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總病論》~ 卷第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3)

1. 陽毒證

初得病一二日,便成陽毒;或服藥吐下後,變成陽毒。其病腰背痛,煩悶不安,狂言欲走,或見鬼,或下利,其脈浮大而數,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吐下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湯,主之。(不可作煮散。)

升麻,當歸,甘草(各二分),雄黃(研,一分),桂枝(一分),鱉甲(半兩),蜀椒(半分),

㕮咀,水二升,煎一升,去滓,溫服一盞,食頃再服。溫覆手足出汗,汗出則解,未解重作之,得吐尤佳。

陽毒宜葛根龍膽湯。(方在可發汗證中。)

白話文:

陽毒證

剛生病一兩天,就會形成陽毒;或者服藥後嘔吐、腹瀉,轉變成陽毒。症狀包括腰背疼痛、心煩不安、胡言亂語、躁動想走動,或出現幻覺、腹瀉,脈象浮大而快,臉部發紅並有斑紋如錦緞,喉嚨痛,嘔吐或排泄膿血。五天內可治療,超過七天則難治,可用升麻湯為主方。(不可製成煮散。)

升麻湯方
升麻、當歸、甘草(各二分),雄黃(研磨,一分),桂枝(一分),鱉甲(半兩),蜀椒(半分)。

將藥材切碎,加水二升煎煮至一升,過濾藥渣,溫熱服用一杯,隔一段時間再服一次。蓋好被子讓手腳出汗,出汗後症狀會緩解,若未緩解則重複服用,若能嘔吐效果更佳。

陽毒也可用葛根龍膽湯治療。(此方列於可發汗證的篇章中。)

2. 陰毒證

初得病一二日,便成陰毒;或服藥六七日以上至十日,變成陰毒。其病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咽喉不利,毒氣攻心,心堅強,氣不得息,嘔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脈沉細而緊。仲景云:陰毒之候,身痛如被杖,喉咽痛。五六日可治,七日不可治,,甘草湯,主之。(不可作煮散。)

甘草,鱉甲,升麻,當歸,桂枝(各二分),蜀椒(一分),雄黃(一分),

㕮咀,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溫溫每飲一盞,食頃再服,溫覆。中毒當汗吐之,汗吐則愈,不吐再服之。

治陰毒,反陰丹,。

硫黃(五兩,研末),太陰玄精石(味鹹者,研末),硝石(研末,各二兩),

用鐵銚子先鋪玄精石一半,次鋪硝石一半,中間下硫黃,又以硝石蓋硫黃,都以玄精石蓋之,用盞子合定,令三斤炭火燒令得所,勿以煙出多,急取出,以瓦盆合定地下,四面灰擁,勿令煙出。直候冷,取細研,蒸餅心,丸豌豆大,艾湯下十五丸,病重加至二三十丸,此法甚驗。

喘促吐逆者,入口便安;服此藥三五服,覺不退,便於臍下一寸半灸之,須是大炷百壯,未愈可至二百壯;若手足極冷,小便澀,小腹硬,㽲痛囊縮,即須更於臍下四寸,如前灸之,乃與當歸四逆並反陰丹頻頻與服,內外通逐方可解,若稍緩即死矣。當歸四逆乃加吳茱萸生薑者是,慎勿與尋常利小便藥。

此是陰毒,氣結在小腹所致也。有見小便不通,便用炒鹽及裹熱藥熨臍下,欲望小便通利,其冷氣在小腹之間,被熱物所熨,無處通出,即奔上衝心,其死速矣。

又治,陰毒硫黃丸,。

硫黃(二兩),水銀(一兩),

同研入銚,灑少醋,慢火炒,欲似煙出,再出火,灑醋,如此三四遍,地上放冷研之,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三十丸,艾湯吞下,日三服,食前。

陰毒,脈沉微欲絕,四肢逆冷,大躁而渴不止,,附子飲子,。

附子(一枚,半兩以上者,炮,去皮尖,四破。)

以水九升,煎至三升,去附子,入瓶,油單緊封沉井底,候極冷,取飲之。仍下硫黃丸甚妙。

陰毒之為病,因汗下藥性冷所變,多在四五日也;或素來陽氣虛冷,始得病便成陰毒;或始因傷風傷冷物,便成陰毒。其病六日內可治,過六日不可治。

白話文:

陰毒證

剛得病一兩天,就可能形成陰毒;或者服藥六七天以上到十天,轉變成陰毒。症狀包括身體沈重、背部僵硬、腹中劇烈絞痛、咽喉不適、毒氣攻心、心臟緊繃、呼吸困難、嘔吐反胃、嘴唇發青、面色發黑、四肢冰冷,脈象沈細而緊。張仲景說:陰毒的症狀,身體疼痛像被棍棒打過,喉嚨疼痛。五、六天內還能治療,七天後就無法治癒,可用甘草湯治療。(不可用煮散法。)

甘草湯方
甘草、鱉甲、升麻、當歸、桂枝(各二分),蜀椒(一分),雄黃(一分)。

將藥材切碎,加水三升,煎煮至一升,去渣。溫熱後每次喝一杯,隔一段時間再服,並蓋被保暖。中毒時應讓病人發汗或嘔吐,汗出或吐後即會痊癒,若不吐則再服藥。

治療陰毒的反陰丹
硫黃(五兩,研末)、太陰玄精石(味鹹者,研末)、硝石(研末,各二兩)。

用鐵鍋先鋪一半玄精石,再鋪一半硝石,中間放硫黃,然後用硝石蓋住硫黃,最後用玄精石覆蓋。蓋上蓋子,用三斤炭火燒至適當程度,避免過多煙冒出,迅速取出,用瓦盆蓋住並埋入地下,四周用灰覆蓋防止煙散。待冷卻後取出研磨,用蒸餅心搓成豌豆大小的藥丸,以艾湯送服十五丸,病情嚴重者可加至二三十丸,此方法效果顯著。

若病人喘促嘔吐,服藥後立刻緩解;若服藥三五次後未見好轉,應在臍下一寸半處施灸,需用大艾炷灸百壯,未癒可灸至二百壯;若四肢極冷、小便不暢、小腹硬痛、陰囊收縮,則需在臍下四寸處再灸,並配合當歸四逆湯和反陰丹頻繁服用,內外兼治才能緩解,稍有延誤即會致命。當歸四逆湯需加入吳茱萸和生薑,切勿使用一般的利小便藥物。

這是陰毒之氣積聚在小腹所致。若見小便不通,有人會用炒鹽或熱藥熨燙臍下,希望通利小便,但冷氣積聚在小腹,被熱物熨燙後無處散發,反而上衝心臟,導致迅速死亡。

陰毒硫黃丸
硫黃(二兩)、水銀(一兩)。

一同研磨後放入鍋中,灑少量醋,慢火炒至微冒煙,離火後再灑醋,重複三四次,冷卻後研磨,用蒸餅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二十至三十丸,以艾湯送服,每日三次,飯前服用。

附子飲子(適用於陰毒脈沈微欲絕、四肢冰冷、極度煩躁且口渴不止)
附子(一枚,半兩以上,炮製後去皮尖,切四塊)。

加水九升,煎至三升,去掉附子,將藥液倒入瓶中,用油紙密封後沈入井底,待極冷時取出飲用。配合硫黃丸效果更佳。

陰毒的形成,可能是因發汗或瀉下藥物過於寒涼所致,多在四五天內出現;或原本陽氣虛弱寒冷,剛得病即形成陰毒;或因受風寒或食用冷物而引發。此病六天內尚可治療,超過六天則無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