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安石

《傷寒總病論》~ 卷第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3)

1. 傷寒暑病通用刺法

熱病先眩冒而熱,胸脅滿,刺足少陰、少陽。(足少陰湧泉穴,在兩腳心陷,屈足卷指宛宛中,刺入七分,瀉之,無令血出。足少陽俠谿穴,在小指歧骨間,本節前陷中。)

熱病始足脛痛者,先取足陽明而汗出。(陷谷穴在足大指次指之間,本節後陷中,針入五分,瀉之。)

熱病三日汗不出,怵惕胸脅痛,不可轉側,大小便血及衄不止,氣逆嘔噦,煩渴,食飲不下,針勞宮。(在手掌心,針入五分,瀉之。)

白話文:

發熱的疾病,如果先出現頭暈目眩,然後發熱,並感到胸部和脅肋脹滿,就針刺足少陰經和足少陽經的穴位。(足少陰經的湧泉穴,在兩腳腳心的凹陷處,彎曲腳趾時腳底捲曲的地方,針刺入七分深,用瀉法,不要讓血流出來。足少陽經的俠谿穴,在小腳趾和第四腳趾之間的骨縫,在腳趾關節前方的凹陷處。)

發熱的疾病,如果開始時是小腿疼痛,就先針刺足陽明經的穴位,使之出汗。(陷谷穴在腳大拇趾和第二腳趾之間,在腳趾關節後方的凹陷處,針刺入五分深,用瀉法。)

發熱的疾病,如果三天不出汗,身體顫抖害怕,胸部和脅肋疼痛,不能轉動身體,大小便出血或流鼻血不止,氣往上逆導致噁心嘔吐,感到煩躁口渴,吃不下東西,就針刺勞宮穴。(在手掌中心,針刺入五分深,用瀉法。)

2. 傷寒死生候

傷寒下利,厥逆煩躁,不得臥者死。

傷寒厥逆六七日,發熱而利者生,汗出利不止者死,但有陰無陽故也。

傷寒咳逆上氣,其脈散者死,謂形損故也。

夫病者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重語是也。)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

傷寒脈陰陽俱緊,口中氣出,唇口乾燥,踡臥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苔滑,勿妄治也。

傷寒脈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漿不下,形體不仁,乍靜乍亂,此為命絕也。又未知何臟先受其災。若汗出發潤,喘而不休,此為肺先絕也;陽反獨留,形體如煙燻,直視搖頭,此為心先絕也;唇吻反青,四肢漐習者,此為肝先絕也;環口黧黑,柔汗發黃,此為脾先絕也;溲便遺失,狂言目反直視者,此為腎先絕也。

傷寒脈順四時,夜半得病日中解,日中得病夜半解,更不傳也。

白話文:

傷寒病人拉肚子,手腳冰冷、煩躁不安,無法躺臥的會死。

傷寒病人手腳冰冷持續六七天,發燒又拉肚子的會活,出汗又拉肚子不止的則會死,因為只有陰氣沒有陽氣。

傷寒病人咳嗽、氣逆上衝,脈象散亂的會死,因為身體已經受損。

病人實證會說胡話,虛證則會發出低微的聲音(重複的聲音)。直勾勾地看著人說胡話、呼吸急促肚子脹滿的會死,拉肚子的也會死。

傷寒病人脈象陰陽都緊,口中呼出氣息,嘴唇乾燥,蜷縮著躺著腳冰冷,鼻涕直流,舌苔光滑,不要亂治療。

傷寒病人脈象浮而洪大,全身汗如油漬,呼吸急促不止,喝不下水,身體麻木,一會兒安靜一會兒躁動,這是要死了的徵兆。還不知道哪個臟器先受損。如果出汗但皮膚潤澤,呼吸急促不止,這是肺先衰竭;如果陽氣獨存,身體像煙燻一樣,直勾勾地看著人搖頭,這是心先衰竭;如果嘴唇發青,四肢冰冷,這是肝先衰竭;如果嘴唇周圍發黑,出細汗且發黃,這是脾先衰竭;如果大小便失禁,說胡話眼睛反白直勾勾地看著人,這是腎先衰竭。

傷寒病人的脈象順應四時變化,半夜發病中午好轉,中午發病半夜好轉,病情就不會再傳播了。

3. 熱病死生候

熱病陰陽交者,熱煩身燥,太陰寸口脈兩沖尚躁盛,是陰陽交,死;得脈靜者生。

熱病得汗,身冷脈欲絕,其人已安靜,但昏沉喜睡,急與四逆輩,令手足溫,不爾,熟寐而卒。

熱病陽進陰退,頭獨汗出,死;陰進陽退,腰以下至足有汗出,亦死;陰陽俱進,汗出已,熱如故,亦死;陰陽俱退,汗出已,寒慄不止,口鼻氣冷,亦死。

熱病所謂並陰者,熱病已得汗,因得泄,是謂並陰,故治;熱病所謂並陽者,熱病已得汗,脈尚躁盛,大熱汗出,雖不汗,身和而衄,是謂並陽。故治。

熱病不知痛所在,不能自收,口乾渴熱甚,陰頭有寒者,熱在骨髓,死,不治。

病若譫語妄言,身當有熱,而反四逆,脈沉細者,死。

熱病在腎,令人渴口乾,舌焦黃赤,晝夜引飲不止,腹大而脹,尚不厭飲,目無精光,死,不治。

熱病所謂陽附陰者,腰以下至足熱,腰以上寒,陰氣下爭而還,心腹滿者,死。

熱病所謂陰附陽者,腰以上至頭熱,腰以下寒,陽氣上爭而還,得汗者,生。

熱病得汗,脈減躁,身和麵赤,此為榮未交,待時自已,肝病待甲乙之列。(《素問》云:榮未交日,今且得汗,待時而已。)

熱病七八日,脈微小病者,溲血口中乾,一日半死;代脈一日死。

熱病七八日,脈不躁不數而喘,後三日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勿庸刺。

熱病身面發黃,面腫,心熱口乾,舌卷焦黃黑,身麻而臭,伏毒傷肺,中脾者死。

熱病瘛瘲狂言,不得汗,瘛瘲不止,伏毒傷肝,中膽者死。

熱病汗不出,出不至足,嘔膽吐血,善驚不得臥,伏毒在膽足少陽者死。

白話文:

熱病死生徵候

陰陽交錯的熱病,患者會感到煩躁、身體乾燥,寸口脈兩側搏動有力且亢盛,這是陰陽交爭的徵兆,將會死亡;如果脈象平靜,則能活下來。

熱病患者出汗後,身體發冷,脈象將要消失,雖然人已經安靜下來,但昏昏沉沉嗜睡,要立刻用溫熱的方法使手腳溫暖,否則會沉睡而死。

熱病中,陽氣亢盛陰氣衰退,只有頭部出汗,會死亡;陰氣亢盛陽氣衰退,則腰部以下至腳部出汗,也會死亡;陰陽氣都亢盛,出汗後,仍然高燒不退,也會死亡;陰陽氣都衰退,出汗後,寒顫不止,口鼻氣息冰冷,也會死亡。

所謂熱病並陰,是指熱病患者已經出汗,又發生腹瀉,這叫做並陰,需要治療;所謂熱病並陽,是指熱病患者已經出汗,脈象仍然亢盛,高燒不退,即使不出汗,身體溫熱卻流鼻血,這叫做並陽,也需要治療。

熱病患者不知道疼痛的位置,無法自行止痛,口乾舌燥,高燒不退,而陰部卻冰冷,說明熱邪已經侵犯骨髓,將會死亡,無法治療。

如果病人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身體應該發熱,卻反而手腳冰冷,脈象沉細微弱,將會死亡。

熱邪入侵腎臟的熱病,會導致患者口乾舌燥,舌頭焦黃發紅,日夜不停地喝水,腹部膨脹,仍然感到口渴,眼睛無神,將會死亡,無法治療。

所謂陽氣附著陰氣的熱病,是指腰部以下到腳部發熱,腰部以上卻寒冷,陰氣下行爭奪陽氣,導致心腹脹滿,會死亡。

所謂陰氣附著陽氣的熱病,是指腰部以上到頭部發熱,腰部以下卻寒冷,陽氣上升爭奪陰氣,如果能夠出汗,就能活下來。

熱病患者出汗後,脈象減弱,身體溫暖面色紅潤,這是榮衛之氣尚未調和的表現,需要等待病情自行恢復,肝病則需等到甲乙木之氣(春天)來治療。(《素問》記載:榮衛之氣未和之日,現在已經出汗,只需等待時機即可。)

熱病持續七到八天,脈象微弱,患者小便帶血,口乾舌燥,則在一到一天半內死亡;脈象代償則一天內死亡。

熱病持續七到八天,脈象不亢盛也不快速卻呼吸急促,三天後出汗,三天不出汗則四天內死亡,如果沒有出汗,就不要針灸。

熱病患者身體和臉部發黃,面部腫脹,心煩口乾,舌頭捲曲焦黃發黑,身體麻木並散發臭味,說明毒邪侵犯肺臟和脾臟,將會死亡。

熱病患者抽搐,胡言亂語,不出汗,抽搐不止,說明毒邪侵犯肝臟和膽囊,將會死亡。

熱病患者不出汗,或者汗液到達不了腳部,嘔吐膽汁和血液,容易受驚嚇而無法平躺,說明毒邪停留在膽經和足少陽經,將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