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九十論》~ 陽明急下證(十四)
陽明急下證(十四)
1. 陽明急下證(十四)
鄉里豪子得傷寒,身熱,目痛,鼻乾,不眠,大便不通,尺寸俱大,已數日矣。自昨夕汗大出。予曰:「速以大柴胡下之。」眾醫駭然,曰:「陽明自汗,津液已竭,當用蜜兌,何故用大柴胡藥?」予曰:「此仲景不傳妙處,諸公安知之?」予力爭,竟用大柴胡,兩服而愈。
論曰:仲景論陽明云:「陽明病,多汗者,急下之。」人多謂己自汗,若更下之,豈不表里俱處也?論少陰云:「少陰病一二日,口乾燥者,急下之。」人多謂病發於陰,得之日淺,但見乾燥,若更下之,豈不陰氣愈盛也?世人罕讀,予以為不然。仲景稱急下之者,亦猶急當救表,急當救里。
凡稱急者,急下之,有三處。才覺汗出,多,未至津液乾燥,速下之,則為徑捷,免致用蜜兌也。蓋用蜜兌,已是失下,出於不得已耳。若胸中識得了了,何疑殆之有哉?
白話文:
陽明急下證(十四)
鄉裡有位富家子弟得了傷寒,症狀包括身體發熱、眼睛疼痛、鼻子乾燥、無法入睡、大便不通,且脈象尺寸皆大,已持續數日。從昨晚開始又大量出汗。我說:「趕快用大柴胡湯瀉下。」其他醫生聽了非常驚訝,說:「陽明病已經自汗,津液都快耗盡了,應該用蜜導法,怎麼能用大柴胡湯呢?」我回答:「這是張仲景不輕易傳授的精妙之處,你們怎麼會懂?」我極力堅持,最後用了大柴胡湯,兩劑後就痊癒了。
討論說:張仲景在論述陽明病時提到:「陽明病,若多汗者,應急下之。」很多人認為已經自汗,若再瀉下,豈不是表裡俱虛?他在論述少陰病時又說:「少陰病一兩日,口乾燥者,應急下之。」很多人認為病發於陰,病程尚短,僅見乾燥,若再瀉下,豈不是陰氣更盛?世人很少深入研讀,我認為並非如此。張仲景所謂「急下之」,就像「急當救表」「急當救裡」一樣,是針對緊急情況的處理。
凡提到「急下」之處,共有三種情況。只要察覺汗出過多,即使津液尚未完全乾燥,迅速瀉下,反而更直接有效,可避免後續使用蜜導法。因為用蜜導法,已是錯過瀉下時機,不得已而為之。若心中清楚辨證,又有什麼好猶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