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九十論》~ 太陽中暍證(二十四)

回本書目錄

太陽中暍證(二十四)

1. 太陽中暍證(二十四)

毗陵一時官得病,身疼痛,發熱,體重,其脈虛弱。人多作風濕,或作熱病,則又疑其脈虛弱,不敢汗也,已數日矣。予診視之,曰:「中暍證也。」仲景云:「太陽中暍者,身熱體疼,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予以瓜蒂散治之,一呷而愈。

論曰:仲景論暍有三證:一則汗出,惡寒,身熱而渴,此太陽經中暍也;一則發熱惡寒,身疼痛,其脈弦細芤遲;一則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身熱,疼痛重而脈微弱,不可下,不可行溫針。上二證皆宜用白虎加人參湯,後一證宜用瓜蒂散方治,不見於本論,而見於金匱要略。

其脈證云:「治太陽中暍,身熱,疼痛,而脈微弱者,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宜瓜蒂散。」蓋謂此也。

白話文:

太陽中暍證(二十四)

毗陵有一位官員生病,症狀是身體疼痛、發熱、體重沈重,脈象虛弱。許多人認為是風濕或熱病,但又因脈象虛弱而不敢發汗。拖延數日後,我診斷後說:「這是中暍證。」張仲景曾提到,太陽中暍的症狀是身熱體痛,脈象微弱,這是因為夏季接觸冷水,水氣滲入皮膚所致。我用瓜蒂散治療,病人服用後立刻痊癒。

論述:張仲景提到中暍有三種證型:

  1. 汗出、惡寒、身熱且口渴,屬於太陽經中暍。
  2. 發熱惡寒、身體疼痛,脈象弦細或芤遲。
  3. 夏季因接觸冷水,水氣滯留皮膚,導致身熱、疼痛沈重,脈象微弱。此證不可用下法或溫針治療。

前兩種證型適合用白虎加人參湯,後一種則適用瓜蒂散。此方雖未見於《傷寒論》,但記載於《金匱要略》。

《金匱要略》提到:「治療太陽中暍,身熱疼痛而脈微弱者,因夏季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宜用瓜蒂散。」正是指此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