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總病論》~ 卷第四 (6)
卷第四 (6)
1. 溫病發斑治法(小兒證附)
治豆瘡毒氣不出,煩悶,熱毒氣攻腰,或腹脅痛不可忍,大便不通,,五香湯,主之。
麝香(半分),木香,丁香,沉香,乳香(各一分),芍藥,枳實,射干,連翹,黃芩,麻黃,升麻,甘草(各半兩),大黃(一兩),
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竹瀝半盞,煎八分,去滓,下朴硝一錢匕和服,以利為度。
天行熱氣生瘡疱,身痛壯熱,,水解散,。
麻黃(一兩),黃芩,桂枝,甘草(各半兩),
細末,暖水調下二錢匕,小兒一錢,覆令小汗。熱氣在表,已發汗未解,或吐下後,熱毒不散,煩躁謬語,此為表虛里實,熱氣躁於外,故身體發斑如錦紋;或不因汗下,始得病一二日便發,皆由溫疫熱毒氣使然也。甚則發豌豆瘡,其色白或赤,發於皮膚,頭作漿戴白膿者,其毒則輕;有紫黑色作根隱隱在肌肉裡,其毒則重,十死一生,甚者五內七竅皆有瘡形如豌豆,故以名焉。脈洪數者,是其候也。
天行熱毒未解,欲生豌豆,發熱疼痛,宜服解肌出汗,葛根石膏湯,。
葛根,麻黃(各一兩),石膏(二兩),黃芩,芍藥,桂枝,甘草(各半兩),
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八分,溫服,取小汗。(自汗者去麻黃。)
斑豆始有白疱,忽搐入腹,漸作紫黑色,無膿,日夜叫煩亂者,,鬱金散,。
鬱金一枚(甘草一分,水半碗,煮乾,去甘草,片切,焙乾為細末),真腦子(炒,半錢),
同研,每一錢匕,以生豬血五七滴,新汲水調下,不過二服。甚者毒氣從手足心出,如癰狀乃瘥,此是五死一生候也。
此患小便澀,有血者中壞也。瘡黑黶無膿,十死不治;斑豆煩喘,小便不利,,鱉甲湯,。
燈心(一把),鱉甲(二兩),
水一升半,煎六合,去滓,溫分作二服。
斑豆定煩喘,,淡竹瀝飲子,。
淡竹瀝
暖飲之,煩喘自汗,瘡不作黑厭,可治。
定煩喘,,麻黃甘草湯,。
麻黃,杏仁,桑白皮,甘草(各一分),
㕮咀,水一升,煎四合,放溫分減服。若脈數有熱,以竹瀝代水一半煎之,嗽或喉痛加射干一分。
斑豆瘡出不快,,紅花湯,。
紅花子(一合,槌碎),
水半升,煎百沸,去滓,分減服之。
斑豆服涼藥太過,咳嗽,手足冷,脈遲,,甘草乾薑湯,。
乾薑(半兩),甘草(一兩),
㕮咀,水一升半,煎六合,分作二服。
常行瘡豆,,紫草湯,最良。患其服之太少不能中病,但多槌切好紫草。(以湯沃之,用物合定,候溫去滓,分減服。每紫草半升,用湯一升為准也。)
斑豆已出,不可止爾,發表更增斑爛,以表虛故也。
豌豆瘡欲出,,甘草湯,。
甘草(四兩),
細銼,水二升,煎一升,去滓,分減溫服。覺腹中微利即止。
油飲子,飲清油一升即不生。
白話文:
治療痘瘡時,如果毒氣無法排出,導致煩躁、胸悶,熱毒侵犯腰部,或者腹部、脅肋疼痛難忍,大便不通暢,可以使用五香湯來治療。
五香湯的成分包含:麝香(少許)、木香、丁香、沉香、乳香(各少許),芍藥、枳實、射干、連翹、黃芩、麻黃、升麻、甘草(各少量),以及大黃(較多)。
將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和半杯竹瀝,煎煮至剩八分,去除藥渣,再加入少量朴硝混合服用,以排便順暢為度。
如果感染時疫,身上長出瘡疱,身體疼痛、發熱,可以使用水解散。
水解散的成分包含:麻黃(較多)、黃芩、桂枝、甘草(各少量)。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溫水調和服用少許,兒童則減半,服後蓋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如果熱邪在體表,已經發汗卻沒有痊癒,或是嘔吐、腹瀉後,熱毒仍未消散,導致煩躁不安、胡言亂語,這是因為體表虛弱而體內實熱,熱邪向外躁動,因此身上會出現如錦紋般的斑點;或者沒有發汗或腹瀉,剛發病一兩天就出現斑點,這都是因為溫疫的熱毒引起的。嚴重者會長出如豌豆大小的瘡,顏色可能是白色或紅色,長在皮膚表面,頭部有漿液或白色膿液,這表示毒性較輕;如果顏色呈紫黑色,根部隱隱長在肌肉裡,則毒性較重,病死率很高。更嚴重者,五臟六腑、七竅都會長出如豌豆大小的瘡,因此得名豌豆瘡。如果脈搏洪大且跳動快速,也是這種病症的徵兆。
如果時疫的熱毒還沒有解除,將要長出豌豆瘡,並伴隨發熱疼痛,應該服用解肌出汗的葛根石膏湯。
葛根石膏湯的成分包含:葛根、麻黃(各較多),石膏(多量),黃芩、芍藥、桂枝、甘草(各少量)。
將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半的水煎煮至剩八分,溫服,讓身體微微出汗。(如果容易出汗,則去掉麻黃。)
如果斑豆瘡剛開始長出白色水疱,突然收縮到腹部,逐漸變成紫黑色,沒有膿液,整日整夜啼哭煩躁,可以使用鬱金散。
鬱金散的成分包含:鬱金一枚(加入少量甘草和半碗水煮乾,去除甘草,切片焙乾磨成細末),以及炒過的真腦子(少量)。
將兩種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少量,用幾滴生豬血和新打的水調和服用,最多服用兩次。嚴重者,毒氣會從手腳心排出,呈現如癰瘡的樣子,病才會痊癒,這屬於病死率很高的情況。
這種病症如果小便不順暢,甚至出現血尿,就表示病情惡化。如果瘡變成黑褐色且沒有膿液,屬於無法治癒的重症;如果斑豆瘡導致呼吸困難,小便不暢,可以使用鱉甲湯。
鱉甲湯的成分包含:燈心草(一把)和鱉甲(多量)。
加入一杯半的水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溫熱分兩次服用。
如果斑豆瘡導致煩躁喘息,可以使用淡竹瀝飲子。
淡竹瀝可以直接溫熱服用,如果煩躁喘息且會自汗,但瘡沒有變成黑褐色,則可以使用。
如果煩躁喘息,也可以使用麻黃甘草湯。
麻黃甘草湯的成分包含:麻黃、杏仁、桑白皮、甘草(各少量)。
將藥材略微切碎,加入一杯水煎煮至剩四分,放溫後分次服用。如果脈搏快速且有發熱現象,則用竹瀝代替一半的水煎煮。如果咳嗽或喉嚨痛,可以加入少量射干。
如果斑豆瘡難以發出,可以使用紅花湯。
紅花湯的成分包含:紅花子(少量,搗碎)。
加入半杯水煎煮至沸騰,去除藥渣,分次少量服用。
如果斑豆瘡患者服用過多寒涼藥物,導致咳嗽、手腳冰冷、脈搏遲緩,可以使用甘草乾薑湯。
甘草乾薑湯的成分包含:乾薑(少量)和甘草(多量)。
將藥材略微切碎,加入一杯半的水煎煮至剩六分,分兩次服用。
治療常見的痘瘡,紫草湯是最好的。但要注意,患者服用紫草湯如果藥量太少,可能無法達到治療效果,所以要多搗碎切好的紫草。(用熱水沖泡紫草,用器具蓋住,等溫熱後去除藥渣,分次少量服用。每半升紫草,用一升熱水為標準。)
斑豆瘡一旦長出,不可停止治療,如果用發散的藥物,反而會讓斑爛更加嚴重,這是因為身體虛弱的緣故。
如果豌豆瘡將要長出,可以使用甘草湯。
甘草湯的成分包含:甘草(大量)。
將甘草切碎,加入兩升水煎煮至剩一升,去除藥渣,分次溫服。如果感覺腹部稍微有輕微腹瀉即可停止服用。
服用清油也能防止長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