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安石

傷寒總病論

《傷寒總病論》是宋代龐安石所著,專注於傷寒病的發病機制、症狀辨析以及治療原則,對中醫學的寒熱病症理論有系統化的貢獻。作者結合《素問》和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理論,深入剖析傷寒的病理特徵、治療方法及其辨證關鍵,形成一套系統化的傷寒病論述。

首先,作者強調傷寒病的病因多源於冬季寒毒內侵。冬季陽氣閉藏,人體容易受寒氣侵襲而導致傷寒病。這種病不僅影響冬季,還可能隨著季節變化引發溫病、熱病等。龐安石指出,傷寒病的核心在於寒毒與人體榮衛氣血相搏,導致發熱、惡寒、頭痛、肢體疼痛等典型症狀。根據病程發展,寒毒可能由陽經逐漸傳入陰經,最終影響五臟六腑。

作者將傷寒病分為六經病,即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和厥陰病,並根據不同經絡受病的特徵提供了對應的辨證施治原則。對於每一經的病症特徵及其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書中都有詳細的描述。例如,太陽病初起時表現為脈浮、發熱、惡寒,治療宜解表發汗,常用桂枝湯或麻黃湯。若太陽病不解,可能轉入陽明或少陽,症狀和治療方案亦隨之改變。

《傷寒總病論》的另一特色是強調不同地區、時節和體質對傷寒治療的影響。例如,北方寒冷地區的居民多適合使用發汗解表的療法,而南方氣候溫暖則需根據具體時令增減藥物組成。此外,書中特別關注人體的陰陽虛盛情況,認為陽盛者應以苦寒藥清熱,陰盛者則以辛溫藥扶陽。這種辨證觀念顯示出龐安石對人體病理的細緻理解。

在治療方面,作者不僅詳細記載了經典方劑的組成與適應症,還根據不同病機進行加減變通。例如,桂枝湯原為太陽中風之主方,但若小便不利則需加茯苓以利水,而若患者素體虛弱則需減輕發汗藥物劑量。此外,對於病程中的特定轉折點,例如六七日後病邪可能深入厥陰,作者亦給出了對應的救急方劑如四逆湯。

《傷寒總病論》還討論了錯誤治療可能帶來的後果。例如,誤汗、誤下或過度用藥可能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作者多次強調辨證的重要性,提倡醫者應「兩審」病情,既觀察表裡寒熱的變化,也需結合脈象和外在症狀的整體分析。

總結而言,《傷寒總病論》不僅是對傷寒病的深入研究,更是一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醫學經典。龐安石的觀點和方法,不僅延續了仲景的理論,也為後世中醫臨床治療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其全面的辨證施治理念,以及對病因、病機、治法的精確闡述,展示了中醫對人體病理認識的深度,對今天的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仍具有重要意義。


重雕宋刻傷寒總病論札記 (1)

卷第一 (1)

卷第一 (2)

卷第一 (3)

卷第一 (4)

卷第一 (5)

重雕宋刻傷寒總病論札記 (2)

卷第二 (1)

卷第二 (2)

卷第二 (3)

卷第二 (4)

卷第二 (5)

重雕宋刻傷寒總病論札記 (3)

卷第三 (1)

卷第三 (2)

卷第三 (3)

卷第三 (4)

卷第三 (5)

重雕宋刻傷寒總病論札記 (4)

卷第四 (1)

卷第四 (2)

卷第四 (3)

重雕宋刻傷寒總病論札記 (5)

卷第五 (1)

卷第五 (2)

卷第五 (3)

卷第五 (4)

卷第五 (5)

重雕宋刻傷寒總病論札記 (6)

卷第六 (1)

卷第六 (2)

卷第六 (3)

卷第六 (4)

重雕宋刻傷寒總病論札記 (7)

卷第一 (6)

修治藥法(方中有不修治者,今不載。) (1)

修治藥法(方中有不修治者,今不載。) (2)

龐先生傷寒論序

重雕宋刻傷寒總病論札記 (8)

重雕宋刻傷寒總病論札記 (9)

重雕宋刻傷寒總病論札記 (10)

重雕宋刻傷寒總病論札記 (11)

題宋刻龐安常傷寒總病論後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