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安石

《傷寒總病論》~ 卷第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10)

1. 發汗吐下後雜病證

時行一切,不知身上疼痛,不寒亦不熱,沉沉似有所思,順事多語,此臟正傳熱,,麻仁龍膽丸,,服此藥不死。

大麻仁,大黃(各一兩),柴胡,黃芩,白鮮皮,秦艽,赤芍藥,龍膽草(各二分),黃連(一分),梔子(二十四個),

細末,蜜丸如梧桐子大。食後煎淡竹葉湯,下三十丸,日與三服,以大利為度。

十日小瘥,一月平復。

地黃湯,療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與發汗之,內有瘀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熱瘀血,面黃大便黑者,此方主之,消化瘀血甚良。

生濕地黃(四兩),牡丹皮,芍藥,犀角屑(無以升麻代,各半兩),

㕮咀,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溫溫飲一盞。喜忘如狂者,加地黃、黃芩各三分,加水一升;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不用黃芩也。

鼻衄或吐血下血,,黃芩湯,。

黃芩(四兩),

㕮咀,水三升,煮一升半,溫飲一盞,兼治婦人漏下血不止。(黃柏更佳。)

吐血百治不瘥,此方療十瘥十,,大黃散,。

地黃汁(半升),生大黃末(一方寸匕),

煎地黃汁三沸,下大黃末,調勻,空腹服之,每溫飲一小盞,日三服,血即止。

熱病毒氣入眼,赤痛生翳,不見光明者,,大黃梔子湯,。

生大黃(一兩),升麻(半兩),瞿麥,甘草(各一分),梔子(七個),

㕮咀,水二升,煎至一升,去滓,溫作四服,以利為度。難利者,煎藥畢,下朴硝二分和服。先煮諸藥至一升半,乃下大黃,大黃先以水漬,和水下之,則折熱易利。

治毒病入眼,忽生赤翳,或白,或腫膚起,或赤痛,不得視光明,入心肝。或眼浮腫,如吹汁出,生膜覆珠子,或內障不見物。良由病後不慎,酒面炙煿五辛所致,宜服此頻利之,,秦皮大黃湯,。

秦皮,柴胡,常山,黃芩,升麻,芍藥,白蘞,枳實,甘草(各半兩),大黃(三分),

㕮咀,水三升,煮二升,下大黃,再煎一升半,去滓,食後溫飲一盞。熱盛者加焰硝半兩,湯成後下,化勻服。未瘥更作,可至五七劑。

又方,滴眼湯(斑豆瘡不宜用。)

秦皮,升麻,黃連(各半兩),

細銼,水二升,煎至一升,綿包箸頭搵湯,滴入眼中,頻頻用之。

下部䘌瘡,,雄黃散,。

雄黃,青葙子,苦參,黃連(各三分),桃仁(一分),

為散,以艾汁和丸,棗核大,綿包內下部,萹蓄汁更佳。冬月無艾,濃煎艾汁,和為丸,更以米飲調下二錢,溫飲之,日二服。

治䘌瘡,,青黛丸,。

青黛,丁香,黃連(等分),

細末,甘澱和丸,棗核大,口中有瘡,含之咽汁;若下部有瘡,綿裹內下部,日含化五六十丸瘥。

牽馬丸,治天行四五日,下部生瘡,醫所不能治,此方主之。

附子(一分),藜蘆,桂枝,巴豆(各半兩,去皮心,炒黑),

白話文:

發汗、催吐、瀉下後,出現的各種雜病症狀

當瘟疫流行時,如果出現全身不明原因的疼痛,不覺得冷也不覺得熱,只是昏沉沉的好像在思考事情,而且說話很多,這表示熱邪傳到了臟腑。可以用麻仁龍膽丸來治療,服用此藥不會有生命危險。

麻仁龍膽丸的配方: 大麻仁、大黃(各一兩),柴胡、黃芩、白鮮皮、秦艽、赤芍藥、龍膽草(各二分),黃連(一分),梔子(二十四個)。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後用淡竹葉湯送服三十丸,每天服用三次,以大便順暢為度。

服用十天左右症狀會稍微減輕,一個月左右就會痊癒。

地黃湯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傷寒和溫病,本來應該發汗卻沒有發汗,導致體內有瘀血;或是出現鼻出血、吐血卻沒完全止住,體內有熱、有瘀血,臉色發黃、大便呈黑色等症狀。此方主要用於化解瘀血,效果非常好。

地黃湯的配方: 生濕地黃(四兩),牡丹皮、芍藥、犀角屑(如果沒有,可以用升麻代替,各半兩)。

將藥材切碎,用水兩升煮取一升,去藥渣,溫熱服用一小盞。如果出現健忘、精神恍惚的症狀,可以額外加入地黃和黃芩各三分,並多加一升水來煮;如果脈搏粗大而且來得慢,腹部不脹卻自己覺得脹滿,這是因為沒有熱,就不用加黃芩。

鼻出血或吐血、下血,用黃芩湯。

黃芩湯的配方: 黃芩(四兩)。

將藥材切碎,用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溫熱服用一小盞。這個藥方也能治療婦女的持續出血(用黃柏效果更好)。

吐血久治不癒,這個方子效果很好,基本上十次治療可以好十次,用大黃散。

大黃散的配方: 地黃汁(半升),生大黃末(一方寸匕)。

將地黃汁煮沸三次,加入大黃末攪拌均勻,空腹服用,每次溫熱服用一小盞,每天三次,血很快就會止住。

熱毒入侵眼睛,導致眼睛紅腫疼痛、產生翳膜,看不見光明,用大黃梔子湯。

大黃梔子湯的配方: 生大黃(一兩),升麻(半兩),瞿麥、甘草(各一分),梔子(七個)。

將藥材切碎,用水兩升煮至一升,去藥渣,溫熱分四次服用,以大便順暢為度。如果大便不容易順暢,可以在煎好藥後加入朴硝二分一起服用。煎藥時,先將其他藥材煮至一升半,再加入用水浸泡過的大黃,這樣可以更容易地退熱並使大便順暢。

治療毒邪入侵眼睛,突然出現紅色翳膜,或者白色翳膜,或者眼皮腫脹隆起,或者紅腫疼痛,無法直視光明,甚至影響到心肝。也可能出現眼皮浮腫,像要流出汁液一樣,生出膜覆蓋在眼球上,或者出現內障看不見東西。這些大多是因為生病後不注意保養,飲酒、吃烤肉和辛辣食物所導致的。應該服用秦皮大黃湯,並經常保持大便通暢。

秦皮大黃湯的配方: 秦皮、柴胡、常山、黃芩、升麻、芍藥、白蘞、枳實、甘草(各半兩),大黃(三分)。

將藥材切碎,用水三升煮至二升,加入大黃,再煎至一升半,去藥渣,飯後溫熱服用一盞。如果熱邪很盛,可以加入焰硝半兩,在湯藥煮好後加入並攪拌均勻後服用。如果沒有痊癒,可以繼續服用,最多可以服用五到七劑。

另一個方子,滴眼湯(長斑豆瘡的人不宜使用)。

滴眼湯的配方: 秦皮、升麻、黃連(各半兩)。

將藥材切細,用水二升煮至一升,用棉布包裹筷子頭沾取藥湯,滴入眼中,頻繁使用。

治療下部(肛門附近)的瘡,用雄黃散。

雄黃散的配方: 雄黃、青葙子、苦參、黃連(各三分),桃仁(一分)。

將藥材磨成粉,用艾葉汁調和做成棗核大小的藥丸,用棉布包裹放入肛門內,用萹蓄汁效果更好。冬天沒有艾葉,可以用濃煎的艾葉汁調和做成藥丸,再用米湯送服兩錢,溫熱服用,每天兩次。

治療肛門附近的瘡,用青黛丸。

青黛丸的配方: 青黛、丁香、黃連(等分)。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甘澱粉調和做成棗核大小的藥丸,如果口中有瘡,可以含在口中吞咽藥汁;如果肛門附近有瘡,可以用棉布包裹放入肛門內,每天含化五六十丸就會痊癒。

牽馬丸, 治療瘟疫流行四五天後,在下部(肛門附近)生瘡,醫生都沒辦法治癒的症狀,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

牽馬丸的配方: 附子(一分),藜蘆、桂枝、巴豆(各半兩,去皮心,炒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