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總病論》~ 卷第三 (1)
卷第三 (1)
1. 結胸證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內作結胸。其病心下堅滿,按之如石,硬而痛,項強如柔痓狀,其脈寸口浮,關上尺中皆沉,或沉緊,名曰結胸也。下之則和,宜,大陷胸湯,。(今作煮散煎之。)
大黃(一兩半),芒硝(一兩八錢半),甘遂(末,一字),
異末,先以水一升半,煎大黃半升,絞去大黃滓,下硝末,更煮一二沸,內甘遂末,和勻,溫分二服。一服快利,止後服。如作煮散,即先以水一盞,煎大黃末四錢匕,至八分,下硝末二錢匕,候化勻,下甘遂末半錢匕,沸勻,溫服之。移時未利,再煎一服,快利為度。
臟結如結胸狀,飲食如故,時時下利,寸口脈浮,關上脈小細沉緊,名曰臟結,舌上白苔生者,難治。臟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苔滑,不可攻也。
結胸證,其脈尺寸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則死。(復宜發汗也。)
結胸證悉具,煩躁甚者死。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宿熱動膈,短氣煩躁,心下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固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也。
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宜大陷胸湯。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燥而渴,日晡則少有潮熱,從心下至小腹滿而痛不可近者,宜大陷胸湯。
虛弱家不耐大陷胸湯,即以大陷胸丸下之。
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痓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
大黃(四兩),葶藶子(一兩半),朴硝(一兩八錢),杏仁(二合),
杵二味,內杏仁、朴硝,合研如脂,丸如彈子大,抄甘遂末一錢,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一宿乃下,不下更服。
小結胸,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宜,小陷胸湯,。
半夏(六錢半),黃連(一分),栝蔞(一枚,用四錢),
㕮咀,水三升,煮栝蔞至二升,下諸藥,煮取一升,去滓。溫溫服一盞,食頃再服,一日盡劑,微解下黃涎即愈。
太陽病下之,脈促者不結胸,此為欲解也;脈浮者必結胸;脈緊者必咽痛;脈弦者必兩脅拘急;脈細數者頭痛未止;脈沉緊者必欲嘔;脈沉滑者協熱而利;脈浮滑者必下血。
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白散方,。(小陷胸者非也。)
桔梗(三分),巴豆(一分),貝母(三分),
細末,內巴豆研勻,白飲調下一錢,羸人減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未利啜熱粥投之;利過不止,飲冷粥止之。
龐曰:近世治結胸,多行針頭丸,用硫黃,陽起石者,若病熱毒甚者,必死,唯治冷結寒實耳。
白話文:
結胸證
疾病原本在體表(陽分),卻誤用瀉下法,導致熱邪內陷形成結胸。症狀為心窩處堅硬脹滿,按壓如石頭般硬且疼痛,頸部僵硬類似柔痙的狀態。脈象顯示寸口浮,關脈與尺脈皆沈,或沈緊,稱為「結胸」。治療應瀉下以調和,適合用「大陷胸湯」。(現改為煮散煎服。)
大陷胸湯方
大黃(一兩半),芒硝(一兩八錢半),甘遂(研末,一字)。
將藥材分別研磨,先以水一升半煎大黃至半升,過濾藥渣後加入芒硝末,再煮沸一兩次,最後放入甘遂末拌勻,溫熱分兩次服用。若服一次後通利,即停藥。若用煮散法:取水一盞,煎大黃末四錢匕至八分滿,加芒硝末二錢匕溶解後,下甘遂末半錢匕,煮沸拌勻溫服。若未通利,可再服一劑,以通利為準。
臟結
症狀類似結胸,但飲食正常,時常腹瀉,寸口脈浮,關脈細小沈緊,稱為「臟結」。若舌生白苔則難治。臟結無陽熱症狀,無寒熱往來,患者安靜,舌苔滑潤者,不可用攻下法。
注意事項
- 結胸證若脈象浮大,不可瀉下,否則致命。(應改為發汗。)
- 結胸症狀齊全且極度煩躁者,預後不良。
太陽病誤下成結胸
太陽病脈浮動數(浮主風邪,數主熱,動主痛),頭痛發熱、微盜汗卻惡寒,表證未解時誤用瀉下,脈轉遲,胸膈疼痛拒按,胃虛熱擾,短氣煩躁,心窩硬滿即為結胸,用大陷胸湯。若未成結胸但頭汗、小便不利,可能發黃疸。
水結胸脅
結胸無明顯高熱,僅頭微汗,屬水結胸脅,仍宜大陷胸湯。
重發汗後結胸
太陽病反覆發汗又瀉下,便秘五六日,口乾渴,午後潮熱,心窩至小腹劇痛拒按者,用大陷胸湯。體虛者改用「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方
大黃(四兩),葶藶子(一兩半),朴硝(一兩八錢),杏仁(二合)。
先搗大黃、葶藶子,加入杏仁、朴硝研如膏,製成彈丸大小。取甘遂末一錢、白蜜二合、水二升煮至一升,溫服一丸。若未瀉下,隔夜再服。
小結胸
症狀限於心窩,按壓疼痛,脈浮滑者,用「小陷胸湯」。
小陷胸湯方
半夏(六錢半),黃連(一分),栝蔞(一枚,約四錢)。
切碎後以水三升先煮栝蔞至二升,加入他藥煎至一升,去渣溫服。一日內服完,排出黃涎即癒。
太陽病下後脈象辨證
- 脈促:未成結胸,病將解。
- 脈浮:必成結胸。
- 脈緊:咽喉痛。
- 脈弦:兩脅緊繃。
- 脈細數:頭痛持續。
- 脈沈緊:欲嘔。
- 脈沈滑:熱性腹瀉。
- 脈浮滑:便血。
寒實結胸
無熱象者,用「三物白散」。
三物白散方
桔梗(三分),巴豆(一分),貝母(三分)。
研細混合,米湯送服一錢,體弱者減量。病位在膈上會嘔吐,在膈下則腹瀉。未瀉可喝熱粥助藥效;腹瀉過度則飲冷粥止瀉。
附註
近代治結胸常用含硫黃、陽起石的「針頭丸」,但熱毒盛者禁用,僅適用於寒實結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