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安石

《傷寒總病論》~ 卷第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2)

1. 時行寒疫治法

初得時行赤色,頭痛項強,兼治賊風走疰寒痹,,趙泉黃膏,。

白話文:

剛開始出現時有發紅的症狀,頭痛頸部僵硬,同時治療風邪引起的遊走性疼痛和寒濕痹症,使用趙泉黃膏。

大黃,附子,細辛,川椒,乾薑,桂枝(各一兩),巴豆(五十粒),

白話文:

大黃、附子、細辛、川椒、乾薑、桂枝 (各 60 克),巴豆 (約 50 粒)

㕮咀,苦酒漬一宿,以臘月豬膋一斤,煎調火三上三下,去滓收之。傷寒赤色,熱酒調服梧桐子大一枚,又以火摩身數百遍,兼治賊風最良。風走肌膚,追風所在摩之,神效,千金不傳。

崔文行解散,,時氣不和,傷寒發熱。

白話文:

使用㕮咀(一種藥材),用苦酒浸泡一夜,加入臘月時分的豬油一斤,用火煎煮三遍,去除渣滓,收集起來。

對於傷寒發熱、面色發赤的情況,用熱酒送服梧桐子大小的一丸,同時用火摩擦身體數百次。對於治療風濕,也有很好的效果。

風濕流動於皮肉之間,追著風濕所在位置摩擦,效果神奇,價值連城。

桔梗(炒),細辛(各四兩),白朮(八兩),烏頭(炮,一斤),

白話文:

炒桔梗四兩,細辛四兩,白朮八兩,炮烏頭一斤。

細末,傷寒服一錢五銖匕,不覺復小增之,以知為度;若時氣不和,旦服一錢五銖匕,辟惡欲省病,一服了去,此時行寒疫通用之。無病者預服,以闢寒為佳,皆酒調下。

藜蘆散,,闢溫疫傷寒。

白話文:

細末(藥粉):用於治療傷寒,每次服用約1.5克,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以少量增加劑量,以達到效果為止。 若時氣不和:指季節交替時,身體不適,可以每天早上服用1.5克細末,可以預防和緩解不適。 闢惡欲省病:指避邪氣、減輕疾病。服用一劑細末後,症狀即可消失,這種方法適用於治療寒疫。 無病者預服:健康的人也可以預防性服用細末,預防風邪寒邪的侵襲,建議用酒送服。

藜蘆,躑躅,乾薑(各四分),牡丹皮,皂角(各五分),細辛,附子(各三分),桂枝,硃砂(各一分),

白話文:

藜蘆、躑躅、乾薑(各4克),牡丹皮、皁角(各5克),細辛、附子(各3克),桂枝、硃砂(各1克)

末之,絳囊帶一方寸匕,男左女右,臂上著之。覺有病之時,更以粟米大內鼻中,酒服一錢匕,覆取汗,日再當取一汗耳。

白話文:

最後,準備一個紅色的藥袋子,大小約一平方寸,男性配戴在左手臂上,女性配戴在右手臂上。當感覺身體不適時,再把小米大小的藥粉放進鼻中,再喝一湯匙酒,蓋上被子出汗,一天要出汗兩次。

赤小豆瓜蒂散,在厥陰證中。

雞子湯,治熱盛,狂語欲走。

生雞子(七枚),芒硝(一兩),

井花水一大升,同攪千遍,去沫,頻服之,快利為度。

白話文:

赤小豆、瓜蒂散,在厥陰證中使用。

雞子湯,用於治療熱盛、狂語欲走。

將生雞蛋七枚、芒硝一兩,用井水一大升,一起攪拌一千遍,去除泡沫,頻頻服用,直到快速通便為止。

豬苓散即傷寒門五苓散也,在可水證中。(以上五方,載巢氏治時行寒疫合用之方。)

白話文:

豬苓散就是傷寒門中的五苓散,用於水證的治療。

(以上提到的五苓散,記載於巢氏治療傳染性寒疫時使用的方劑。)

龐曰:摩膏火灸,可行於西北二方,余處難施,莫若初服解散、赤散之類,如轉發熱而表不解,乃行後四方為佳。天行壯熱,煩悶無汗者,,麻黃葛根湯,。

麻黃(五兩),葛根(四兩),

白話文:

龐安時說:拔罐和艾灸療法,適用於西北兩地的天氣;其他地方難以施行,不如一開始就服用解散表邪、驅逐熱邪的藥物,例如麻黃湯和葛根湯。如果病情轉為發熱而表邪未解,此時才考慮使用瀉下的方法。對於因天氣變化引起的壯熱、煩悶且無汗的患者,可以服用麻黃葛根湯。

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梔子二個,蔥白五寸,豉一撮,煎八分,去滓沫,溫溫相次四五服。取汗,止後服。

天行一二日,,麻黃,。(自汗者去麻黃加葛根二兩。)

白話文:

用粗末藥材,每次服用 5 錢,加入 2 杯水,再放入 2 顆梔子、5 寸蔥白和 1 撮豆瓣醬。煎煮後取八分之七的液體,去除雜質和泡沫。溫熱服用,一次服用 4-5 服,直到出汗為止。出汗後即可停止服用。

麻黃(二兩),石膏(一兩半),貝齒(五個,無亦得),升麻,甘草,芍藥(各一兩),杏仁(四十個),

白話文:

麻黃(40 克) 石膏(30 克) 貝齒(5 顆,沒有也可) 升麻(20 克) 甘草(20 克) 芍藥(20 克) 杏仁(40 顆)

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八分,溫服。取汗,止後服。

葛根解肌湯,,汗後表不解,宜服此。(自汗者去麻黃。)

白話文:

葛根解肌湯,每次用五錢的量,加兩杯水煎煮至剩下八分之一杯,溫熱時服用。服後應當出汗,若症狀緩解則停止服用。

汗後如果表面症狀仍未解除,適合服用此方。自行出汗的人應去掉麻黃。

葛根(四兩),麻黃,芍藥,大青,甘草,黃芩,桂枝(各二兩),石膏(三兩),

白話文:

葛根(160 克),麻黃、芍藥、大青、甘草、黃芩、桂枝(各 80 克),石膏(120 克)

煎如前法。

詔書發汗,白薇散,,治時氣二三日不解。

白薇(二分),杏仁(三分),貝母(三分),麻黃(七分),

細末,酒調下方寸匕,相次二三服,溫覆汗出愈。湯調亦得。

白話文:

煎藥方法同前。

詔書發汗,白薇散,治時氣二三日不解。

這是皇帝下令用白薇散來治療時氣病,這種病症持續兩三天還沒有好轉。

白薇(二分),杏仁(三分),貝母(三分),麻黃(七分),

藥方裡包含白薇、杏仁、貝母和麻黃,比例分別是二分、三分、三分和七分。

細末,酒調下方寸匕,相次二三服,溫覆汗出愈。湯調亦得。

將藥材研成細末,用酒調和,每次服用一寸匕,連續服兩到三次,用被子蓋住身體,讓患者出汗,病症就會痊癒。也可以用溫水調和服用。

聖散子方,。(此方蘇子瞻《尚書》所傳,有序文。)

白話文:

聖散子方

(此方由蘇東坡所傳,另有序文。)

昔嘗覽《千金方》,三建散於病無所不治,而孫思邈特為著論,以謂此方用藥節度,不近人情。至於救急,其驗特異,乃知神物效靈,不拘常制,至理開感,智不能知,今予所得聖散子,殆此類也歟。自古論病,唯傷寒至危急,表裡虛實,日數證候,應汗應下之法,差之毫釐,輒至不救。

白話文:

過去我曾經看過《千金方》,「三建散」是治療各種疾病的良方,而孫思邈特別為此方寫了一篇評論,認為這個方子的用藥準則是違背常理的。但從急救的角度來看,「三建散」效果確實非常顯著。由此可知,靈驗的藥物會產生神奇的效果,不受常規的約束。玄妙的道理令人難以參悟,以致於凡人的智慧無法知曉。我現在得到的「聖散子」,大概是屬於這種類型的藥方。自古以來,醫家在討論疾病時,只有傷寒最為危急,表證、裡證、虛證、實證,以及發病的日期和症狀,都必須仔細辨別。如果用汗法或下法治療出現一點差錯,往往會導致無法挽救的後果。

而用聖散子者,一切不問陰陽二感,或男女相易,狀至危篤者,連飲數劑,則汗出氣通,飲食漸進,神宇完復,更不用諸藥連服取瘥,其餘輕者心額微汗,正爾無恙。藥性小熱,而陽毒發狂之類,入口即覺清涼,此殆不可以常理詰也。時疫流行,平旦輒煮一釜,不問老少良賤,各飲一大盞,則時氣不入其門。

白話文:

至於服用「聖散子」的患者,不分男女或陰陽不調,甚至病危之際,服用數帖後都能排出汗液,促進氣血循環,逐漸恢復飲食,神智也恢復正常,不必再服用其他藥物就能痊癒。而病情輕微的患者,喝藥後會微微出汗,但身體無恙。此藥藥性稍熱,即使是陽毒發狂的患者服用,入口也會感覺清涼,這無法以常理解釋。在時疫流行時,天一亮就煮一大鍋「聖散子」,不論男女老少、貴賤貧賤,每人喝一大杯,就能防止時氣入侵。

平居無病,能空腹一服,則飲食快美,百疾不生,真濟世衛家之寶也。其方不知所從來,而故人巢君谷世寶之,以治此疾,百不失一二。余既得之,謫居黃州,連歲大疫,所全活至不可數。巢君初甚惜此方,指江水為盟,約不傳人,余竊隘之,乃以傳蘄水人龐君安常。龐以醫聞於世,又善著書,故以授之,且使巢君之名與此方同不朽也。

其用藥如下。

白話文:

身體健康的人,如果能空腹服用一劑這種藥,就能促進食慾,百病不生,真是濟世救人的良藥。這個藥方不知道從哪裡來的,我的老朋友巢君谷世十分珍藏它,用來治療此病,屢試不爽。我得到這個藥方後,被貶謫到黃州,連年有大瘟疫,靠這個藥方救活的人數不勝數。巢君一開始非常珍惜這個藥方,指着江水發誓,約定不會傳給別人。我私下覺得這樣太吝嗇了,於是將藥方傳給了蘄水人龐君安常。龐君安常以醫術聞名於世,又擅長著書,所以我將藥方交付給他,同時也讓巢君的名聲與這個藥方一起流傳下去。

肉豆蔻(十個),木豬苓,石菖蒲,茯苓,高良薑,獨活,柴胡,吳茱萸,附子(炮),麻黃,厚朴(姜炙),藁本,芍藥,枳殼(麩炒),白朮,澤瀉,藿香,吳術(蜀人謂蒼朮之白者為白朮,蓋茅朮也,而謂今之白朮為吳術),防風,細辛,半夏(各半兩,薑汁製),甘草(一兩),

銼焙作煮散,每服七銖,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熱服。余滓兩服合為一服,重煎,皆空心服。

白話文:

肉豆蔻(10 顆)、木豬苓、石菖蒲、茯苓、高良薑、獨活、柴胡、吳茱萸、炮附子、麻黃、姜炙厚朴、藁本、芍藥、麩炒枳殼、白朮(四川人稱為蒼朮的白色品種)、澤瀉、藿香、吳術(四川人稱為茅朮的白色品種)、防風、細辛、薑汁製半夏(每味半兩)、甘草(一兩)

治時氣傷寒,頭痛身熱,腰背強引頸,及中風口噤;治瘧不絕,婦人產中風寒,經氣腹大,,華佗赤散方,。

白話文:

治時氣傷寒

治療瘟疫引發的傷寒,出現頭痛發熱、腰背僵硬、頸部緊繃,還有中風導致嘴巴緊閉的症狀。

治瘧不絕

治療持續發作的瘧疾,以及婦女在生產時受風寒導致中風,經絡氣血不暢導致腹部脹大的情況。

華佗赤散方

華佗傳授的治療這些疾病的藥方,稱為「赤散」。

丹砂(二分),蜀椒,蜀漆,乾薑,細辛,黃芩,防己,桂枝,茯苓,人參,沙參,桔梗,女萎,烏頭,常山(各三分),雄黃,吳茱萸(各五分),麻黃,代赭(各十分),

白話文:

丹砂(四克),四川花椒,四川漆樹,乾薑,細辛,黃連,防己,肉桂枝,茯苓,人參,沙參,桔梗,女萎,烏頭,細辛(各六克),雄黃,吳茱萸(各十克),麻黃,代赭石(各二十克)

除細辛、丹砂、乾薑、雄黃、桂外,皆熬治作散,酒服方寸匕,日二;耐藥者二匕,覆令汗出。治瘧先發一時服藥二匕半,以意消息之。

白話文:

除了細辛、丹砂、乾薑、雄黃、桂皮外,其他藥材都熬製成散劑。以酒送服,每次一茶匙,一天兩次。藥效較差的可服兩茶匙,覆蓋發汗。治療瘧疾,在症狀發作前一小時服藥兩茶匙半,根據情況調整用量。

烏頭赤散,,治天行疫氣病。

烏頭(六分),皂角,雄黃,細辛,桔梗,大黃(各一兩),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烏頭赤散,用來治療流行性瘟疫。

藥方成分包括:烏頭六分,皁角、雄黃、細辛、桔梗、大黃各一兩。

細末,清酒或井花水服一刀圭,日二,不知稍增,以知為度。除時氣不和,一日進一服。牛馬六畜中天行瘴疫,亦以方寸匕。人始得病,一日時服一刀圭,取兩豆許,內鼻孔中。

白話文:

這個藥粉很細,用清酒或井水送服一刀尖的量,每天兩次,不知不覺中慢慢增加,達到自己能承受的程度為準。如果遇到不合時宜的氣候,可以一天服用一次。牛、馬、六畜類患上環境引起的傳染病時,也可服用方寸匕的量。人剛開始生病時,每天服一刀圭,取兩粒豆的大小,塞到鼻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