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總病論》~ 卷第三 (1)
卷第三 (1)
1. 結胸證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內作結胸。其病心下堅滿,按之如石,硬而痛,項強如柔痓狀,其脈寸口浮,關上尺中皆沉,或沉緊,名曰結胸也。下之則和,宜,大陷胸湯,。(今作煮散煎之。)
大黃(一兩半),芒硝(一兩八錢半),甘遂(末,一字),
異末,先以水一升半,煎大黃半升,絞去大黃滓,下硝末,更煮一二沸,內甘遂末,和勻,溫分二服。一服快利,止後服。如作煮散,即先以水一盞,煎大黃末四錢匕,至八分,下硝末二錢匕,候化勻,下甘遂末半錢匕,沸勻,溫服之。移時未利,再煎一服,快利為度。
臟結如結胸狀,飲食如故,時時下利,寸口脈浮,關上脈小細沉緊,名曰臟結,舌上白苔生者,難治。臟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苔滑,不可攻也。
結胸證,其脈尺寸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則死。(復宜發汗也。)
結胸證悉具,煩躁甚者死。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宿熱動膈,短氣煩躁,心下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固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也。
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宜大陷胸湯。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燥而渴,日晡則少有潮熱,從心下至小腹滿而痛不可近者,宜大陷胸湯。
虛弱家不耐大陷胸湯,即以大陷胸丸下之。
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痓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
大黃(四兩),葶藶子(一兩半),朴硝(一兩八錢),杏仁(二合),
杵二味,內杏仁、朴硝,合研如脂,丸如彈子大,抄甘遂末一錢,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一宿乃下,不下更服。
小結胸,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宜,小陷胸湯,。
半夏(六錢半),黃連(一分),栝蔞(一枚,用四錢),
㕮咀,水三升,煮栝蔞至二升,下諸藥,煮取一升,去滓。溫溫服一盞,食頃再服,一日盡劑,微解下黃涎即愈。
太陽病下之,脈促者不結胸,此為欲解也;脈浮者必結胸;脈緊者必咽痛;脈弦者必兩脅拘急;脈細數者頭痛未止;脈沉緊者必欲嘔;脈沉滑者協熱而利;脈浮滑者必下血。
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白散方,。(小陷胸者非也。)
桔梗(三分),巴豆(一分),貝母(三分),
細末,內巴豆研勻,白飲調下一錢,羸人減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未利啜熱粥投之;利過不止,飲冷粥止之。
龐曰:近世治結胸,多行針頭丸,用硫黃,陽起石者,若病熱毒甚者,必死,唯治冷結寒實耳。
白話文:
結胸證
陽氣外發卻反而向下攻治,熱邪內侵導致結胸。症狀表現為心下部堅硬滿悶,按壓如石,堅硬且疼痛,項部強直如同柔痙的樣子,脈象寸口浮,關上、尺中皆沉,或沉而有力,這就是結胸。瀉下則病情好轉,宜用大陷胸湯。(現在做法是將藥煎煮成湯劑服用。)
大黃(一兩半),芒硝(一兩八錢半),甘遂(研成末,一字分量),
先用水一升半,煎煮大黃至半升,濾去大黃渣,加入芒硝末,再煮一、二沸,加入甘遂末,混合均勻,溫服,分二次服用。一次服完後迅速瀉下,停止服用後續。如果做成煮散,先用一盞水,煎煮大黃末四錢,煎至八分,加入芒硝末二錢,待其溶化均勻,加入甘遂末半錢,煮沸均勻,溫服。過一段時間仍未瀉下,再煎一服,瀉下暢快為度。
臟器阻塞如結胸狀,飲食如常,時而瀉下,寸口脈浮,關上脈細小沉而有力,稱為臟結,舌苔發白者,難治。臟結無陽證,沒有寒熱往來,病人反而安靜,舌苔光滑,不可攻治。
結胸證,脈象寸口、關上、尺中皆浮大者,不可瀉下,瀉下則死。(應當發汗治療。)
結胸證症狀俱全,煩躁嚴重者會死亡。
太陽病,脈象浮而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輕微盜汗,卻又惡寒,表證未解。醫生反而瀉下,脈象由數變遲,膈下拒按疼痛,胃中空虛,宿熱刺激膈肌,氣短煩躁,心下懊惱,陽氣內陷,心下堅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治。如果不形成結胸,只是頭部出汗,其他部位不出汗,汗液沿頸部迴流,小便不利,身體一定會發黃。
結胸無明顯發熱者,這是水液停積在胸脅,只是頭部輕微出汗者,宜用大陷胸湯。
太陽病,大量發汗後又瀉下,不大便五六天,舌燥口渴,午後略有潮熱,從心下至小腹脹滿疼痛,按之不可觸碰者,宜用大陷胸湯。
體質虛弱者不能承受大陷胸湯,就用大陷胸丸瀉下。
結胸者,項部也強直,如同柔痙的樣子,瀉下則病情好轉,宜用大陷胸丸。
大黃(四兩),葶藶子(一兩半),芒硝(一兩八錢),杏仁(二合),
將前三味藥杵碎,加入杏仁、芒硝,研磨成膏狀,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劑,加入研磨好的甘遂末一錢,白蜜二合,水二升,煎煮至一升,溫服。一宿後瀉下,如果不瀉下再服用。
小結胸,位於心下,按壓則痛,脈象浮滑者,宜用小陷胸湯。
半夏(六錢半),黃連(一分),栝樓(一枚,用四錢),
將藥材切碎,用三升水,煎煮栝樓至二升,加入其他藥物,煎煮至一升,濾去藥渣。溫溫服下一盞,過一會兒再服,一天服完藥劑,稍微瀉下黃色涎液即可痊癒。
太陽病瀉下,脈象促者不屬結胸,這是將要痊癒的表現;脈象浮者必為結胸;脈象緊者必咽喉疼痛;脈象弦者必兩脅拘急;脈象細數者頭痛未止;脈象沉緊者必欲嘔吐;脈象沉滑者脅下發熱而瀉下;脈象浮滑者必出血。
寒邪實證結胸,無熱證者,使用三物白散。(小陷胸湯並不適用。)
桔梗(三分),巴豆(一分),貝母(三分),
研成細末,加入研磨均勻的巴豆,用白開水調服一錢,體弱者減量。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瀉下。瀉下過多不止,喝冷粥止瀉。
龐氏曰:近世治療結胸,多使用針頭丸,用硫黃、陽起石,如果病情熱毒嚴重者,必死,只治療寒邪積聚的寒實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