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總病論》~ 卷第四 (4)
卷第四 (4)
1. 時行寒疫治法
而用聖散子者,一切不問陰陽二感,或男女相易,狀至危篤者,連飲數劑,則汗出氣通,飲食漸進,神宇完復,更不用諸藥連服取瘥,其餘輕者心額微汗,正爾無恙。藥性小熱,而陽毒發狂之類,入口即覺清涼,此殆不可以常理詰也。時疫流行,平旦輒煮一釜,不問老少良賤,各飲一大盞,則時氣不入其門。
平居無病,能空腹一服,則飲食快美,百疾不生,真濟世衛家之寶也。其方不知所從來,而故人巢君谷世寶之,以治此疾,百不失一二。余既得之,謫居黃州,連歲大疫,所全活至不可數。巢君初甚惜此方,指江水為盟,約不傳人,余竊隘之,乃以傳蘄水人龐君安常。龐以醫聞於世,又善著書,故以授之,且使巢君之名與此方同不朽也。
其用藥如下。
肉豆蔻(十個),木豬苓,石菖蒲,茯苓,高良薑,獨活,柴胡,吳茱萸,附子(炮),麻黃,厚朴(姜炙),藁本,芍藥,枳殼(麩炒),白朮,澤瀉,藿香,吳術(蜀人謂蒼朮之白者為白朮,蓋茅朮也,而謂今之白朮為吳術),防風,細辛,半夏(各半兩,薑汁製),甘草(一兩),
銼焙作煮散,每服七銖,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熱服。余滓兩服合為一服,重煎,皆空心服。
治時氣傷寒,頭痛身熱,腰背強引頸,及中風口噤;治瘧不絕,婦人產中風寒,經氣腹大,,華佗赤散方,。
丹砂(二分),蜀椒,蜀漆,乾薑,細辛,黃芩,防己,桂枝,茯苓,人參,沙參,桔梗,女萎,烏頭,常山(各三分),雄黃,吳茱萸(各五分),麻黃,代赭(各十分),
除細辛、丹砂、乾薑、雄黃、桂外,皆熬治作散,酒服方寸匕,日二;耐藥者二匕,覆令汗出。治瘧先發一時服藥二匕半,以意消息之。
烏頭赤散,,治天行疫氣病。
烏頭(六分),皂角,雄黃,細辛,桔梗,大黃(各一兩),
細末,清酒或井花水服一刀圭,日二,不知稍增,以知為度。除時氣不和,一日進一服。牛馬六畜中天行瘴疫,亦以方寸匕。人始得病,一日時服一刀圭,取兩豆許,內鼻孔中。
白話文:
[時行寒疫治法]
使用聖散子這個藥方,無論是陰證或陽證的感冒,或是男女之間互相傳染,病情到了非常危急的程度,只要連續服用幾劑,就會發汗、呼吸順暢,食慾也會慢慢恢復,精神狀況也會完全恢復正常,不需要再服用其他藥物來治癒。病情比較輕微的,只會額頭微微出汗,自然就會痊癒。這個藥的藥性稍微偏熱,但若是遇到陽毒發狂之類的症狀,服用後會立即感到清涼,這實在無法用一般的道理來解釋。在時疫流行的時候,每天早上煮一大鍋,不論是老人、小孩、富貴或貧賤,每人都喝一大碗,這樣時疫的病氣就不會進入家門。
平時沒有生病的人,如果能夠空腹服用一劑,就會感到食慾大增,而且百病不生,真的是救世保家的珍寶。這個藥方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但是我的故友巢君谷非常珍視它,用來治療這個疾病,幾乎沒有失誤。我得到這個藥方後,被貶謫到黃州,連年發生大瘟疫,用這個藥方救活的人多到數不清。巢君起初非常珍惜這個藥方,甚至指著江水發誓,約定不傳給其他人,我偷偷覺得這樣做太過吝嗇,於是把它傳給了蘄水的龐君安常。龐君因為醫術而聞名於世,又擅長寫書,所以我把藥方傳給他,並且希望巢君的名字和這個藥方能夠一同流傳不朽。
這個藥方所使用的藥材如下:
肉豆蔻(十個),木豬苓,石菖蒲,茯苓,高良薑,獨活,柴胡,吳茱萸,附子(炮製過),麻黃,厚朴(用薑汁炮製過),藁本,芍藥,枳殼(用麩炒過),白朮,澤瀉,藿香,吳術(四川人稱蒼朮的白色部分為白朮,其實是茅朮,而現在說的白朮,則是吳術),防風,細辛,半夏(各半兩,用薑汁炮製過),甘草(一兩)。
將這些藥材磨碎,炒過,再煮成散劑,每次服用七銖,用水一碗半,煎到剩下八分,去渣後趁熱服用。剩下的藥渣可以再煎兩次,三次的藥渣合在一起再煎一次,都是空腹服用。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時氣傷寒,症狀有頭痛、身體發熱、腰背僵硬、頸部難以轉動,以及中風導致口不能開。也可以治療瘧疾久治不癒,婦女產後中風、寒邪入侵,導致經氣不順、腹部腫大。
華佗赤散方
丹砂(二分),蜀椒,蜀漆,乾薑,細辛,黃芩,防己,桂枝,茯苓,人參,沙參,桔梗,女萎,烏頭,常山(各三分),雄黃,吳茱萸(各五分),麻黃,代赭(各十分)。
除了細辛、丹砂、乾薑、雄黃、桂枝之外,將其他藥材熬製成散劑,用酒送服一小匙,每天兩次。如果身體能夠承受藥力,可以服用兩小匙,服用後要蓋好被子,讓身體出汗。治療瘧疾,在發作前一個時辰服用兩匙半,可以根據身體狀況調整劑量。
烏頭赤散,可以用來治療天行疫病。
烏頭(六分),皂角,雄黃,細辛,桔梗,大黃(各一兩)。
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用清酒或井水送服一小撮,每天兩次,如果沒有感覺,可以稍微增加劑量,以感覺到藥效為止。如果只是時氣不順,可以一天服用一劑。牛馬等牲畜如果得了瘟疫,也可以用一小匙的量餵食。人剛開始生病,一天可以服用一小撮,大約像兩顆豆子那麼大的量,塞進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