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總病論》~ 卷第二 (5)
卷第二 (5)
1. 不可發汗證
大橘皮湯(亦主手足冷嘔噦。)
橘皮(一兩半),生薑(二兩),棗(二十四個),甘草(半兩),人參(一分),竹茹(半兩),
㕮咀,水三升,煎一升半,去滓。溫服一盞,食頃再服。不當汗而強汗之,則津液枯槁而死。
白話文:
大橘皮湯(這個方子也主治手腳冰冷、想吐、乾嘔的症狀。)
藥材組成:
橘皮(約15克),生薑(約30克),紅棗(24顆),甘草(約7.5克),人參(約0.3克),竹茹(約7.5克)。
製藥方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三升水煎煮,煮至剩下一升半後,過濾藥渣。將藥液溫熱服用,每次服用一小杯,飯後過一會兒再服一次。
不應該發汗的情況下,如果強行用藥發汗,會導致身體津液枯竭而死亡。
2. 四逆證
四逆湯治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瘥,身體疼痛者;脈浮遲,表熱裡寒,下利清穀者;汗出熱不去,內拘急,支節疼,四逆者;下利厥逆,惡寒者;下利腹脹滿,身疼脈浮者。先用四逆溫里,得利止,乃可隨證用藥攻表也。
甘草(一兩),附子(半個),乾薑(三分),
㕮咀,以水一升半,煮取六合,去滓,溫分作二服。
手足厥,脈微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當歸,桂枝,芍藥,細辛(各一兩半),棗(三十六個),甘草,木通(各一兩),
㕮咀,以水四升半,煮二升二合,去滓,每溫一盞服。
白話文:
四逆證
四逆湯用於治療發燒頭痛、脈象沉弱,症狀未癒、身體疼痛;脈象浮而遲緩,表現為表熱裡寒,腹瀉排出未消化的食物;出汗但熱度不退,身體拘緊,四肢關節疼痛,手腳冰冷;腹瀉伴隨厥逆(氣血逆亂)、惡寒;腹瀉伴隨腹部脹滿、身體疼痛、脈象浮的症狀。 治療時應先使用四逆湯溫暖裡寒,待腹瀉停止後,才能根據具體症狀使用其他藥物治療表證。
四逆湯的組成:甘草一兩,附子半個,乾薑三分。 將藥材研磨後,用水一升半煎煮至六合,過濾藥渣,溫熱分二次服用。
若出現手腳冰冷、脈象微弱幾乎危及生命的情況,則應使用當歸四逆湯治療。
當歸四逆湯的組成:當歸、桂枝、芍藥、細辛各一兩半,大棗三十六個,甘草、木通各一兩。 將藥材研磨後,用水四升半煎煮至二升二合,過濾藥渣,每次溫熱服用一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