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總病論》~ 卷第四 (3)
卷第四 (3)
1. 斑豆瘡論
龐曰:天行豌豆瘡,自漢魏以前,經方家不載,或云建武中南陽徵虜所得,仍呼為虜瘡。其後名醫雖載發斑候,是發汗吐下後,熱毒不散,表虛里實,熱氣燥於外,故身體發斑。又說豌豆疱瘡,表虛里實,一如發斑之理。別云熱毒內盛,攻於臟腑,餘氣流於肌肉,遂於皮膚毛孔中,結成此瘡。
白話文:
龐安常說:天花瘡是一種傳染病,從漢朝和魏朝之前就開始流行了,但古書中沒有記載這種病的治療方法。也有人說,天花瘡是在東漢建武年間,由南陽的徵虜將軍帶回來的,所以又稱為「虜瘡」。後來,一些著名的醫書中雖然記載了天花瘡的症候,但他們認為天花瘡是發汗和瀉下後,熱毒沒有散盡,表虛裏實,熱氣在體表發散,所以身體才會長出斑點。另外,還有人說,豌豆瘡是表虛裏實,跟發斑的原因是一樣的。也有人認為,是因為熱毒在體內盛行,攻入臟腑,殘餘的毒氣流到肌肉中,最後從皮膚的毛孔中長出這些瘡。
既是裡實,熱毒內盛,則未發及欲發,瘡斑未見,皆宜下之也;瘡已瘥,則再下之。此病有兩種。一則發斑,俗謂之麻子,其毒稍輕;二則豌豆,其毒最重,多是冬溫所變。凡覺冬間有非節之暖,瘡毒未發,即如法下之,次第服預防之藥,則毒氣內消,不復作矣;有不因冬暖,四時自行者,亦如法下之。古方雖有治法,而不詳備,疑當時毒熱未甚,鮮有死者耶。
白話文:
既然是內部積熱毒盛的緣故,那麼未發作或即將發作時,瘡斑尚未出現,都適合用瀉下法治療;瘡已痊癒後,再用瀉下法治療一次。這種病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發出麻子大小的斑點,俗稱「麻子」,毒性較輕;另一種是發出豌豆大小的斑點,毒性最重,多因冬天的溫暖氣候變化引起。凡是覺察到冬天出現不合時節的暖和天氣時,瘡毒還未發作,就應該立刻按照方法用瀉下法治療,接著服用預防藥物,這樣毒氣就會從體內消散,不再復發;不因冬暖而發作,而四季自行發作的,也應該按照方法用瀉下法治療。古方雖然有治療方法,但並不詳細,可能是當時毒熱不甚嚴重,很少有人死亡的緣故吧。
近世此疾,歲歲未嘗無也,甚者夭枉十有五六,雖則毒氣內壞不治,因醫為咎,又大半矣。若身疼壯熱頭痛,不與小汗,何由衰散?大腑久秘,毒攻腰脅,或心腹脹滿,不與微利,何由釋去?故當消息汗下。然則寒藥固不當行,溫藥反增熱毒,若熱勢大盛,脈候洪數,涼性之藥,不阻表裡氣,亦可通用;若寒氣阻礙,脈候浮遲,則溫性之藥,不阻表裡氣者,可冀冰釋。
白話文:
近年來,這種疾病每年都會出現,嚴重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十五至十六。雖然是內毒發作,無法醫治,但因醫生的過失導致病情加重的,也是絕大部分。如果全身疼痛、發燒、頭痛,不給病人稍微出點汗,病怎麼能痊癒呢?消化不良的時間長了,毒氣就會侵襲腰部、兩側和肋骨,或出現心腹脹滿,不給病人輕微瀉點肚子,毒氣怎麼能消除呢?所以應該根據情況適當地讓病人出汗或拉肚子。但是,寒性藥物肯定不宜使用,溫性藥物反而會加重熱毒。如果熱勢過於猛烈,脈象洪數,涼性藥物不會阻擋體表和體內的氣,也可以通用;如果寒氣阻礙,脈象浮遲,那麼溫性藥物不會阻擋體表和體內的氣,可以希望像冰一樣消融。
云不可汗下寒熱之藥,只可紫草一味者,乃滯隅之流,只是遭逢輕疾,以自瘥為功,若值重病,則拱手待斃矣。世有權貴,自信不任人拘忌,冷熱汗下,病或不救,則責醫謬誤,斯又可為傷嘆。夫調瑟者必當移柱,故用古方,附以愚見,為斑豆方,以小兒多染此患,故專用小湯劑,大人可倍用之。
白話文:
有人說,不能使用寒熱藥物來治療病症,只能使用紫草這一種藥物,這種觀點是見識狹窄的說法。他們只遇到一些輕微的疾病,依靠自身就能康復,如果遇到重病,就會束手無策,等待死亡。社會上有些權貴,自以為不用顧忌別人,隨意使用寒熱發汗藥物,如果疾病沒有治好,就會怪罪醫生失誤,這令人感到惋惜。彈奏古琴時,必須調整琴柱,因此,我們在使用古代醫方時,也應該根據自己的見解進行調整。我制定了「斑豆湯」的方劑,因為兒童容易患病,所以使用小劑量的湯劑,大人可以加倍服用。
2. 溫病發斑治法(小兒證附)
冬月觸冒寒毒者,至春始發病。病初至表,或已發汗吐下,而表證未罷,毒氣不散,故發斑瘡。又冬月天氣溫暖,人感乖候之氣,未即發病,至春又被積寒所折,毒氣不得泄,至夏遇熱,其春寒已解,冬溫毒始發,出於肌膚,斑爛隱𤺋如錦文也。
白話文:
在冬季感染寒毒的人,到了春季才會發病。病症一開始表現於身體表面,有些人可能已經發汗或嘔吐過,但表面的症狀並沒有消失,毒氣也沒有散去,因此會出現斑塊和瘡。另外,冬季天氣溫和,人們感受到了反常的氣候,當時沒有馬上發病,到了春季又被累積的寒氣折斷,毒氣無法排出,直到夏季遇到熱氣,春季的寒氣已經消散,而冬季溫熱毒素才開始發作,出現在皮膚上,形成斑爛且隱隱作痛的錦紋狀圖案。
治溫毒發斑,大疫難救,兼治豌豆瘡不出,,地黃膏,。
濕地黃(四兩),好豉(半升),
白話文:
治療溫毒發斑,大流行病難以救治,同時也治療豌豆瘡疹不出的情況,使用地黃膏。
需要濕地黃四兩,好豆豉半升。
以豬膏一斤和勻,露一宿,煎五七沸,令三分去一,絞去滓,下雄黃末一錢匕,麝香末半錢匕,攪勻,稍稍盡飲之,毒從皮中出則愈。小兒斟酌服。
白話文:
使用一斤豬油攪拌均勻,放置一夜後,煎煮五到七次,讓三分之一的油量蒸發掉,過濾掉渣滓,加入一錢匙的雄黃粉和半錢匙的麝香粉,攪拌均勻後,逐漸喝完。毒素會從皮膚中排出,從而痊癒。對於小兒,應酌情服藥。
冬溫未即發病,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至夏得熱,其春寒解,冬溫毒始發於肌中,斑爛隱𤺋如錦紋,而咳悶嘔吐清水,宜服,黃芩麻黃湯,。
白話文:
在冬季時雖溫暖尚未發病,到了春天時被積存的寒氣所折損,無法發病,到了夏季得熱後,春天積存的寒氣才散解,冬天的溫毒開始在肌膚中發作,出現斑駁隱約的紅疹如錦緞花紋,同時伴有咳嗽、悶塞、嘔吐清水的症狀,此時宜服用黃芩麻黃湯。
葛根,橘皮,杏仁(生),麻黃,知母,黃芩,甘草(各半兩),
白話文:
葛根、橘皮、生杏仁、麻黃、知母、黃芩、甘草(各 10 克)
㕮咀,水二升,煮八合,去滓,溫溫分減服之。嘔吐先定,便宜消息;不嘔者去橘皮。
肺腑臟熱,暴發氣斑,(不可作煮散。),香豉石膏湯,。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兩升水煎煮至剩八合,過濾掉藥渣,趁溫熱時分次服用。如果患者有嘔吐的情況,應先穩定嘔吐症狀,再根據情況調整劑量;若無嘗試症狀則去掉橘皮。
肺腑臟器熱盛,突然出現氣血瘀滯導致的斑疹,不可使用煮散的方式治療,應使用香豉石膏湯。
香豉(二合),蔥須(一兩),石膏(二兩),梔子(三分),生薑(二兩),大青,升麻,芒硝(各三分),
㕮咀,水三升,煮取一升三合,去滓,下芒硝,溫溫分減服。
白話文:
香豉(2兩),蔥鬚(1兩),石膏(2兩),梔子(3錢),生薑(2兩),大青,升麻,芒硝(各3錢)
溫病發斑,赤斑者五死一生,黑斑者十死一生,大疫難救,黑奴丸主之。(方在雜汗證中。)
白話文:
溫病發出紅疹,紅色疹子有五分之一的死亡率,黑色疹子有十分之一的死亡率,大流行病時很難救治,可以用黑奴丸治療。(具體藥方可在雜汗病中找到。)
冬溫至夏發斑,咳而心悶,嘔清汁,眼赤口瘡,下部亦生瘡,或自下利,,黃連湯,。
白話文:
冬末溫暖到夏天時發出斑點,咳嗽又覺得胸口悶,嘔吐清澈液體,眼睛發紅、嘴巴長瘡,身體下部也長瘡,或者自己腹瀉,服用黃連湯。
黃連(一兩),橘皮,杏仁(麩炒),枳實,麻黃,葛根,厚朴,甘草(各一分),
㕮咀,水三升,煮一升二合,去滓,溫溫分減服。下利先止,別當消息。小兒斟酌。
白話文:
黃連(30克),橘皮,杏仁(麩炒),枳實,麻黃,葛根,厚朴,甘草(各3克)
天行發斑瘡,須臾遍身,皆戴白漿,此惡毒之氣。世人云永徽四年,此瘡自西域東流於海內,但煮葵菜蒜齏啖之則止,鮮羊血入口即定。初患急食之,作菜下飯亦得。
白話文:
天空中有惡疾散播,天花隨即蔓延全身,就像覆蓋著白漿,這是非常惡毒的氣息。民間傳說在永徽四年,這種疾病從西域向東傳播到全國各地,但只要煮沸蔊菜和大蒜湯喝下就可以止住病情,新鮮的羊血入口也能立見效。一開始發病時,應立即食用這些東西,也可以當作菜餚佐飯食用。
小兒時行瘡豆,恐相傳染,先服,漏蘆湯,下之。本治熱毒癰疽,赤白諸丹,熱毒瘡癤。(以下皆是小兒湯劑。)
白話文:
小孩子得的水痘,擔心會傳染給別人,可以先服食漏蘆湯,清熱利濕。原本治療熱毒引起的癰疽、丹毒、熱毒瘡癤。(以下都是針對小兒的湯藥。)
漏蘆葉(無,以山梔子代之),連翹,白蘞,甘草,芒硝(各一分),升麻,枳實,麻黃,黃芩(各一分半),大黃(四分),
白話文:
漏蘆葉(沒有,用山梔子代替),連翹,白蘞,甘草,芒硝(各1分),升麻,枳實,麻黃,黃芩(各1.5分),大黃(4分)
㕮咀,水二升,煮一升半,下大黃,煮一升,去滓,下芒硝,分減服,以利為度。大人服可倍作。(大黃水浸,少時和水下之。)
白話文:
用㕮咀兩升水煮沸,煮到剩下1.5升,加入大黃,煮到剩下1升,過濾去渣,加入芒硝,分次服用,直到有通便的感覺即可。成年人可加倍服用。(大黃浸泡在水中,稍等片刻後與水一起服用。)
龐曰:凡覺冬溫,至春夏必發斑豆,小兒輩須服漏蘆湯下之,得下後,逐日空心飲甘草汁。三歲以上一盞,兒小減之,直候腹疼乃止;未疼可飲至十日,則永不發。或下後飲羊血一盞,則不發。
白話文:
龐先生說:凡是感到冬天溫暖,到了春天或夏天就會發斑豆(水痘),小孩子必須服用漏蘆湯治療,服用後,每天空腹飲用甘草汁。三歲以上的孩子喝一碗,小的孩子酌量減少,一直喝到肚子痛為止;還沒有肚子痛時,可以喝十天左右,這樣就永遠不會發。或者在治療後喝一碗羊血,也不會發。
治時行豌豆瘡,,樺皮飲子,。
樺皮二兩,細切,水一升,煮至半升,去滓飲汁,分減服。
白話文:
治療流行性豌豆瘡,用樺樹皮煎劑。
取樺樹皮二兩,切成細片,加水一碗,煎煮至剩半碗,去掉殘渣後飲用,可分次服用。
龐曰:初得病,便驚狂不眠,渾身漐然汗出,問之身不憎寒,亦不惡風,其脈如數,以漏蘆湯下之;不甚數者,以大承氣湯下之。非但瘡豆,傷寒亦然。
白話文:
龐安時說:初發病時,患者就出現狂躁不安、失眠,身上出很多汗,詢問時病人表示不覺得冷,也不怕風,脈搏跳動得很快,如果脈搏跳動得特別快,就用漏蘆湯治療;脈搏跳動不太快,就用大承氣湯治療。不僅是生瘡發痘,傷寒也這樣治療。
治豆瘡毒氣不出,煩悶,熱毒氣攻腰,或腹脅痛不可忍,大便不通,,五香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患有豆瘡後,毒氣未排出,出現煩躁悶熱、熱毒之氣攻擊腰部,或腹部、肋部疼痛難忍,大便不通的情況,使用五香湯來治療。
麝香(半分),木香,丁香,沉香,乳香(各一分),芍藥,枳實,射干,連翹,黃芩,麻黃,升麻,甘草(各半兩),大黃(一兩),
白話文:
麝香(0.5 克),木香、丁香、沉香、乳香(各 1 克),芍藥、枳實、射干、連翹、黃芩、麻黃、升麻、甘草(各 7.5 克),大黃(15 克)
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竹瀝半盞,煎八分,去滓,下朴硝一錢匕和服,以利為度。
白話文:
用粗末藥材,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和半杯竹瀝。煎煮至剩下十分之八,過濾後,加入一錢匙朴硝,攪拌服用。以利為度。
天行熱氣生瘡疱,身痛壯熱,,水解散,。
麻黃(一兩),黃芩,桂枝,甘草(各半兩),
白話文:
天氣炎熱導致身體長出疹子並且伴有高燒和身體疼痛,可以使用水解散來治療。
藥方包括:麻黃一兩,黃芩、桂枝和甘草各半兩。
細末,暖水調下二錢匕,小兒一錢,覆令小汗。熱氣在表,已發汗未解,或吐下後,熱毒不散,煩躁謬語,此為表虛里實,熱氣躁於外,故身體發斑如錦紋;或不因汗下,始得病一二日便發,皆由溫疫熱毒氣使然也。甚則發豌豆瘡,其色白或赤,發於皮膚,頭作漿戴白膿者,其毒則輕;有紫黑色作根隱隱在肌肉裡,其毒則重,十死一生,甚者五內七竅皆有瘡形如豌豆,故以名焉。脈洪數者,是其候也。
白話文:
細末:將藥材研磨成細末。
溫水調下 :將細末用溫水調和後服下。
二錢匕 :兩錢的量,一般是用湯匙舀取。
小兒 :一錢的量,適合兒童服用。
覆令小汗 :用被子蓋住,讓患者微微出汗。
熱氣在表 :發熱的症狀出現在體表。
已發汗未解 :已經出汗治療,但熱症未退。
或吐下後,熱毒不散 :或者是嘔吐、瀉下後,熱毒仍未消散。
煩躁謬語 :煩躁不安,胡言亂語。
此為表虛裏實 :體表虛弱,體內有熱毒。
熱氣躁於外 :熱毒在體外發作。
故身體發斑如錦紋 :因此身體會出現斑點,像錦緞上的花紋。
或不因汗下 :或者並非因為出汗或瀉下。
始得病一二日便發 :剛剛發病一兩天就出現斑點。
皆由溫疫熱毒氣使然也 :都是由溫疫熱毒引起的。
甚則發豌豆瘡 :嚴重時會長出像豌豆一樣的瘡。
其色白或赤,發於皮膚,頭作漿戴白膿者,其毒則輕 :瘡的顏色白或紅,長在皮膚上,頭部化膿成糊狀者,毒性較輕。
有紫黑色作根隱隱在肌肉裡,其毒則重,十死一生 :有紫黑色的瘡根隱藏在肌肉中,毒性較重,十個患者中九個會死亡。
甚者五內七竅皆有瘡形如豌豆,故以名焉 :嚴重時,五臟六腑和七竅都會出現像豌豆一樣的瘡。
脈洪數者,是其候也 :脈象洪大、跳動頻繁,是這種病的徵兆。
天行熱毒未解,欲生豌豆,發熱疼痛,宜服解肌出汗,葛根石膏湯,。
葛根,麻黃(各一兩),石膏(二兩),黃芩,芍藥,桂枝,甘草(各半兩),
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八分,溫服,取小汗。(自汗者去麻黃。)
白話文:
如果得了熱病,還沒痊癒,想吃豌豆,並且發熱疼痛,可以喝葛根石膏湯來退燒出汗。
葛根、麻黃各一兩,石膏二兩,黃芩、芍藥、桂枝、甘草各半兩,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煮八分,溫熱服用,讓身體微微出汗。如果容易出汗,就不要加麻黃。
斑豆始有白疱,忽搐入腹,漸作紫黑色,無膿,日夜叫煩亂者,,鬱金散,。
白話文:
麻疹剛開始長白點,忽然蔓延到腹部,逐漸變成紫黑色,沒有膿,白天黑夜不停地叫喊煩躁不安的,用鬱金散治療。
鬱金一枚(甘草一分,水半碗,煮乾,去甘草,片切,焙乾為細末),真腦子(炒,半錢),
白話文:
鬱金一枚(與甘草一分、水半碗一起煮乾,取出甘草,切成片狀,烘乾研磨成細粉),真腦子(炒過,半錢)。
同研,每一錢匕,以生豬血五七滴,新汲水調下,不過二服。甚者毒氣從手足心出,如癰狀乃瘥,此是五死一生候也。
白話文:
把它研磨成粉,每次一錢匙,用生豬血五到七滴和新汲的水調和服下,不能服用超過兩次。病情嚴重的,毒氣會從手腳心排出,像癰疽一樣,然後才能痊癒。這是五分之一的死亡率的徵兆。
此患小便澀,有血者中壞也。瘡黑黶無膿,十死不治;斑豆煩喘,小便不利,,鱉甲湯,。
白話文:
這個患者小便困難,伴有血尿,表明內部已經受傷。瘡口發黑腐爛,沒有膿液,十條命也難保。斑點狀的發疹伴隨氣喘,小便不通暢,可以使用鱉甲湯治療。
燈心(一把),鱉甲(二兩),
水一升半,煎六合,去滓,溫分作二服。
斑豆定煩喘,,淡竹瀝飲子,。
淡竹瀝
暖飲之,煩喘自汗,瘡不作黑厭,可治。
定煩喘,,麻黃甘草湯,。
麻黃,杏仁,桑白皮,甘草(各一分),
㕮咀,水一升,煎四合,放溫分減服。若脈數有熱,以竹瀝代水一半煎之,嗽或喉痛加射干一分。
斑豆瘡出不快,,紅花湯,。
紅花子(一合,槌碎),
水半升,煎百沸,去滓,分減服之。
斑豆服涼藥太過,咳嗽,手足冷,脈遲,,甘草乾薑湯,。
乾薑(半兩),甘草(一兩),
㕮咀,水一升半,煎六合,分作二服。
白話文:
取燈心一把,鱉甲二兩,加水一升半,煎煮至六分,去渣,溫熱後分兩次服用。斑豆引起的煩躁喘息,可以用淡竹瀝飲治療。淡竹瀝溫熱後飲用,能緩解煩躁喘息、自汗,防止瘡瘍變黑,療效顯著。斑豆引起的煩躁喘息,也可以用麻黃甘草湯治療。取麻黃、杏仁、桑白皮、甘草各一分,研碎後加水一升,煎煮至四分,溫熱後分次服用。若脈象數而有熱,可以用竹瀝代替一半水煎煮,咳嗽或喉嚨痛可加射干一分。斑豆引起的瘡瘍發作緩慢,可以用紅花湯治療。取紅花子一合,搗碎,加水半升,煎煮至沸騰一百次,去渣,分次服用。若斑豆服用涼藥過多,導致咳嗽、手腳冰冷、脈象遲緩,可以用甘草乾薑湯治療。取乾薑半兩,甘草一兩,研碎後加水一升半,煎煮至六分,分兩次服用。
常行瘡豆,,紫草湯,最良。患其服之太少不能中病,但多槌切好紫草。(以湯沃之,用物合定,候溫去滓,分減服。每紫草半升,用湯一升為准也。)
白話文:
對於常發的瘡痘,以紫草湯治療效果最理想。患者服用紫草湯時,如果藥量太少,藥效無法達到病竈;但紫草必須多搗碎才能產生效果。(用湯水沖泡紫草,待藥材和湯水均勻融合,稍微冷卻後過濾掉藥渣,分次服用。每半升紫草需要一升湯水。)
斑豆已出,不可止爾,發表更增斑爛,以表虛故也。
豌豆瘡欲出,,甘草湯,。
甘草(四兩),
細銼,水二升,煎一升,去滓,分減溫服。覺腹中微利即止。
油飲子,飲清油一升即不生。
豌豆斑瘡不快,表裡不解,煩喘,大便秘氣攻腹滿,,犀角升麻湯,。
白話文:
斑豆已經長出來了,不能再阻止它,如果要發散它反而會讓斑點更明顯,這是因為身體表層虛弱的緣故。
豌豆瘡快要長出來了,可以用甘草湯治療。
甘草四兩,切碎,加水兩升,煎煮至一升,去渣,分次溫服。如果感覺肚子稍微有點通暢就可以停止服用。
也可以喝一升清油,這樣就不會長豌豆瘡。
豌豆斑瘡不消退,表裡不通暢,感到煩躁、喘不過氣,大便秘結,肚子脹滿,可以用犀角升麻湯治療。
麻黃(一分半),木香,犀角,升麻,芍藥,甘草,杏仁,枳實,雄黃(各一分),大黃(半兩),麝香(一錢),
白話文:
麻黃 1.5 兩,木香 1 兩,犀角 1 兩,升麻 1 兩,芍藥 1 兩,甘草 1 兩,杏仁 1 兩,枳實 1 兩,雄黃 1 兩,大黃 半斤,麝香 1 錢。
㕮咀,水二升,煎一升半,下大黃,再煎一升,去滓,下雄麝末沸勻,分作三服,以大便通為度。
瘡已出定方,。
芒硝,豬膽,
和研勻塗之,勿動痂落無瘢,仍臥黃土末上良。
天行瘡豆,預服此則不發,,三豆飲子,。
白話文:
先取麥芽二兩,加水二升煎煮至一升半,然後加入大黃,再煎煮至一升,去渣後加入雄麝末,煮沸後均勻分為三服,以大便通暢為服藥標準。
瘡瘍已經出現,可以服用以下藥方:芒硝和豬膽汁研磨均勻塗抹在患處,不要動,待痂皮自然脫落後就沒有疤痕,可以繼續臥床,在黃土末上休息。
如果預防天行瘡,可以提前服用三豆飲子,就能避免發病。
赤小豆,黑豆,綠豆(各一升),甘草(一兩),
白話文:
紅豆、黑豆、綠豆(各一公斤),甘草(50 克)
淨淘水八升,煮熟,逐日空心任性食豆飲汁七日,永不發。
瘡豆發斑,下利赤黃或膿血,遍身發熱,,梔子薤豉湯,。
好豉(半升),薤白(二兩),肥梔子(十六枚),
水二升半,煮梔子、薤白將爛,下豉再煮十數沸,去滓,分減服。解下惡物瘥。
白話文:
取八升水洗淨淘米,煮熟,每天空腹依照自己的食量吃米飯喝米湯,連續吃七天,就不會再發病。
如果長瘡、豆疹、身上出現斑點,而且拉肚子,大便呈紅色或帶血,全身發熱,可以用梔子薤豉湯治療。
準備半升好豉、二兩薤白、十六枚肥梔子,以及二升半水。先用水煮梔子和薤白,煮到快要爛時再加入豉,繼續煮沸十多次,去除藥渣,分幾次服用。可以解毒、排泄惡物,使病症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