日死。
論曰:仲景論傷寒兩感云:「凡傷於寒,熱雖甚不死;若兩感於寒而病者,必死。」又曰:「兩感病俱作,治有先後,發表攻裡,本自不同。」既云必死,又云治有先後,何也?大抵此病,表裡雙傳,臟腑俱病,患此者十無一生,故云必死。然仲景豈以己見而重誣後人哉?故有發表攻裡之說,以勉後人,恐萬世後遇大聖而得之,不欲絕望於後人。仲景之心仁矣!
白話文:
兩感證(三十四)
我的族弟剛生病時,出現頭痛、口乾、煩渴的症狀。第三天我去看他時,他已經耳聾、陰囊縮縮、昏迷不省人事,四肢冰冷,連水都喝不下去了。我說:「趕快準備後事吧,這是兩感證,沒法治了。」果然三天後他就去世了。
討論說:張仲景在論述傷寒兩感證時提到,一般受寒邪所傷,即使發熱嚴重也不會致死;但若是兩感於寒而發病,則必定死亡。他又說,兩感病若同時發作,治療應分先後,解表與攻裡的方法本不相同。既然說必死,又提到治療有先後順序,這是為什麼呢?大致上,這種病症是表裡同時受邪,臟腑皆病,患此病者幾乎無一存活,因此說必死。然而,張仲景豈會以自己的見解誤導後人?所以他提出解表攻裡的說法,是為了勉勵後人,或許萬世之後會遇到大聖之人能治癒此病,不願讓後人完全絕望。張仲景的用心真是仁厚啊。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