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九十論》~ 傷寒自解證(十五)

回本書目錄

傷寒自解證(十五)

1. 傷寒自解證(十五)

閩人李宗古得疾,口中氣熱,唇乾,屈體臥,足冷,舌上有苔。

予診之,尺寸俱緊。或者謂氣熱口乾,疑其陽勝;蜷足臥,足冷,疑其陰勝;而又陰陽俱緊,是誠可疑也!若不熟讀仲景方法,何能治?

予曰:「尺寸俱緊,是寒邪勝也。仲景云:『陰陽俱緊,法當清。邪中於下焦。』又云:『陰陽俱緊,口中氣出,唇乾舌燥,蜷臥,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苔滑,勿妄治也。』」

到七日以來,其人發熱,手足溫者,此為欲解。蓋以上證候,皆是陰盛陽弱。故仲景云「勿妄治者」,誠恐後人之疑也。故予以抑陰助陽溫劑與之,緊脈漸退,四體和,不汗而自解矣。

白話文:

傷寒自解證(十五)

福建人李宗古患病,症狀包括口中氣息灼熱、嘴脣乾燥、蜷曲身體躺臥、雙腳冰冷、舌上有苔。我為他診脈,發現寸脈與尺脈都呈現緊象。有人認為氣息灼熱、口乾是陽氣過盛所致,而蜷臥、腳冷則懷疑是陰氣過盛,加上陰陽脈俱緊,確實令人疑惑。若不熟讀張仲景的治療方法,如何能醫治?

我解釋道:「寸尺脈俱緊,是寒邪旺盛的表現。張仲景提到,陰陽脈俱緊時,治法應以清邪為主,邪氣侵襲下焦。他又說,陰陽脈俱緊時,若出現口中氣熱、脣乾舌燥、蜷臥、腳冷、鼻流清涕、舌苔滑潤等症狀,切勿胡亂治療。約七日後,若患者開始發熱,手腳轉暖,便是病情即將自行緩解的徵兆。」

這些症狀皆因陰氣過盛、陽氣虛弱所致,因此張仲景告誡不可妄加治療,正是擔心後人誤判。於是,我開立抑制陰氣、輔助陽氣的溫熱藥方給患者,緊脈逐漸消退,四肢恢復調和,最終未發汗而自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