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安石

《傷寒總病論》~ 卷第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9)

1. 少陰證

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甘草(一兩),附子(大者半個,強人加半個。),乾薑(三分,強人加一兩半),

細銼,水三升,煎至一升,去滓,每溫服一盞,日三四服。未瘥,急更作一劑,不可作煮散。其脈續續出者愈,暴出者死。面赤者,加連須蔥四莖,去青;腹痛,去蔥加芍藥一兩;嘔者加生薑一兩;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半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半兩。病與方皆相應者,乃與服之。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宜,豬苓湯,。

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各半兩),

㕮咀,以水二升,先煮四物取一升,去滓,內阿膠末烊盡,每溫一盞服。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豬膚湯,主之。

豬膚(半斤),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加白蜜半升,白粉二合半,熬香和令相得,每溫服一盞,日三四服。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甘草,枳實,柴胡,芍藥(各五分),

搗篩為細末,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乾薑(炮),各二分半,並主下利;悸者,加桂二分半;小便不利者,加赤茯苓二分半;腹痛者,加附子一個,炮,去皮臍;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三升,薤白一升半,煮取二升,去滓,以散方寸匕,用薤白湯一盞,煎八分,日三四服。

白話文:

少陰證

少陰病,出現腹瀉,排出像未消化食物的稀便,體內有寒氣,體表卻發熱,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到快要消失,身體反而不覺得寒冷,臉色發紅,可能會有腹痛、噁心想吐、喉嚨痛,或是腹瀉停止但脈搏摸不到的情況,這時要用通脈四逆湯來治療。

通脈四逆湯的藥材包含:甘草(約30克),附子(大的半個,體格強壯的人加到一個),乾薑(約9克,體格強壯的人加到約45克)。

將藥材切碎,加入約三公升的水煮到剩下一公升,濾掉藥渣,每次溫服一碗,一天服用三到四次。如果病況沒有好轉,要趕快再煮一劑來服用,不可以煮成散劑。脈搏如果能持續出現就表示病況好轉,如果脈搏突然出現則表示情況危急。如果臉色發紅,可以加入帶鬚的蔥四根,去掉蔥的綠色部分;如果有腹痛,就去掉蔥,加入芍藥約30克;如果有噁心想吐,就加入生薑約30克;如果有喉嚨痛,就去掉芍藥,加入桔梗約15克;如果腹瀉停止但脈搏摸不到,就去掉桔梗,加入人參約15克。只要疾病的症狀和藥方對應,就可以服用。

少陰病,腹瀉六七天,又咳嗽、想吐、口渴、心煩睡不著,這時適合用豬苓湯來治療。

豬苓湯的藥材包含: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各約15克)。

將藥材稍微搗碎,加入約二公升的水,先煮豬苓、茯苓、澤瀉、滑石四種藥材,煮到剩下一公升,濾掉藥渣,再加入阿膠末攪拌融化,每次溫服一碗。

少陰病,腹瀉、喉嚨痛、胸悶、心煩,這時要用豬膚湯來治療。

豬膚湯的藥材是:豬皮(約250克)。

將豬皮加入約五公升的水煮到剩二公升半,濾掉藥渣,加入白蜂蜜約125毫升,白米粉約60克,一起熬煮到融合,每次溫服一碗,一天服用三到四次。

少陰病,出現四肢冰冷,病人可能會有咳嗽、心悸、小便不順暢、腹痛、腹瀉並有便意卻排不出來的狀況,這時要用四逆散來治療。

四逆散的藥材包含:甘草、枳實、柴胡、芍藥(各約3克)。

將藥材搗成細末,用白開水調和後服用約3克,一天服用三次。如果咳嗽,加入五味子、炮過的乾薑(各約1.5克),也可以治療腹瀉;如果心悸,加入桂枝約1.5克;如果小便不順暢,加入赤茯苓約1.5克;如果腹痛,加入炮過的附子一個,去掉皮和中心;如果腹瀉並有便意卻排不出來,先用三公升的水煮約一公升半的薤白,煮到剩二公升,濾掉藥渣,再用薤白湯溫服約3克四逆散,用薤白湯煎到剩八分,一天服用三到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