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總病論》~ 卷第五 (5)
卷第五 (5)
1. 小兒傷寒證
小兒傷寒發熱,自汗多啼,,葛根芍藥湯,。
葛根(三分),芍藥,甘草,黃芩,桂枝(各半兩),
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溫溫作二服,相次與之。熱盛者,去桂,加升麻半兩。無汗者,加麻黃一兩。喘者,加杏子半兩。
龐曰:小兒傷寒,始因壯熱不除,被湯丸下後,其項強眼翻,弄舌搐搦,如發癇狀,久則哽氣,啼聲不出。醫以為驚風,屢服硃砂、水銀、牛黃、錄粉、巴豆、竹瀝之類,藥皆無驗。此由誤下後,毒氣結在心胸,內熱生涎,涎裹諸藥,不能宣行所致也,,蕩涎散,。
粉霜(一錢),膩粉(二匣),芫花(一分),
細末,暖漿水調下,一歲半錢,病勢大者再服。白色著底者,粉霜也,宜盡嚾之。良久得睡,取下黑黃涎裹包丹砂之類,皆成顆塊,啼聲便出,立安。
龐曰:小兒結胸,亦如前狀,但啼聲出,醫亦多作驚風治之。其脈浮滑,試以指按心下,則痛而啼,宜半夏黃連栝蔞湯斟酌服,當下黃涎便瘥。(方在結胸門中。)
小兒傷寒,蒸起風熱,發癇,手足搐掣不省,,蛇皮湯,。
麻黃,大黃,牡蠣,黃芩(各四錢),寒水石,白石脂,赤石脂,石膏,紫石英,滑石(各八錢),人參,桂枝,龍齒(各二錢),甘草(三錢),蛇蛻皮(一錢),
粗末,每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溫分二服,熱多者進三服,以水並竹瀝中半煎,尤佳。
小兒傷寒後,胃中有熱,煩悶不食,至日晚潮熱頰赤,躁亂嘔吐,,蘆根湯,。
生蘆根,生茅根,赤茯苓,子芩,麥門冬,甘草,生薑(各一分),小麥,糯米(各二百粒),
細銼,水一升二合,煎六合,去滓,分三服,立效。
小兒傷寒,咳嗽,胸膈痰壅,喉中呀呷聲,,射干湯,。
射干,麻黃,紫菀,桂心,半夏(各半兩),甘草(一分),
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汁少許,煎六分,去滓,入蜜半匕烊化勻,溫作二服。
又方,,甜葶藶湯,。
甜葶藶(炒),杏仁(炒),麻黃(各等分),
粗末,每二錢水一盞,煎五分,溫溫分減服。
小兒傷寒後,盜汗,體熱咽乾,,犀角黃耆湯,。
犀角屑,茯神,麥門冬,黃耆,人參(各半兩),甘草(一分),
粗末,每三錢水一盞,煎五分,溫溫服。
小兒傷寒里不解,發驚妄語,狂躁潮熱,,鉤藤大黃湯,。
鉤藤皮,當歸,甘草(炙),芍藥(各半兩),大黃(三分),
粗末,每三錢水一盞,煎六分,溫溫服,以利為度。難利者,間茵陳丸服。(方在傷寒門中。)此方不唯治傷寒,常時小兒傷食,作驚發癇,不乳,溫壯⿰口孜啀,皆可斟酌與服,以利為度。
白話文:
小兒傷寒證
小兒傷寒發燒,自汗且哭鬧,服用葛根芍藥湯。
葛根三分,芍藥、甘草、黃芩、桂枝各半兩,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成六分,去渣,溫溫地分兩次服用。若發燒嚴重,去掉桂枝,加升麻半兩;若無汗,加麻黃一兩;若喘息,加杏仁半兩。
龐氏曰:小兒傷寒,起初因高燒不退,服用湯藥丸劑後,頸項僵硬、眼球上翻、吐舌抽搐,狀似發癇,時間久了便會哽氣,哭不出聲。醫生誤以為是驚風,多次服用硃砂、水銀、牛黃、爐甘石、巴豆、竹瀝等藥物,均無效。這是因為誤服瀉藥後,毒氣積聚在心胸,內熱產生唾液,唾液包裹藥物,使其無法發揮作用。此時應服用蕩涎散。
粉霜一錢,膩粉兩匣,芫花一分,研成細末,用溫熱的米漿水調服,一歲兒童服用半錢,病情嚴重者可服用第二次。白色沉澱物為粉霜,應儘量服用。服用後不久便能睡著,排出黑色或黃色的黏稠唾液,其中包裹著硃砂等藥物,結成顆粒狀,哭聲便會恢復,病情也隨之好轉。
龐氏曰:小兒結胸,症狀與上述相似,但能哭出聲,醫生也常誤診為驚風。其脈象浮滑,用手指按壓心下部位,則會疼痛並哭鬧,宜酌量服用半夏黃連栝蔞湯,服用後能排出黃色唾液,病情即可痊癒。(方劑在結胸門中。)
小兒傷寒,蒸發出風熱,發癇,手足抽搐,神志不清,服用蛇皮湯。
麻黃、大黃、牡蠣、黃芩各四錢,寒水石、白石脂、赤石脂、石膏、紫石英、滑石各八錢,人參、桂枝、龍齒各二錢,甘草三錢,蛇蛻皮一錢,研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煎成七分,溫溫地分兩次服用,發燒嚴重者可服用三次。用煎藥的水和竹瀝各半煎煮,效果更佳。
小兒傷寒之後,胃中有熱,煩躁不安,不願進食,傍晚時分潮熱、面頰發紅,躁動不安、嘔吐,服用蘆根湯。
鮮蘆根、鮮茅根、赤茯苓、子芩、麥門冬、甘草、鮮薑各一分,小麥、糯米各二百粒,切碎。用一升二合水煎成六合,去渣,分三次服用,療效迅速。
小兒傷寒,咳嗽,胸膈痰盛,喉中有痰鳴聲,服用射干湯。
射干、麻黃、紫菀、桂心、半夏各半兩,甘草一分,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加少許生薑汁,煎成六分,去渣,加入半匙蜜糖溶化均勻,溫溫地分兩次服用。
另一方劑:甜葶藶湯。
炒甜葶藶、炒杏仁、麻黃各等份,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煎成五分,溫溫地分次服用。
小兒傷寒後,盜汗,體熱口乾,服用犀角黃耆湯。
犀角屑、茯神、麥門冬、黃耆、人參各半兩,甘草一分,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成五分,溫溫地服用。
小兒傷寒裡熱未解,發驚語無倫次,狂躁潮熱,服用鉤藤大黃湯。
鉤藤皮、當歸、炙甘草、芍藥各半兩,大黃三分,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成六分,溫溫地服用,以通便為度。若難以通便,可間隔服用茵陳丸。(方劑在傷寒門中。)此方不僅治療傷寒,對於小兒平時傷食、驚癇、不乳、身體虛弱等症狀,也可酌情服用,以通便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