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

1. 卷之二

2. 小兒總治法

面赤發熱服涼驚,黃白髮熱用胃苓。

身熱便秘三黃下,瘦弱發熱集聖靈。

變蒸發熱用拿法,驚風導赤吞瀉青。

泄瀉胃苓用一粒,熱泄玉露散同行。

寒泄理中丸可服,泄渴白朮散生津。

痢疾保和同香連,瘧疾養脾瘧自平。

咳嗽玉液降痰氣,浮腫胃苓引燈心。

瘡疥胡麻丸最好,養脾最是保孩嬰。

蛔蟲寸白用集聖,臨時用藥細叮嚀。

白話文:

小兒總治法

臉紅發熱且受驚嚇的,服用涼驚散;黃疸伴發熱的,服用胃苓湯。

身體發熱且便秘的,服用三黃瀉心湯;瘦弱發熱的,服用集聖散。

發熱盜汗的,服用拿督散;驚風引起的發熱,服用導赤散,並服用瀉青丸。

腹瀉的,服用胃苓湯一劑;熱性腹瀉的,同時服用玉露散。

寒性腹瀉的,服用理中丸;腹瀉口渴的,服用白朮散以生津。

痢疾的,服用保和丸和香連丸;瘧疾的,服用養脾散,瘧疾自然會好轉。

咳嗽的,服用玉液湯以降痰止咳;浮腫的,服用胃苓湯,並加入燈芯草。

瘡疥的,服用胡麻丸最好;要保養脾胃,最重要的是保護嬰兒。

蛔蟲的,服用寸白散和集聖散;臨時用藥,務必仔細叮囑。

3. 小兒初生臍風

初生三五日,大便血嘗來。

黑色為胎糞,鮮紅實可哀。

初生便嘔吐,胞漿蓄胃中。

物盡吐自止,不止便為凶。

小兒初生十日內,少乳多啼常噴嚏。

急看喉中有珠泡,手法刮去免憂慮。

不看撮臍風,撮臍糞少通。

急用解毒散,便下得從容。

便閉肚膨脹,口緊咬唇青。

時時手足掣,臍風枉用心。

腹脹不便名鎖肚,口緊不乳是噤風。

目直叫哭盤腸吊,天吊身仰似角弓。

初生芽兒有此病,父母歡喜一場空。

白話文:

新生兒出生三到五天內,若大便帶血,黑色的是胎便,鮮紅色則很危險。新生兒出生後嘔吐,是胎盤殘留物滯留在胃中,若能自行吐完則無大礙,吐不完則凶險。

新生兒出生十天內,奶少哭鬧多,常打噴嚏,要趕緊檢查喉嚨是否有小水泡,用手刮掉即可。如果不注意觀察臍部,導致臍風,大便不通暢,要趕緊用解毒的藥物,使大便順利排出。

如果大便不通,肚子脹,嘴巴緊閉,嘴唇發青,手腳抽搐,那就是臍風作祟了。肚子脹、大便不通,稱為「鎖肚」;嘴巴緊閉,不肯吃奶,稱為「噤風」;眼睛直視,哭鬧不止,肚子絞痛,身體反弓,像角弓反張一樣,這些都是新生兒的重症,父母的喜悅將付諸流水。

4. 小兒變蒸

小兒初生多變蒸,三十二日細推論。

如蠶之眠添智慧,遍身發熱不惺惺。

變蒸休用藥,三日自然安。

外感惺惺散,傷食保和丸。

惺惺散內用人參,甘桔川芎白茯苓。

細辛少許天花粉,防風白朮九味行。

白話文:

嬰兒剛出生時,常會出現發燒的症狀,這需要觀察三十多天才能判斷。 就像蠶寶寶一樣,發燒像是它在睡眠中積累智慧,全身發熱,卻昏昏沉沉的。這種情況不需要用藥,通常三天內會自然痊癒。如果是外感風寒引起的,可以用惺惺散;如果是傷食引起的,則用保和丸。惺惺散的藥材包括人參、橘皮、川芎、白茯苓、少量細辛、天花粉、防風、白朮等九種藥材。

5. 小兒胎疾

胎熱甘草黃連湯,胎寒去連加桂方。

胎黃甘草加茵陳,胎驚辰砂一味良。

胎瘦胎肥浴體法,胎怯五軟用地黃。

此是家傳真口訣,兒孫記誦莫遺忘。

肝色多青心赤紅,脾黃肺白腎黑同。

黃白疳虛黑中惡,赤紅是熱青驚風。

白話文:

胎兒若有內熱,就用甘草黃連湯;若胎兒體寒,則去掉黃連,加入桂枝。

胎黃可用甘草和茵陳蒿;胎兒受驚可用辰砂。

胎兒消瘦或肥胖,可用藥浴的方法調理;胎兒虛弱無力,可用生地黃。

這是家傳的秘訣,子孫後代務必牢記。

肝臟顏色偏青,心臟偏紅,脾臟偏黃,肺臟偏白,腎臟偏黑。

黃疸、白腫、疳積、消瘦都屬於虛弱的症狀,黑色則預示著病情危重;紅色則表示有熱證,青色則預示可能有驚風。

6. 小兒五臟部位

五臟有外候,不離正面間。

耳乃腎之竅,兩眼原屬肝。

鼻孔肺為主,脾唇心舌尖。

左頰屬木肝生風,右頰屬金肺位同。

額為心火頦為腎,準頭鼻土位居中。

白話文:

小兒五臟部位

五臟的外部反應,都表現在身體正面。

耳朵是腎的外部反應,眼睛屬於肝臟。

鼻子是肺的外部反應,嘴唇和舌頭尖屬於脾臟和心臟。

左臉頰屬於肝(木),肝氣旺盛會引起風症;右臉頰屬於肺(金)。

額頭代表心火,下巴代表腎,鼻尖代表脾土(居中)。

7. 五臟外症

肝主風兮目直視,悶亂叫哭不安寧。

心主熱兮不得眠,驚悸飲水口舌乾。

脾主困兮多好睡,吐泄瘦弱病成疳。

肺主氣兮多咳嗽,皮乾發枯喘綿綿。

腎主虛兮胎氣弱,小兒腎弱養應難。

白話文:

五臟外症

肝臟功能失調會導致眼睛直視,情緒煩悶、胡亂哭叫,難以安寧。

心臟功能失調會導致失眠,驚悸、口渴,飲水也難解渴。

脾臟功能失調會導致嗜睡,嘔吐、腹瀉,身體消瘦,甚至患上疳積。

肺臟功能失調會導致咳嗽頻繁,皮膚乾燥、頭髮枯黃,呼吸急促而綿長。

腎臟功能失調會導致胎兒發育不良,小兒腎虛,難以養育。

8. 看小兒虎口紋

今人專看虎口紋,風關氣關命關分。

風關病輕氣關重,命關若過死將臨。

青筋紅熱黑勢惡,直輕斜曲重看云。

白話文:

現在的人很重視觀察小兒虎口紋,以此判斷風關、氣關、命關的狀況。

風關的病症較輕,氣關的病症較重,如果命關的紋路異常,則有生命危險的徵兆。

虎口紋呈現青筋、紅腫熱痛、發黑,則病情嚴重;紋路直的比彎曲的輕;紋路輕淺的比深重的輕。

9. 脈法

小兒一指分三位,息數須將六至看。

七至八至數為熱,三至四至遲虛寒。

堅實平和無病斷,細小沉遲有病看。

按《全嬰》等書云:小兒三歲以前,虎口第一指上寅卯關有脈弦見者,可驗病狀。男左女右,視之脈弦。從寅關起不至卯關者,病易治;若連於卯關者,病難治;如寅連卯,卯過辰關者,十難救一;若脈弦小或短者,病可治。宜參視之。

白話文:

脈法

嬰兒的手指,可以分為三個部位來診脈。正常的呼吸次數,應該觀察在每分鐘六次左右。

如果呼吸次數在七到八次之間,就表示有熱症;如果只有三到四次,則代表身體虛寒,脈象遲緩。

如果脈象有力、平和,則表示沒有疾病;如果脈象細弱、沉遲,則需要進一步診斷。

根據《全嬰》等醫書記載:三歲以下的嬰兒,在虎口第一指(拇指)的寅卯關(指關節處),如果能感覺到弦脈,就可以以此判斷病情。男左女右,觀察脈象是否為弦脈。從寅關開始,如果脈象不到達卯關,則疾病容易治癒;如果到達卯關,則疾病較難治癒;如果從寅關連到卯關,又超過辰關(指關節處),則十個病人中難以救活一個;如果脈象又細又短,則病情是可以治療的。需要綜合觀察判斷。

10. 小兒夜啼

啼哭直視熱在肝,瀉青一服即時安。

啼哭面赤熱在心,導赤麥冬效如神。

面赤四逆腹中痛,益黃散用薑湯送。

夜夜見燈多拗哭,父母嬌愛多不足。

白話文:

小兒夜啼

孩子哭鬧直視前方,是因為肝火旺盛,服用瀉青熱的藥方就能立刻止哭。

孩子哭鬧臉色發紅,是因為心火旺盛,服用導赤散加麥冬的藥方,效果如同神效。

孩子臉紅,四肢冰冷,肚子痛,要用益黃散,用薑湯送服。

孩子晚上看見燈光就哭鬧不止,是因為父母的疼愛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