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二 (2)
卷之二 (2)
1. 驚風
急症驚風面赤青,目多直視不回睛。
手足搐掣牙關緊,只怕昏昏再不醒。
驚來掐人中,虎口拿總筋。
瀉青吞導赤,調理治涼驚。
口眼若喎斜,看他左右偏。
太陽頰下穴,一焠自然安。
面色黃白神氣弱,昏睡眼閉口不合。
口鼻氣冷手足冷,慢驚搐掣時時作。
慢驚不可醫,調元急補脾。
漸醒能食吉,常昏不乳危。
白話文:
驚風急症,患者臉色紅紫,眼睛直視,無法轉動。手腳抽搐,牙關緊閉,令人擔心會昏迷不醒。
發作時,要掐人中穴,並按壓虎口及總筋。瀉去青氣,服用導赤藥物,調理治療因受涼引起的驚風。
如果口眼歪斜,要觀察歪向哪一邊。在太陽穴下方(頰車穴附近)針灸,就能使病情自然好轉。
如果面色黃白,精神萎靡,昏睡、閉眼、嘴巴閉不上,口鼻冰冷,手腳冰冷,抽搐發作時斷時續,這是慢驚。
慢驚難以治癒,需調理元氣,急補脾氣。
如果逐漸清醒並能進食,則預後良好;如果持續昏迷,且無法哺乳,則情況危急。
2. 吐瀉
吐瀉之病麵皮黃,有寒有熱有食傷。
面紅熱渴難調理,手足寒時急補陽。
吐瀉常治法,胃苓一粒丹。
脾積去食積,理中補虛寒。
吐瀉多傷食,益黃散最宜。
看他病略退,胃苓再補脾。
泄瀉常如是,消積功十全。
泄瀉作渴白朮散,人參白朮茯苓甘。
木香乾葛藿香葉,常與服之真格言。
瀉甚烏梅加入,熱甚知母門冬。
虛煩甘草炙用,隨症用藥不同。
白話文:
吐瀉的病人臉色發黃,有的畏寒,有的發熱,有的則是飲食不當所致。
臉紅、發熱、口渴難耐的,要趕緊調理;手腳冰冷的,則需緊急補充陽氣。
治療吐瀉的常用方法,是服用胃苓湯(一粒丹指服用劑量)。
脾胃積滯,有食物積累的,要用理中湯來溫補脾胃虛寒。
吐瀉多因飲食積滯引起,則益黃散最為合適。
觀察病情略微好轉後,再用胃苓湯來健脾。
治療泄瀉的常用方法,消積效果非常顯著。
泄瀉伴隨口渴的,可用白朮散,其組成藥物有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木香、葛根、藿香葉,也常與其他藥物一起服用,這是經驗之談。
瀉下厲害的,可以加入烏梅;發熱嚴重的,可用知母、麥冬。
虛煩的,用炙甘草;用藥需根據不同症狀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