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總病論》~ 卷第五 (5)
卷第五 (5)
1. 小兒傷寒證
小兒傷寒發熱,自汗多啼,,葛根芍藥湯,。
白話文:
小兒感冒發燒,出汗多並且哭鬧不停,可以使用葛根芍藥湯。
葛根(三分),芍藥,甘草,黃芩,桂枝(各半兩),
白話文:
葛根(15克),芍藥,甘草,黃芩,桂枝(各7.5克)
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溫溫作二服,相次與之。熱盛者,去桂,加升麻半兩。無汗者,加麻黃一兩。喘者,加杏子半兩。
白話文: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碗煎煮,煮到六分之一的量,濾去藥渣,溫熱後分兩次服用,相隔時間不要太長。
如果熱盛的症狀較重,就除去桂枝,加入半兩升麻。
如果沒有出汗,就加入一兩麻黃。
如果有喘咳,就加入半兩杏子。
龐曰:小兒傷寒,始因壯熱不除,被湯丸下後,其項強眼翻,弄舌搐搦,如發癇狀,久則哽氣,啼聲不出。醫以為驚風,屢服硃砂、水銀、牛黃、錄粉、巴豆、竹瀝之類,藥皆無驗。此由誤下後,毒氣結在心胸,內熱生涎,涎裹諸藥,不能宣行所致也,,蕩涎散,。
粉霜(一錢),膩粉(二匣),芫花(一分),
白話文:
龐安時說:小兒患上傷寒,一開始可能是因為高燒不退。後來用熱藥丸劑瀉下之後,出現了脖子後仰、眼睛上翻、吐舌抽搐,好像發羊癇的樣子。時間久了就會痰液阻塞,哭不出聲。醫生以為是驚風,多次服用硃砂、水銀、牛黃、錄粉、巴豆、竹瀝這類藥物,但都無效。這是因為誤用瀉下之藥,導致毒氣停滯在胸腔,內熱生津,津液包裏了藥物,無法發揮藥效。應該服用蕩涎散。
細末,暖漿水調下,一歲半錢,病勢大者再服。白色著底者,粉霜也,宜盡嚾之。良久得睡,取下黑黃涎裹包丹砂之類,皆成顆塊,啼聲便出,立安。
白話文:
將細粉磨成粉末,用溫熱的漿水調和,一歲的小孩服用半錢,病情嚴重者可以再服用。白色的藥物適合磨成粉末,應該盡量研磨。不久之後孩子就會入睡,取出孩子黑黃的口水中包裹著丹砂等藥物,這些藥物會凝結成顆粒,啼哭的聲音就會消失,病情立刻好轉。
龐曰:小兒結胸,亦如前狀,但啼聲出,醫亦多作驚風治之。其脈浮滑,試以指按心下,則痛而啼,宜半夏黃連栝蔞湯斟酌服,當下黃涎便瘥。(方在結胸門中。)
小兒傷寒,蒸起風熱,發癇,手足搐掣不省,,蛇皮湯,。
白話文:
龐安時說:小兒患結胸的症狀,和驚風相似,但小兒哭時會發出聲音,許多醫生也把它當驚風來治療。結胸的脈象是浮滑的,用手指按壓心窩處,小兒就會感到疼痛而哭,應酌情服用半夏黃連栝蔞湯,服後應會排出黃色的痰液而痊癒。(半夏黃連栝蔞湯的方子在結胸的章節中。)
麻黃,大黃,牡蠣,黃芩(各四錢),寒水石,白石脂,赤石脂,石膏,紫石英,滑石(各八錢),人參,桂枝,龍齒(各二錢),甘草(三錢),蛇蛻皮(一錢),
粗末,每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溫分二服,熱多者進三服,以水並竹瀝中半煎,尤佳。
白話文:
麻黃、大黃、牡蠣、黃芩(各20克) 寒水石、白石脂、赤石脂、石膏、紫石英、滑石(各40克) 人參、桂枝、龍齒(各10克) 甘草(15克) 蛇蛻皮(5克)
小兒傷寒後,胃中有熱,煩悶不食,至日晚潮熱頰赤,躁亂嘔吐,,蘆根湯,。
白話文:
孩子得了傷寒之後,胃中有熱,心煩不願意吃東西,到了傍晚體溫升高,兩頰潮紅,煩躁不安,嘔吐,可以用蘆根湯來治療。
生蘆根,生茅根,赤茯苓,子芩,麥門冬,甘草,生薑(各一分),小麥,糯米(各二百粒),
白話文:
生蘆根、生茅根、赤茯苓、子芩、麥門冬、甘草、生薑(各 3 克),小麥、糯米(各 200 粒)
細銼,水一升二合,煎六合,去滓,分三服,立效。
小兒傷寒,咳嗽,胸膈痰壅,喉中呀呷聲,,射干湯,。
射干,麻黃,紫菀,桂心,半夏(各半兩),甘草(一分),
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汁少許,煎六分,去滓,入蜜半匕烊化勻,溫作二服。
又方,,甜葶藶湯,。
甜葶藶(炒),杏仁(炒),麻黃(各等分),
粗末,每二錢水一盞,煎五分,溫溫分減服。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一升二合的水煮六合,去渣後分成三份服用,療效迅速。
小兒傷寒,咳嗽,胸膈痰壅,喉中發出呀呷聲,可服用射干湯。
射干、麻黃、紫菀、桂心、半夏(各半兩)、甘草(一分),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服三錢,用一盞半水,加入少許生薑汁,煎煮六分,去渣,加入半匙蜜烊化均勻,溫溫服下,分兩次服用。
另外,也可服用甜葶藶湯。
甜葶藶(炒)、杏仁(炒)、麻黃(各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服二錢,用一盞水煎煮五分,溫溫分次服用。
小兒傷寒後,盜汗,體熱咽乾,,犀角黃耆湯,。
白話文:
兒童得傷寒後,出現盜汗、發熱、咽喉乾渴等症狀,可用犀角黃耆湯治療。
犀角屑,茯神,麥門冬,黃耆,人參(各半兩),甘草(一分),
白話文:
犀牛角粉末、茯神、麥門冬、黃耆、人參(各25克),甘草(5克)
粗末,每三錢水一盞,煎五分,溫溫服。
小兒傷寒里不解,發驚妄語,狂躁潮熱,,鉤藤大黃湯,。
鉤藤皮,當歸,甘草(炙),芍藥(各半兩),大黃(三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取三錢,加水一盞(約200毫升),煎煮五分鐘,溫溫服下。
小兒傷寒,內熱不解,出現發驚、胡言亂語、躁動不安、潮熱等症狀,可服用鉤藤大黃湯。
藥材包括:鉤藤皮、當歸、甘草(炙)、芍藥(各半兩)、大黃(三分)。
粗末,每三錢水一盞,煎六分,溫溫服,以利為度。難利者,間茵陳丸服。(方在傷寒門中。)此方不唯治傷寒,常時小兒傷食,作驚發癇,不乳,溫壯⿰口孜啀,皆可斟酌與服,以利為度。
白話文:
用粗末藥材三錢配一碗水,煮到剩下六分之一,溫熱服用,以大便通暢為準。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間服茵陳丸。(此方記載在傷寒論中。)這個方子不只治療傷寒,平時小孩消化不良、驚嚇發癇、不喝奶、體弱發育不全,都可以酌情服用,以大便通暢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