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總病論》~ 卷第五 (5)
卷第五 (5)
1. 黃病證
黃病者,一身盡痛,發熱,面色洞黃。七八日後,結熱里有血,當下之如㹠肝狀。(有血必狂,宜抵黨湯;如黃病自下血,亦有自愈者。)其人小腹滿急,若眼睛澀痛,鼻骨疼,兩膊及項強,腰背急,則是黃候。大便澀,但得小便利,則不慮死矣。不用大便多,多則心腹脹,為不佳。
此由寒濕在表,則熱蓄於脾胃,腠理不開,瘀熱與宿谷相搏,鬱蒸不得消散,則大小便不通,故身體面目皆變黃色。黃候其寸口近掌無脈,口鼻氣冷者死。
療諸黃,膏發煎,。
亂髮(兩雞子大),豬膋(八兩),
二味煎令發消盡,研絞去滓,分二服,病從小便去。有人再病,胃中干糞下便瘥。
又方
瓜蒂二十七個,水一升,煎去半,頓服之。
黃疸目黃不除,,瓜丁散,。
瓜丁細末。
含水畜豆許,深入鼻中,黃水出盡為度。
孫真人曰:凡遇天行熱病,多內熱著黃,但用瓜丁散內鼻中,黃水出乃愈,即於後不復患病黃矣。常須用心警候病人四肢身面,微似有黃氣,即速行瓜丁散,不可令散漫,失候必大危矣。特忌酒面、色欲,犯者死。
黃家日晡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小腹滿,身體盡黃,額上反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大便必黑,腹臚脹滿如水狀,大便黑溏者,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腹滿者難療。硝石礬石散。
硝石,礬石,
等分搗篩,以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重衣覆取汗,病隨大小便去,小便正黃,大便正黑也。大麥則須是無皮麥者。《千金方》云:硝石二分,熬令燥;礬石一分,熬令燥,故注之。
白話文:
黃病(黃疸)的症狀是全身疼痛、發熱、臉色發黃。七八天后,大便帶血,血塊形狀像肝臟(若大便帶血且神志不清,宜服用抵擋湯;但若黃疸患者自行排出血液,也有自癒的可能)。患者下腹部脹痛、眼睛澀痛、鼻樑痛、肩膀和頸部僵硬、腰背疼痛,這些都是黃疸的徵兆。大便秘結,但只要小便通暢,就不用擔心死亡。大便不宜過多,太多會導致心腹部脹痛,情況反而不佳。
此病是由於外感寒濕,導致內熱蓄積於脾胃,體表毛孔閉塞不通,瘀熱與宿食互相搏結,鬱積不散,因此大小便不通暢,導致身體和臉部都變黃。黃疸患者脈象在寸口近掌處無脈,口鼻冰冷者將會死亡。
治療黃疸的方法:取膏藥中的頭髮煎煮。
將頭髮(兩個雞蛋大小)和豬肉(八兩)煎煮至頭髮完全溶解,研磨絞汁去渣,分兩次服用,病情會從小便排出。有些人再次發病,則會排出胃中乾燥的糞便而痊癒。
另一個方子:
瓜蒂二十七個,水一升,煎煮至剩下一半,一次服用。
如果黃疸導致眼睛發黃且沒有好轉,可使用瓜蒂散:
將瓜蒂磨成細末,用少量水調成糊狀,深入鼻中,直到排出黃色液體為止。
孫真人說:凡遇流行性熱病,多伴有內熱導致黃疸,只要用瓜蒂散塞入鼻中,排出黃色液體就能痊癒,日後也不再患黃疸。平時應仔細觀察患者四肢和臉部,如有微黃,應立即使用瓜蒂散,不可延誤,否則病情危急。尤其忌酒、辛辣食物及房事,違者必死。
黃疸患者日落時發熱,反而畏寒,這是女勞(一種特殊的黃疸)的症狀。伴有膀胱急迫感、下腹部脹滿、全身發黃、額頭發黑、腳底發熱。會出現黑色大便,腹部脹滿像充滿水一樣,大便黑而稀溏,這是女勞的症狀,但腹瀉並非水瀉。腹部脹滿者難以治療。可服用硝石礬石散。
硝石、礬石等量研磨過篩,用大麥粥汁調和,每次服用一匙,每日三次。服用後蓋上厚被取汗,病情會隨大小便排出,小便呈黃色,大便呈黑色。大麥必須是沒有麩皮的。千金方記載:硝石二分,煎熬至乾燥;礬石一分,煎熬至乾燥,然後再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