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總病論》~ 卷第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3)

1. 青筋牽證

春三月青筋牽證,其源自少陰、少陽。從少陰而涉足少陽,少陽之氣始發,少陰之氣始衰,陰陽怫鬱於腠理皮毛之間,因生表裡之痾。因從足少陽發動及少陰,則臟腑受癘而生其病。

肝腑臟陰陽毒氣病,頸背雙筋牽急,先寒後熱,其病相反。若腑虛為陰邪所傷者,則腰強急,腳縮不伸,腑中欲折,眼中生花,此法主之。(不可作煮散。)

柴胡地黃湯

柴胡(二兩半),生地黃(五合半),香豉(五合),生薑,石膏(各四兩),桂枝(半兩),大青,白朮,芒硝,梔子仁(各一兩半),

㕮咀,水七升,煎三升,去滓,下芒硝,溫飲一盞,日三四服,未瘥再作。

肝腑臟陰陽溫毒病,頸背牽急,先寒後熱,其病相反。若臟實則為陽毒所損,眼黃,頸背強直,若欲轉動,即合身回側。(不可作煮散。)

石膏竹葉湯

淡竹葉(二升),梔子仁,黃芩,升麻,芒硝(各一兩半),細辛,玄參(各半兩),石膏(四兩),車前草(一升,葉),

㕮咀,水六升,先下竹葉、車前草,煮四升,去滓,下諸藥,煮二升,去滓,

下芒硝化勻,溫飲一盞。

白話文:

青筋牽證

春季三個月出現的青筋牽證,其病因源自少陰經與少陽經。病邪從少陰經影響至少陽經,此時少陽經氣開始升發,少陰經氣逐漸衰弱,陰陽之氣鬱滯於皮膚腠理之間,因而產生表裡病症。若病邪從足少陽經發作並影響至少陰經,則臟腑受邪氣侵襲而發病。

肝腑臟陰陽毒氣病
頸部與背部兩側筋脈緊繃抽痛,先發冷後發熱,症狀與一般病程相反。若臟腑虛弱而受陰邪所傷,則腰部僵硬緊繃,腳部蜷縮無法伸展,臟腑內似有斷裂感,眼前出現幻影,可用以下方劑治療(不可製成煮散)。

柴胡地黃湯
柴胡(二兩半)、生地黃(五合半)、香豉(五合)、生薑、石膏(各四兩)、桂枝(半兩)、大青、白朮、芒硝、梔子仁(各一兩半)。

將藥材切碎,以七升水煎煮至三升,過濾藥渣後加入芒硝,溫熱服用一杯,每日三至四次,若未痊癒可繼續服用。

肝腑臟陰陽溫毒病
頸部與背部筋脈緊繃抽痛,先發冷後發熱,症狀與一般病程相反。若臟腑實熱受陽毒損傷,則眼睛發黃,頸背僵硬強直,若想轉動身體,會連帶全身側轉(不可製成煮散)。

石膏竹葉湯
淡竹葉(二升)、梔子仁、黃芩、升麻、芒硝(各一兩半)、細辛、玄參(各半兩)、石膏(四兩)、車前草(一升,葉)。

將藥材切碎,以六升水先放入竹葉與車前草,煎煮至四升後過濾藥渣,再加入其餘藥材煮至二升,再次過濾後加入芒硝攪勻,溫熱服用一杯。

2. 赤脈㩌證

夏三月,行赤脈㩌病,其源自少陰、太陽。

心腑臟陰陽溫毒氣,身熱,皮肉痛起,其病相反。若臟實則為陽毒所侵,口乾舌破而咽塞;若腑虛則為陰邪所傷,戰掉不定而驚動。(不可作煮散。),石膏地黃湯

石膏,生葛根(各四兩),麻黃(二兩),玄參(三兩),知母(半兩),梔子仁,大青,黃芩,芒硝(各一兩半),濕地黃(半升),

㕮咀,水九升,取四升,去滓,下芒硝烊化勻,溫飲一盞,日三四服。

白話文:

赤脈㩌證

夏季三個月容易發生赤脈㩌病,其根源來自少陰經與太陽經。

心臟與腑臟的陰陽溫毒之氣,導致身體發熱、皮肉疼痛,病症表現相反。若臟氣實,則受陽毒侵襲,出現口乾、舌裂、咽喉阻塞;若腑氣虛,則受陰邪傷害,表現為顫抖不定、驚恐不安。(不可製成煮散。)

石膏地黃湯

成分:
石膏、生葛根(各四兩),麻黃(二兩),玄參(三兩),知母(半兩),梔子仁、大青、黃芩、芒硝(各一兩半),濕地黃(半升)。

製法:
將藥材切碎,以九升水煎煮,取四升藥液,過濾藥渣後加入芒硝溶解均勻。溫熱服用,每次一杯,每日三至四次。

3. 黃肉隨證

四季月終,餘十八日行黃肉隨病。其源從太陰、陽明相格,節氣相移,三焦寒濕不調,四時關格而起,則臟腑之痾隨時而受癘,陽氣外泄,陰氣內伏。

脾腑臟溫毒病,陰陽毒氣,頭重項直,皮肉強,其病相反。臟實則陽疫所傷,蘊而結核,起於頸下,布熱毒於分肉之中,上散入髮際,下貫顳顬,隱隱而熱,不相斷離,(不可作煮散。)

玄參寒水石湯,。

羚羊角屑,大青(各一兩),升麻,射干,芒硝(各一兩半),玄參(四兩),寒水石(二兩半),梔子仁(二兩),

㕮咀,水七升,煎至三升,去滓,下芒硝烊化勻,溫飲一盞,日三四服。

扁鵲云:灸肝脾二俞,主治四時隨病。

白話文:

黃肉隨證

在四季的最後一個月結束時,剩餘的十八天容易發生「黃肉隨病」。此病的根源來自太陰與陽明經氣相互阻隔,節氣交替時三焦寒濕失調,四季氣機不暢所致。此時,臟腑的病症會隨季節變化而受邪氣侵襲,陽氣外散,陰氣內伏。

脾臟受溫毒之病,陰陽毒氣交雜,症狀表現為頭部沈重、頸項僵直、皮肉緊繃,病情反覆。若臟腑實熱,則受陽疫所傷,毒氣蘊結成核,從頸下開始發作,熱毒散布於肌肉之間,向上蔓延至髮際,向下貫穿太陽穴區域,隱隱發熱且持續不斷(不可使用煮散治療)。

玄參寒水石湯

藥材:
羚羊角屑、大青(各一兩),升麻、射乾、芒硝(各一兩半),玄參(四兩),寒水石(二兩半),梔子仁(二兩)。

製法:
將藥材切碎,加水七升煎煮至三升,濾去藥渣,加入芒硝攪拌融化均勻。溫熱服用一杯,每日三至四次。

扁鵲提到:可針灸肝俞與脾俞二穴,主治四季隨氣而生的病症。

4. 白氣貍證

秋三月行白氣貍病,其源從太陽系於太陰。太陰受淫邪之氣,則經絡壅滯,毛皮堅豎,發泄邪氣,則臟腑傷溫,隨狀受癘。

肺腑臟溫病,陰陽毒氣,其病相反。若腑虛則陰邪所傷,乍寒乍熱,損肺傷氣,暴嗽嘔逆,(不可作煮散。)宜,石膏杏仁湯,。

石膏(四兩),杏仁,前胡(各二兩),甘草(一兩),梔子仁,麻黃,紫菀,桂枝,大青,玄參,葛根(各一兩半)

㕮咀,水九升,煎四升,溫飲一盞,日三四服。

肺腑臟溫病,陰陽毒氣,其病相反。若臟實則為陽毒所損,體熱生斑,氣喘引飲,(不可作煮散。)宜,石膏蔥白湯,。

豉(半升),蔥白連須(二兩),石膏,生薑(各四兩),梔子仁,升麻,大青,芒硝(各一兩半),

㕮咀,水八升,煎三升半,去滓,下芒硝烊化勻,溫飲一盞,日三四服。

白話文:

白氣貍證

在秋季三個月期間,容易發生「白氣貍病」。此病的根源來自太陽經與太陰經的關聯。當太陰經受到邪氣侵襲,會導致經絡阻塞、皮膚毛髮緊繃豎起。若邪氣向外發散,則會損傷臟腑,引發溫熱病症,並根據不同症狀表現出相應的疫病反應。

肺腑臟溫病(陰陽毒氣)
此病症分為兩種相反類型:

  1. 肺腑虛弱(陰邪損傷)
  • 症狀:忽冷忽熱、肺部受損、氣虛、突然咳嗽、嘔吐逆氣。(不可使用煮散劑型。)
  • 建議方劑:石膏杏仁湯
  • 成分:石膏(四兩)、杏仁、前胡(各二兩)、甘草(一兩)、梔子仁、麻黃、紫菀、桂枝、大青、玄參、葛根(各一兩半)。
  • 製法:將藥材切碎,以九升水煎煮至四升,溫熱服用一杯,每日三至四次。
  1. 肺臟實熱(陽毒損傷)
  • 症狀:身體發熱、皮膚生斑疹、氣喘、口渴引飲。(不可使用煮散劑型。)
  • 建議方劑:石膏蔥白湯
  • 成分:豉(半升)、蔥白連鬚(二兩)、石膏、生薑(各四兩)、梔子仁、升麻、大青、芒硝(各一兩半)。
  • 製法:將藥材切碎,以八升水煎煮至三升半,過濾後加入芒硝溶解均勻,溫熱服用一杯,每日三至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