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秘傳片玉心書》~ 卷之二 (1)
卷之二 (1)
1. 小兒總治法
面赤發熱服涼驚,黃白髮熱用胃苓。
身熱便秘三黃下,瘦弱發熱集聖靈。
變蒸發熱用拿法,驚風導赤吞瀉青。
泄瀉胃苓用一粒,熱泄玉露散同行。
寒泄理中丸可服,泄渴白朮散生津。
痢疾保和同香連,瘧疾養脾瘧自平。
咳嗽玉液降痰氣,浮腫胃苓引燈心。
瘡疥胡麻丸最好,養脾最是保孩嬰。
蛔蟲寸白用集聖,臨時用藥細叮嚀。
白話文:
臉紅發熱,服用涼驚散;黃白痢疾,服用胃苓湯。身體發熱便秘,服用三黃瀉心湯;瘦弱發熱,服用集聖散。發熱出汗,服用拿法湯;驚風發熱,服用導赤散和瀉青散。瀉痢服用胃苓湯一粒,熱瀉服用玉露散。寒瀉服用理中丸,瀉渴服用白朮散。痢疾服用保和丸和香連丸,瘧疾服用養脾湯,瘧疾自然會好。咳嗽服用玉液湯降痰氣,浮腫服用胃苓湯加燈心草。瘡疥服用胡麻丸,養脾最適合嬰兒。蛔蟲服用寸白散,服用藥物需謹慎叮嚀。
2. 小兒初生臍風
初生三五日,大便血嘗來。
黑色為胎糞,鮮紅實可哀。
初生便嘔吐,胞漿蓄胃中。
物盡吐自止,不止便為凶。
小兒初生十日內,少乳多啼常噴嚏。
急看喉中有珠泡,手法刮去免憂慮。
不看撮臍風,撮臍糞少通。
急用解毒散,便下得從容。
便閉肚膨脹,口緊咬唇青。
時時手足掣,臍風枉用心。
腹脹不便名鎖肚,口緊不乳是噤風。
目直叫哭盤腸吊,天吊身仰似角弓。
初生芽兒有此病,父母歡喜一場空。
白話文:
新生兒出生後的三五天,如果大便帶血,黑色的是胎糞,鮮紅色就比較嚴重。如果新生兒一直嘔吐,可能是因為胎兒在肚子裡積累的羊水留在胃裡,如果能把這些東西都吐出來就好了,吐不出來就比較危險。新生兒出生後十天內,如果吃奶少、哭鬧多、打噴嚏,要趕緊看看喉嚨裡有沒有白色的小泡,用手輕輕刮掉,不要擔心。如果沒有看喉嚨,就容易忽略肚臍上的風寒,導致排便不順暢,要趕緊用解毒散,就能順利排便。如果孩子肚子脹氣,排便困難,還緊閉嘴巴,嘴唇發青,常常手腳抽搐,說明肚臍風很嚴重。肚子脹氣、排便困難叫做“鎖肚”,嘴巴緊閉、不願意吃奶叫做“噤風”,眼睛直直地哭鬧,身體像弓一樣反弓,叫做“盤腸吊”。如果新生兒有這些病症,父母的喜悅就都白費了。
3. 小兒變蒸
小兒初生多變蒸,三十二日細推論。
如蠶之眠添智慧,遍身發熱不惺惺。
變蒸休用藥,三日自然安。
外感惺惺散,傷食保和丸。
白話文:
新生兒在初生階段身體會有多次的變化,大概在三十二天內可以詳細觀察這些變化。
這就像是蠶在蛻變時會增加智慧一樣,孩子全身會發熱,但是並不清醒。
變蒸的時候不需要用藥,三天後自然會恢復正常。
如果孩子有外感風寒,可以使用惺惺散;如果是因為飲食過量,則可以使用保和丸。
惺惺散內用人參,甘桔川芎白茯苓。
白話文:
惺惺散的內服方中,包含了人參、甘桔、川芎和白茯苓。
細辛少許天花粉,防風白朮九味行。
白話文:
少量的細辛、天花粉
加上防風、白朮,一共九種藥材
4. 小兒胎疾
胎熱甘草黃連湯,胎寒去連加桂方。
胎黃甘草加茵陳,胎驚辰砂一味良。
胎瘦胎肥浴體法,胎怯五軟用地黃。
此是家傳真口訣,兒孫記誦莫遺忘。
肝色多青心赤紅,脾黃肺白腎黑同。
黃白疳虛黑中惡,赤紅是熱青驚風。
白話文:
寶寶發燒,用甘草黃連湯治療;寶寶怕冷,去掉黃連加桂枝。
寶寶黃疸,用甘草和茵陳。寶寶受驚,用辰砂。
寶寶瘦弱或肥胖,用適合的藥浴。寶寶虛弱無力,用地黃。
這些都是祖傳的秘方,後代一定要牢記,不要忘記。
肝臟顏色偏青,心臟偏紅,脾臟偏黃,肺臟偏白,腎臟偏黑。
黃疸和白疳是虛症,黑中惡是寒症,赤紅是熱症,青色是驚風。
5. 小兒五臟部位
五臟有外候,不離正面間。
耳乃腎之竅,兩眼原屬肝。
鼻孔肺為主,脾唇心舌尖。
左頰屬木肝生風,右頰屬金肺位同。
額為心火頦為腎,準頭鼻土位居中。
白話文:
五臟有外部徵候,都集中在人體正面。
耳朵是腎的開竅部位,兩眼屬於肝。
鼻孔對應的是肺,嘴唇和舌尖則與脾和心相關。
左臉頰對應肝,屬於木,與風相聯,右臉頰對應肺,屬於金。
額頭對應心火,下巴對應腎,而鼻子的準頭則屬於脾,在中央位置。
6. 五臟外症
肝主風兮目直視,悶亂叫哭不安寧。
心主熱兮不得眠,驚悸飲水口舌乾。
脾主困兮多好睡,吐泄瘦弱病成疳。
肺主氣兮多咳嗽,皮乾發枯喘綿綿。
腎主虛兮胎氣弱,小兒腎弱養應難。
白話文:
肝有問題時會出現抽搐,眼睛直視,感到悶亂,會哭喊並且無法安靜。
心有火熱時會失眠,伴有驚悸,並且會因為口乾而喝水。
脾虛時會常常想要睡覺,可能會有嘔吐或腹瀉的症狀,身體消瘦甚至發展成疳積。
肺氣不足時會頻繁咳嗽,皮膚乾燥,頭髮枯黃,並且會持續喘息。
腎虛時會導致胎兒發育不良,小孩子的腎功能弱,養育起來會比較困難。
7. 看小兒虎口紋
今人專看虎口紋,風關氣關命關分。
風關病輕氣關重,命關若過死將臨。
青筋紅熱黑勢惡,直輕斜曲重看云。
白話文:
現在的人專門看手上的虎口部位的紋路,分為風關、氣關、命關。
風關表示病情較輕,氣關表示病情較重,如果到了命關,那就表示死亡將要到來。
青色的脈絡表示熱症,紅色的脈絡表示有熱象,黑色的脈絡表示病情惡劣,脈絡直表示病情較輕,脈絡斜或彎曲表示病情較重。
8. 脈法
小兒一指分三位,息數須將六至看。
七至八至數為熱,三至四至遲虛寒。
堅實平和無病斷,細小沉遲有病看。
白話文:
小孩子的脈搏在一指下可以分為三個位置,計算脈搏時應該以六次為正常標準。
如果脈搏達到七次或八次,表示體內有熱象。
而三次或四次的脈搏則表示遲緩,可能是虛證或寒證。
脈搏堅實平和,通常表示身體無病。
若脈搏細小、沈遲,則表明身體可能有疾病。
按《全嬰》等書云:小兒三歲以前,虎口第一指上寅卯關有脈弦見者,可驗病狀。男左女右,視之脈弦。從寅關起不至卯關者,病易治;若連於卯關者,病難治;如寅連卯,卯過辰關者,十難救一;若脈弦小或短者,病可治。宜參視之。
白話文:
根據《全嬰》等中醫書籍記載:在孩子三歲之前,觀察他的虎口處,在第一個手指上的「寅卯關」有脈象弦緊者,可以判斷身體狀況。男左女右,觀察脈象是否弦緊。脈象從寅關開始,沒有到達卯關的,疾病比較容易治療;如果脈象連接到卯關的,疾病難以治療;如果寅關與卯關相連,卯關又超過辰關的,十個病人中難救活一個;如果脈象弦緊但較細或短,疾病可以治療。建議同時參考其他診斷結果。
9. 小兒夜啼
啼哭直視熱在肝,瀉青一服即時安。
啼哭面赤熱在心,導赤麥冬效如神。
面赤四逆腹中痛,益黃散用薑湯送。
夜夜見燈多拗哭,父母嬌愛多不足。
白話文:
嬰兒哭聲尖銳且直視,這是肝火旺盛的表現,服用一些清肝熱的藥物,孩子很快就會安穩。
嬰兒哭時臉色通紅,這表示心火旺盛,使用導赤散加上麥冬,效果非常好。
孩子臉色紅潤並且有四肢逆冷的情況,還伴有腹痛,可以使用益黃散,用薑湯送服。
夜晚孩子見到光亮會哭鬧不停,這往往是因為父母過於溺愛,導致孩子的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滿足。
10. 驚風
急症驚風面赤青,目多直視不回睛。
手足搐掣牙關緊,只怕昏昏再不醒。
驚來掐人中,虎口拿總筋。
瀉青吞導赤,調理治涼驚。
口眼若喎斜,看他左右偏。
太陽頰下穴,一焠自然安。
面色黃白神氣弱,昏睡眼閉口不合。
口鼻氣冷手足冷,慢驚搐掣時時作。
慢驚不可醫,調元急補脾。
漸醒能食吉,常昏不乳危。
白話文:
孩子突然發病,臉色發紅發青,眼睛直直地看著前方,無法轉動。四肢抽搐,牙關緊閉,昏昏沉沉,隨時可能昏迷。趕緊掐人中穴,按壓虎口穴,並用瀉青散和導赤散治療。如果孩子嘴歪眼斜,就按壓太陽穴和頰下穴,幫助恢復正常。如果孩子臉色發黃發白,精神萎靡,昏睡不醒,口鼻冰冷,四肢發涼,偶爾抽搐,就要趕緊調理脾胃,補充元氣。如果孩子慢慢醒來,能吃東西,就預示著會慢慢好轉。如果一直昏迷不醒,不能吃奶,就比較危險了。
11. 吐瀉
吐瀉之病麵皮黃,有寒有熱有食傷。
面紅熱渴難調理,手足寒時急補陽。
吐瀉常治法,胃苓一粒丹。
脾積去食積,理中補虛寒。
吐瀉多傷食,益黃散最宜。
看他病略退,胃苓再補脾。
泄瀉常如是,消積功十全。
白話文:
如果有人嘔吐腹瀉,臉色發黃,可能是寒症、熱症或食物中毒。如果臉紅發熱、口渴難耐,要趕緊補充陽氣。如果手腳冰冷,也需要急救補陽。
治療嘔吐腹瀉的常用藥方是胃苓湯,可以健脾利濕,清熱止瀉。如果脾胃積食,可以用理中湯補虛寒。
如果是因為食物中毒導致的嘔吐腹瀉,益黃散最適合。
如果病情稍微減輕,可以再用胃苓湯調理脾胃。
總之,治療腹瀉要以消積止瀉為主,才能徹底根治。
泄瀉作渴白朮散,人參白朮茯苓甘。
白話文:
治療腹瀉並伴隨口渴的「白朮散」,其組成包括人參、白朮和茯苓,具有甘甜之味。
木香乾葛藿香葉,常與服之真格言。
瀉甚烏梅加入,熱甚知母門冬。
虛煩甘草炙用,隨症用藥不同。
白話文:
木香、乾葛、藿香葉,這些藥物經常一起服用,這是真格言。
如果瀉得太厲害,就加入烏梅。如果熱度太高,就加入知母和門冬。
如果體虛煩躁,就用炙甘草。依據不同的症狀,用藥也不同。